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卷軸.jpg

​國父逝世紀念日

植樹節

國父紀念歌 沙畫

梅花電視-光復之聲二台 國父逝世紀念專輯

民國58年,臺灣省紀念國父逝世44週年

民國60年,臺灣省紀念國父逝世46週年

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88週年紀念日

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89週年紀念日

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94週年紀念日

  民國14年(1925)1月底,國父孫中山先生因身體不適而入北京協和醫院動手術,卻發現為肝癌(以當時醫療技術幾乎無藥可救)。同年3月12日,國父病逝,享年59歲。逝世前仍心念國家大事,其愛國精神令人景仰。

  而「植樹節」的由來,以及其在中國與國父逝世日結合的緣由,分述如下:

  「植樹節」最早可追溯到西班牙的市鎮蒙多涅多Mondoñedo),西元1594年,當地有世界上第一個有關種植喬木的節慶紀錄

  1872年4月10日,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State of Nebraska),莫頓(J. Sterling Morton)在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植樹節的建議。該州採納了莫頓的建議,把4月的第3個星期三定為該州的植樹節

  在中國,國父為近代史上最早倡導植樹造林的人之一,他在清德宗光绪19年(1893)的《上李鴻章書》中即提出「急興農學,講究樹藝」,以之為中國強大之策。

 

  民國元年(1912),國父就任臨時大總統期間,規劃植樹造林的工作

  民國4年(1915),參與制定《中華民國森林法》的著名林學家凌道揚,有感於國家林業不振,「重山復嶺,濯濯不毛」的林業現狀,便開始實踐他所提出的《森林救國論》,致力於森林科學的研究和宣傳普及工作。

 

  凌道揚連同韓安及來自美國的裴義理Joseph Bailie)等林學家,上書當時袁世凱執政的北洋政府,將美國「植樹節」的推行辦法向農商總長張謇提出,希望政府仿效,在中國推行植樹節。

 

  由於中國民間有在清明節植樹插柳」的習俗,所以當初倡議以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同年7月31日,北洋政府批准以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

  民國5年(1916)4月6日清明節,北洋政府在北京西山馬金頂舉行了中國第一個植樹節慶典,同時要求全國各級地方政府都要在植樹節期間廣泛植樹造林。活動每年照例舉行,持續多年,但漸漸流於形式。

  民國13年(1924),國父提出《建國方略》,其中構想在中國北、中部進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他當年在廣州的演講中指出:「我們研究到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樹,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此後,國父不斷強調毀壞森林的危害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後,民國17年(19283月,國民黨中常會發出倡議,在總理(國父)逝世紀念日當日於全國各地植樹,並將活動稱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

 

  同年4月17日,國民政府廢除舊曆清明節的植樹節,改而以國父逝世的3月12日為植樹節,以紀念其逝世三週年。此後,中國各地於該日召開植樹典禮,所種植園林則稱為「中山林」、「中山紀念林」。

 

  農礦部負責落實植樹節活動,為此於民國18年(19292月9日制定了《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其中規定各省應於每年3月12日舉行植樹式造林運動,且舉行植樹式時,各機關長官職員,各學校師生及地方各團體民眾,均應一律參加,躬親栽植,所需經費由政府承擔

  民國19年(1930),農礦部公布《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周辦大綱》,其中指出「地方長官領導各機關職員、地方民眾,植樹郊外……唱造林歌及國父逝世紀念歌……公映造林教育電影」,其中規定的口號標語有「孫中山精神不死」,「要想總理精神不死,我們一定要讓樹活」等。

  民國43年(1954)1月27日,遷臺後的中華民國政府於自由地區(臺灣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發布《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

  該法第2條第1項第10款便明文規定:「國父誕辰紀念日:十一月十二日。」​

  同法第3條第3款亦規定其紀念方式:「國父逝世紀念日:在植樹節植樹紀念。

  以國父忌日3月12日,結合植樹的飲水思源、環保概念、永續精神,願中華民國這棵孕育千萬國民的大樹,生生不息

國父:「治本於農。」

〈為祿超先生題字〉

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91週年紀念日

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95週年紀念日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