古中國部落分布圖
◎史記:
初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任職太史令(古代官職,負責記錄國史)的司馬遷編寫的紀傳體史書。
該書記載自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2,500年的中國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全書包括本紀12卷、世家30卷、列傳70卷、表10卷、書8卷,共130卷,52萬6500餘字。
◎五帝本紀:
《史記》第一卷書便紀錄上古時代的五位部落聯盟首領「黃帝」、「顓頊」、「嚳」、「堯」、「舜」等五位君主,以及其重要史蹟,其主要活動地域多在河南的黃河流域一帶,影響範圍進而至河北、遼寧、山東、山西、湖北、湖南、廣西、江蘇、安徽等地。而黃帝陵位置尚有爭議,陝西、甘肅等說法都有。
而根據宋朝易學家邵雍所著《皇極經世》,推算出帝堯元年為甲辰年。據此,現代學者推定這該年為西元前2357年。帝堯是帝嚳之子,帝嚳是黃帝的曾孫,故大陸學者們進一步推算得出結論,黃帝元年為西元前2697年。而到夏朝大禹接替帝舜為止,五帝的年代為西元前2697年至2070年,歷時約627年。
◎史記作者:
司馬遷(前145 - 約前86),字子長,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是漢朝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其父司馬談是太史令,所以司馬遷在十歲時已能誦讀古文《尚書》、《左傳》、《國語》等書。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等大儒,並暢遊各地,採集傳聞。後繼承父業,接任太使令一職,還潛心修史,開始了《史記》的寫作,開創紀傳體史學,稱「太史公」。
◎本文:
黃帝
軒轅之時,神農氏(注3)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注4),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爲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注5),蓺五種(注6),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注7),以與炎帝戰於阪泉(注8)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注9)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爲天子,代神農氏,是爲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
東至于海(注10),登丸山(注11),及岱宗(注12)。西至于空桐(注13),登雞頭(注14)。南至于江(注15),登熊、湘(注16)。北逐葷粥(注17),合符釜山(注18),而邑于涿鹿之阿(注19)。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爲營衞。官名皆以雲命,爲雲師。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爲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筴(注20)。舉風后(注21)、力牧(注22)、常先(注23)、大鴻(注24)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爲嫘祖。嫘祖爲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爲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惪(注25)焉。黃帝崩,葬橋山(注26)。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爲帝顓頊也。
顓頊(ㄓㄨㄢ ㄒㄩˋ)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于幽陵(注27),南至于交阯(注28),西至于流沙(注29),東至于蟠木(注30)。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爲帝嚳。
嚳(ㄎㄨˋ)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爲族子。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注31),其德嶷嶷(注32)。其動也時,其服也士。(注33)帝嚳溉執中而徧(注34)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 。而弟放勳立,是爲帝堯。
堯
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注35)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黃收純衣(注36),彤車乘白馬。能明馴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萬國。
乃命羲、和(注37),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暘谷(注38)。敬道日出,便程東作(注39)。日中(注40),星鳥(注41),以殷中春(注42)。其民析,鳥獸字微。(注43)申命羲叔,居南交(注44)。便程南爲,敬致。日永(注45),星火(注46),以正中夏(注47)。其民因,鳥獸希革。(注48)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注49)。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注50),星虛(注51),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注52)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注53)。便在伏物。(注54)日短,星昴(注55),以正中冬(注56)。其民燠,鳥獸氄毛。(注57)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百官,衆功皆興。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吁!頑凶,不用。」堯又曰:「誰可者?」讙兜(ㄏㄨㄢ ㄉㄡ)曰:「共工旁聚布功(注58),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注59),似恭漫天(注60),不可。」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嶽曰:「异哉,試不可用而已。」堯於是聽嶽用鯀。九載,功用不成。
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嶽應曰:「鄙惪忝帝位。」(注61)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衆皆言於堯曰:「有矜(注62)在民閒,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注63),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注64)治,不至姦。」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於嬀汭(注65),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注66),五典能從。乃徧入百官,百官時序。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爲聖,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注67)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璿璣玉衡(注68),以齊七政。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辯于羣神。(注69)揖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注70)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注71),望秩於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爲摯,如五器,卒乃復。(注72)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于祖禰廟(注73),用特牛(注74)禮。五歲一巡狩,羣后四朝。(注75)徧告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肇十有二州,決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注76),鞭作官刑,扑(注77)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烖過(注78),赦;怙終賊(注79),刑。欽哉,欽哉,惟刑之靜哉!
讙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四嶽舉鯀治鴻水(注80),堯以爲不可,嶽彊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注81)在江淮(注82)、荆州(注83)數爲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注84),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注85),以變西戎;殛(注86)鯀於羽山(注87),以變東夷:四辠(注88)而天下咸服。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辟丹朱於南河之南。(注89)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注90)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爲帝舜。
舜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爲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懈。
舜,冀州(注91)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
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嶽咸薦虞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嬀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耕歷山(注92),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注93),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注94)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乃賜舜絺衣(注95)與琴,爲筑倉廩,予牛羊。瞽叟尚復欲殺之,使舜上塗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爲匿空(注96)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爲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鬱陶!」舜曰:「然,爾其庶(注97)矣!」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於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謂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至於堯,堯未能舉。舜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凶慝,天下謂之渾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此三族世憂之。至于堯,堯未能去。縉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凶。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凶族,遷于四裔,以御螭魅(注98),於是四門辟,言毋凶人也。
舜入于大麓,烈風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 ㄎㄨㄟˊ )、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謀于四嶽,辟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佞人,則蠻夷率服。舜謂四嶽曰:「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爲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與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飢,汝后稷(注99),播時百穀。」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爲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舜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姦軌,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維明能信。」舜曰:「誰能馴予工?」皆曰垂可。於是以垂爲共工。舜曰:「誰能馴予上下草木鳥獸?」皆曰益可。於是以益爲朕虞(注100)。益拜稽首,讓于諸臣朱虎、熊羆。舜曰:「往矣,汝諧。」遂以朱虎、熊羆爲佐。舜曰:「嗟!四嶽,有能典朕三禮?」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爲秩宗(注101),夙夜維敬,直哉維靜絜。」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以夔爲典樂(注102),教稺子(注103),直而溫,寬而栗(注104),剛而毋虐,簡而毋傲;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能諧,毋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注105)石,百獸率舞。」舜曰:「龍,朕畏忌讒說殄僞,振驚朕衆,命汝爲納言,夙夜出入朕命(注106),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時相天事。」三歲一考功,三考絀陟(注107),遠近衆功咸興。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爲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實;伯夷主禮,上下咸讓;垂主工師,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澤辟;弃主稷,百穀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唯禹之功爲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撫交阯、北發(注108),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鳥夷(以上均為部族或古國),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注109),是爲零陵(注110)。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注111)唯謹,如子道。封弟象爲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諸侯歸之,然後禹踐天子位。堯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禮樂如之。以客見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專也。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爲有熊,帝顓頊爲高陽,帝嚳爲高辛,帝堯爲陶唐,帝舜爲有虞。帝禹爲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爲商,姓子氏。弃爲周,姓姬氏。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注112)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注113)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繫姓章矣,顧弟弗深考(注114),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閒矣(注115),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爲淺見寡聞道也(注116)。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爲本紀書首。
有畫說藝111.08.24《「三皇五帝」,是哪三皇,哪五帝?》
※注釋: (1)少典:古時有熊氏部落首領,傳說為伏羲、女媧之子,黃帝和炎帝的父親。或指一國之國名;國語所指亦或為少典是黃帝、炎帝兩氏氏族之祖,非指炎黃二人。【回本文】
(2)徇齊:敏捷聰慧。徇,音ㄒㄩㄣˋ,迅速的。【回本文】
(3)神農氏:即炎帝,相傳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相傳「神農嘗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中國人視之為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守護神,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回本文】
(4)享:進貢、進獻。【回本文】
(5)五氣:即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回本文】
(6)蓺五種:種植五穀。蓺,種植。種,穀物瓜果的種子。【回本文】
(7)熊羆貔貅貙虎:熊和羆。羆,音ㄆㄧˊ,一種大熊。毛皮呈黃白雜文。能爬樹、游泳,具強大力氣。貔,音ㄆㄧˊ,似虎,毛灰白色。貅,音ㄒㄧㄡ,猛獸,比喻勇猛的軍隊。貙虎,音ㄔㄨ ㄏㄨˇ,形大如狗,毛紋似貍。或有說法指並非黃帝指揮真實的猛獸作戰,而是以獸名為隊名的勁旅。【回本文】
(8)阪泉:古地名。確切地點眾說紛紜,在河北省涿鹿縣東南、也有說在今北京市延慶區、另一說在今山西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回本文】
(9)逐鹿:古地名,位於今河北省涿鹿縣。【回本文】
(10)海:依文獻所述推測,應為黃海一帶。【回本文】
(11)丸山:別名凡山,現稱為吉山也稱紀山,位於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柳山鎮。【回本文】
(12)岱宗:即五嶽之泰山,在今山東省中部的泰安市境內。【回本文】
(13)空桐:應為府君山,明朝以前稱崆峒山,位於天津市薊州區城區北。【回本文】
(14)雞頭:應為笄頭山,在今河北涿鹿縣西南。【回本文】
(15)江:依文獻所述推測,應為長江。【回本文】
(16)熊、湘:熊山和湘山。熊山,今湖北巴東縣珍珠嶺。湘山,今湖南洞庭湖中的君山。【回本文】
(17)葷粥:音ㄒㄩㄣ ㄩˋ,上古時代的部落。【回本文】
(18)合符釜山:來到釜山與諸侯合驗符信 。釜山,古地名,確切地點不明,有學者認為是在今河北省徐水的釜山。【回本文】
(19)阿:音ㄜ,大陵、大土丘。【回本文】
(20)推筴 :推測、推算。筴,音ㄘㄜˋ,同「策」。【回本文】
(21)風后 :山西運城解州人,為黃帝的宰相,風姓部落的首領,於諸臣中位居首席,與黃帝是亦師亦臣的關係,精通天文曆法及兵法,傳說發明指南車、八陣圖,死後葬於風后陵,即現在山西運城的風陵渡。【回本文】
(22)力牧 :黃帝的大將,在涿鹿之戰中為黃帝戰勝蚩尤作出卓著貢獻。【回本文】
(23)常先 :黃帝的大臣,與風后、力牧、大鴻一起輔佐黃帝,傳說為鼓的發明者。【回本文】
(24)大鴻 :黃帝的醫官,又名鬼臾區、鬼容區,與風后、力牧、常先一起輔佐黃帝,曾佐黃帝發明五行,詳論脈經,於難經究盡其義理,以為經論。死後葬在雍,即故鴻冢。【回本文】
(25)聖惪:聖德。惪,音ㄉㄜˊ,「德」的異體字。【回本文】
(26)橋山:具體所在有爭議,有四處地點─第一,在今陝西省黃陵縣西北。第二,在今河北省涿鹿縣西南。第三,為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嶺之橋山,在今甘肅省慶陽市。第四,為漢朝所置陽周橋山,在在陝西安定縣(今子長縣)北。【回本文】
(27)幽陵:即古代九州之幽州,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回本文】
(28)交阯:即今越南,靠近我國廣西。【回本文】
(29)流沙:泛指大陸西北沙漠地區。【回本文】
(30)蟠木:海外一小島,今已消失。【回本文】
(31)其色郁郁:形容其儀表堂堂。郁郁,美盛。【回本文】
(32)其德嶷嶷:形容其道德高尚。嶷嶷,音ㄋㄧˋ ㄋㄧˋ ,高峻魁梧的樣子。【回本文】
(33)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形容其行為舉動合乎時宜,其服飾裝如同有學問的士人。【回本文】
(34)徧:音ㄅㄧㄢˋ,「遍」的異體字,布滿。【回本文】
(35)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形容該人物令人們像追逐太陽一樣跟隨著他,像遙望雲彩一樣仰慕著他。【回本文】
(36)黃收純衣:頭戴黃色冠冕、身穿純黑衣袍。【回本文】
(37)羲、和:羲氏、和氏,兩個氏族。堯所任命的羲氏人士為羲仲、羲叔;和氏為和仲、和叔。【回本文】
(38)暘谷:位於今山東日照。【回本文】
(39)便程東作:在東方有步驟地測定日出的準確時刻。【回本文】
(40)日中:白天和夜晚等長。【回本文】
(41)星鳥:南方朱雀星宿一。【回本文】
(42)中春:仲春,春季第二個月,農曆二月。【回本文】
(43)其民析,鳥獸字微:百姓分散到田野中耕種,鳥獸交尾生育。【回本文】
(44)南交:即交阯。【回本文】
(45)日永:白天最長。【回本文】
(46)星火:大火星,東方青龍心宿二。【回本文】
(47)中夏:仲夏,夏季第二個月,農曆五月。【回本文】
(48)其民因,鳥獸希革:百姓都依靠高處遷居,鳥的羽毛、獸的皮毛還不夠豐滿。【回本文】
(49)昧谷:相傳為日落之處。【回本文】
(50)夜中:晝夜等長。【回本文】
(51)星虛:北方玄武虛宿一。【回本文】
(52)其民夷易,鳥獸毛毨:百姓遷往平原,鳥獸剛長出整齊的毛。毨,音ㄒㄧㄢˇ,羽毛新生,整齊美麗的樣子。【回本文】
(53)幽都:依文獻所述推測,應為河北、北平、天津一帶。【回本文】
(54)便在伏物:有步驟地安排儲藏食物的事情。【回本文】
(55)星昴:西方白虎昴宿一。【回本文】
(56)中冬:仲冬,冬季第二個月,農曆十一月。【回本文】
(57)其民燠,鳥獸氄毛:百姓窩在溫暖的室內,鳥獸的毛變得濃密。燠,音ㄩˋ,暖和。氄,音ㄖㄨㄥˇ,鳥獸細密的毛髮。【回本文】
(58)旁聚布功:廣聚百姓,彰顯功效。【回本文】
(59)僻:邪惡不正的。【回本文】
(60)似恭漫天:貌似恭敬,實則罪惡滔天。【回本文】
(61)鄙惪忝帝位:品德低微不配其帝位。忝,音ㄊㄧㄢˇ,羞辱、汙蔑。【回本文】
(62)矜:音ㄍㄨㄢ,老而無妻的人。【回本文】
(63)嚚:音ㄧㄣˊ,愚蠢而頑固。【回本文】
(64)烝烝:德業淳厚的樣子。【回本文】
(65)嬀汭:音ㄍㄨㄟ ㄖㄨㄟˋ,嬀水隈曲之處。傳說舜居於此,堯將兩個女兒嫁給他。嬀水在山西省永濟縣南,源出歷山,西流入黃河。【回本文】
(66)五典: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回本文】
(67)舜讓於德,不懌:舜自認德行還不能勝任,並且感到不安。讓,謙退。懌,音ㄧˋ,喜悅。【回本文】
(68)璿璣玉衡:古時測天文的儀器。【回本文】
(69)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辯于羣神:舜就祭祀天帝,禮敬六宗,望祭名山大川,遍祭天下諸神。禋,音ㄧㄣ,祭祀。【回本文】
(70)揖五瑞,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舜收聚五種瑞玉,選擇吉利的日子,會見四嶽和諸侯,並向他們頒賜瑞玉。【回本文】
(71)祡:音ㄔㄞˊ,燃燒木柴以祭天神。【回本文】
(72)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爲摯,如五器,卒乃復:頒行五等爵位的朝聘禮儀、五種瑞玉的形制、三種彩色絲帛、二種活牲、一種死禽作為禮物。那五種玉器,在禮畢後全部還給諸侯。【回本文】
(73)祖禰廟:宗廟。禰,音ㄋㄧˇ,先父的祠廟。【回本文】
(74)特牛:指一頭牛。【回本文】
(75)五歲一巡狩,羣后四朝:舜每隔五年到各地巡視一次,各地諸侯每隔四年前來朝見一次。后,諸侯。【回本文】
(76)流宥五刑:用流放代替五刑。宥,寬待。【回本文】
(77)扑:戒尺或刑杖。【回本文】
(78)眚烖過:犯了過錯(不嚴重)。眚,音ㄕㄥˇ,過錯。烖,「災」的異體字。【回本文】
(79)怙終賊:姑息養奸、仗勢持續為惡。怙,音ㄏㄨˋ,憑恃、倚靠。【回本文】
(80)鴻水:特指魯西地區每年陽曆七月份因暴雨傾注而發生的大水。【回本文】
(81)三苗:古國名。【回本文】
(82)江淮:指長江、淮河一帶,廣義上指江南、淮南地區,狹義上指長江、淮河之間的地區,即今江蘇、安徽的中部地區。【回本文】
(83)荊州:古代九州之一,約今湖北、湖南。【回本文】
(84)崇山:古山名,在今湖南省張家界市。【回本文】
(85)三危:古代對青藏高原的一種稱呼,是史書記載中最早的敦煌地名。【回本文】
(86)殛:懲罰。【回本文】
(87)羽山:山名,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的省界處。【回本文】
(88)辠:「罪」的異體字。【回本文】
(89)舜讓辟丹朱於南河之南:舜將帝位讓給丹朱後躲避到南河以南。南河,在冀州(約今河北、遼寧、山西)之南,其南即豫州(約今河南)也。【回本文】
(90)謳歌:唱歌以頌功德。【回本文】
(91)冀州:古代九州之一,約今河北、遼寧、山西。【回本文】
(92)歷山:一說為山西中條山,或說山東濟南的千佛山。【回本文】
(93)雷澤:《山海經》記載的古地名,故址在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境內閻什鎮。【回本文】
(94)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舜在黃河邊燒制陶器的時候,黃河邊出產的陶器沒有一件是粗制濫造的。苦窳,器物粗劣,多疵病。窳,音ㄩˇ,粗糙、不堅實。【回本文】
(95)絺衣:細布所製衣物。絺,音ㄔ,夏季服裝用的細布。【回本文】
(96)匿空:隱藏的通道。【回本文】
(97)庶:相近、差不多。【回本文】
(98)螭魅:傳說中山林間害人的精怪。人面獸身四足,為山川木石之精氣蘊積化育而成。【回本文】
(99)后稷:古代農官名。【回本文】
(100)朕虞:古官名,管理山澤。【回本文】
(101)秩宗:古官名,掌管祭祀、禮儀。【回本文】
(102)典樂:古官名,掌管朝廷的音樂。【回本文】
(103)稺子:稚子。【回本文】
(104)栗:敬謹、戒慎。【回本文】
(105)拊:拍打。【回本文】
(106)夙夜出入朕命:從早到晚宣讀我的旨意。【回本文】
(107)絀陟:即「黜陟」,升降官職。【回本文】
(108)北發:中國南方門戶朝北開的地區。【回本文】
(109)蒼梧、九疑:古地名,在湖南省藍山縣西南。因其九座山峰異嶺而同勢,行者見而疑惑,故稱為「九疑山」,也稱為「蒼梧」。【回本文】
(110)零陵:荊州的一郡,大致相當於今廣西桂林市與湖南永州市、邵陽市、衡陽市的一部分。【回本文】
(111)夔夔:音ㄎㄨㄟˊ ㄎㄨㄟˊ,敬謹恐懼的樣子。【回本文】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