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匾額

中華民國第十代總統

自由地區第三位總統

​蔣經國

蔣經國
十大建設
十大建設-2
經國紀念堂

福建省連江縣

(馬祖列島)

​經國先生紀念堂

◎ 任次:中華民國(行憲後)第6、7任總統
 

◎ 政黨:中國國民黨 (1919.10.10 - 至今)

 

◎ 省籍:浙江/臺灣(自由地區戶籍)
 

◎ 任期:

 

● 1978年5月20日-1984年(民國七十三年)5月20日【第6任】
 

● 1984年5月20日-1988年(民國七十七年)1月13日【第7任,連任,任內逝世】
 

◎ 選舉紀錄:

1978年3月21日,第六任總統選舉1,248名國大代表投票,臺閩時期1,184唯一提名當選總統

1984年3月21日,第七總統選舉1,064名國大代表投票,臺閩時期1,012唯一提名當選總統

◎ 政績:

 

1.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8月,時任青年遠征軍編練總監部政治部主任的蔣經國赴蘇俄參與「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後出任外交部東北特派員,交涉接收東北主權

2.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1月10日,國共戰事逆轉,蔣經國受命進行中央銀行庫存黃金外匯移轉臺灣事宜

3. 1950年(民國三十九年)3月,中央政府已遷臺,蔣經國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實施政工改制,創辦政工幹部學校,並兼任總統府資料室主任,主持最高情報與治安工作

4. 1952年(民國四十一年)10月,蔣經國籌劃成立「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任團主任,教育並拔擢國內有為青年

5.  1954年(民國四十三年),蔣經國出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掌管國防政策建軍規劃

6. 1956年(民國四十五年),蔣經國任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妥善照顧榮民生活,並親率榮民弟兄,興建中部東西橫貫公路

7. 1958年(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爆發,蔣經國不畏砲火深入戰地,多次視察與慰問金門軍民

8. 1972年(民國六十一年)6月,蔣經國就任行政院院長,任內勵精圖治,先後推動「十大建設」及「十二項建設計畫,帶動臺灣經濟、社會安定繁榮,奠定日後臺灣經濟起飛的基礎,並厲行「政治十項革新」,大舉拔擢臺籍青年才俊,充實中央民意代表機構,擴充自由地區增額民代名額,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經驗」。

9. 1973年10月,全球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上漲、物資短缺,導致各國通貨膨脹。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為提升跟深化總體經濟發展,蔣經國提出開始推行「十項大型基礎建設計畫」。這十項建設分別為:

(1)南北高速公路(中山高速公路)。
 

(2)鐵路電氣化(分「基隆至竹南段」、「竹南至彰化段」、「彰化至高雄段」等三段)
 

(3)北迴鐵路(花蓮(新)車站至宜蘭線南聖湖車站(今 蘇澳新站)之單線新線)
 

(4)中正國際機場(即今「臺灣桃園國際機場」)
 

(5)台中港
 

(6)蘇澳港
 

(7)大造船廠(中國造船公司的高雄總廠、基隆總廠)
 

(8)大煉鋼廠(中國鋼鐵公司,位於高雄)
 

(9)石油化學工業(即今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煉油總廠)
 

(10)核能發電廠(現今新北市的「第一核能發電廠」)

此十大建設對臺灣當時經濟指標影響極大,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今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資料,中山高速公路於1971年(民國六十年)開工後,1974年(民國六十三年)臺灣經濟成長率1.16%,工業成長率減少4.5%,通貨膨脹率 47.5%;1976年(民國六十五年,嚴家淦總統時代)經濟成長率13.86%,工業成長率24.4%,通貨膨脹率2.48%這些重大的經濟政策及設施,使得臺灣晉身「亞洲四小龍」之列

 

10. 蔣經國就任總統後,進一步推動政治民主化並且確立「堅決反共」與「革新保臺」路線,任用更多臺籍人士進入中華民國政府高層。


11. 為改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形象,蔣經國晉升臺灣本省籍將領陳守山出任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並晉升陸軍二級上將,成為「軍隊本土化」政策之先例。


12. 對大陸地區中共採取「三不政策」。也就是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13. 1978年(民國六十七年)12月16日,我國經歷「中美斷交」,蔣經國發布緊急處分事項:(1)軍事單位加強戒備;(2)財經單位維持穩定措施;(3)進行中之中央公職人員選舉延期舉行。1979年(民國六十八年)2月15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布設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今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以推展中美新關係。

 

14. 1983年(民國七十二年)7月6日,蔣經國聽取臺灣省政府主席李登輝報告後指示:
須以基層建設為重,特別對於農、漁、勞工較低所得者的照顧,要能切實普及

15. 1987年(民國七十六年)2月,蔣經國決定解嚴與開放政治團體活動,推動民主法治之進程。7月,又解除港澳觀光禁令,並頒令外滙管制開放措施7月1日,中華民國政府公布《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7月15日上午零時,自1949年5月20日開始實施的《臺灣省戒嚴令》,經過38年,終於解除。但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由於處於前線要地,並未一同解嚴。


16. 依據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經濟日報》所錄,綜觀「兩蔣時代」(含嚴家淦)的治理下,位於臺灣的中華民國經濟成長率9.4%高居第一,香港9.0%居第二位,新加坡8.3%居第三位,韓國8.2%殿後。當時各國每年經濟成長率都高達8.0%以上,而中華民國最高,故為四小龍之首。其他如平均每年出口增加率,中華民國高達24.9%,當時排名四小龍第二(韓國32.2%居第一);最後一年(1987年)的每人GDP,中華民國每人GDP為5,291美元,較香港與新加坡低,高於韓國,四小龍排第三;中華民國出口金額537億美元,超過其它三小龍,高居四小龍之首

※ 蔣經國由國民大會的間接選舉連任總統,一直到他1988年1月13日病逝。

民國67年 中華民國選舉第六任總統副總統 1978, The Republic Of China Elects 6th President & Vicepresident in Taiwan(出處:Joe Wu)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