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江蘇簡介(含上海、故都南京)

Updated: Nov 11, 2023



  江蘇,位於華中地區,簡稱「」,省會為鎮江縣(今被中共政權遷至我方故都南京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於民國元年(1912)1月1日在該地的南京市(簡稱「」)成立,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此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乃我國開創民主政治的先鋒


   民國17年(1928),經歷北京的北洋政府之後,國民政府統一全國,也正式把南京市定為中華民國的首都


   民國26年(1937),日本侵華,當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發生「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悲劇,中央政府(國民政府)暫時遷往重慶。


   民國34年(1945),抗戰勝利後,中央政府於5月5日還都南京。民國38年(1949)4月24日,南京被中共攻佔淪陷,成為我方遷臺前的故都

國父孫中山,於南京就任總統

南京之中華民國總統府舊址

國父陵墓「中山陵」

清末簽訂《中英江寧條約》

上海之風景

   江蘇的上海(簡稱「」),自晉朝以來發展為一個商貿重鎮,至清宣宗道光23年(1843)《南京條約》的簽訂,開啟「上海租界」的歷史。


  上海市吸收江南地區附近傳統的「吳越文化」與各地移民帶入的多元文化,以及開埠後西方近現代文化的融合,逐漸形成上海本地特有的「海派文化」。


  上海更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被先總統蔣中正先生評價為「中外觀瞻之所系」。


   江蘇於上古時代,由於遠離陝西河南山西等地,有著異於中原地區的文化


  黃淮、江淮地區屬東夷中的分支「淮夷文化」;蘇錫常地區屬「跨湖橋—馬家浜—松澤—良渚—馬橋文化」;寧鎮地區屬「湖熟文化」。


  傳說中五帝之一帝堯,出生於「三阿之南」(今江蘇淮安市金湖縣東南或揚州市高郵市高郵湖區附近)。

江蘇之「淮夷文化」

上海馬橋文化遺址

湖熟文化之「陶鼎」

五帝之一「堯」出生於江蘇


禹貢九州之「徐州」、「揚州」


   據《尚書·禹貢》所載,江蘇屬於九州中的「徐州」和「揚州」。 西周時,江蘇分屬魯、宋、楚、吳等國,與中原接觸漸多


   春秋時期,吳國(定都姑蘇,今蘇州)興起,吳王闔閭、夫差王室二代孫武和伍子胥等名將相助下,西滅楚國,北滅淮夷,南吞越國


   東周敬王36年(前484),吳軍擊敗北方強權齊國,稱霸中原,一度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江蘇可算是中國自古以來南方政權興盛的繁榮之地,尤其是故都南京為政治文化名城,別稱「金陵」、「建業」、「建康」,有2,500多年建城史、前後近500年建都史


   南京市先後有三國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唐、明朝、太平天國等朝代、政權定都於此,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長期被視為華夏之正朔所在,觀光資源十分豐富。

春秋時代的吳國崛起

「兵聖」孫武(孫子)助吳國稱霸一時

三國時代,建業(南京)為孫吳首都

建康(南京)為東晉及南朝首都

五代十國,金陵府(南京)為南唐首都

明初,應天府(南京)為明朝首都

清末,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首都

我方故都「南京」(今被中共改為省府)

  江蘇東濱黃海,西界安徽,南接浙江,北鄰山東。我方大陸時期全省土地面積約10萬9,687平方公里


   江蘇現遭中共政權佔據、略縮為10萬2,658平方公里,占大陸面積的1.07%區域包括今中共江蘇大部(除盱眙縣、泗洪縣大部)、上海市,安徽碭山、蕭縣,以及浙江嵊泗縣大部


  江蘇地理上跨越中國南北,氣候、植被也同樣同時具有南方、北方的特徵。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氣候分明。


   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中、南部屬副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江蘇淮河以南的城市每年初夏時節均有持續1個月左右的梅雨季,梅雨季節的降水量是淮河以南地區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淮河以北地區則沒有顯著梅雨季

江蘇氣候圖

太湖平原之風光

長江三角洲地區

里下河平原之風光

我方原省會「鎮江」之風景

盱眙縣之風景

  江蘇基本上由長江和淮河下游的大片沖積平原組成。全省的地勢總體上相當低平,乃中國大陸地勢最為低平的一個省份


   江蘇平原面積7萬平方公里左右,占全省的69%,主要有長江下游兩岸的太湖平原、高沙土平原(均屬長江三角洲)和江淮之間的里下河平原、淮北地區的黃淮平原、東部濱海平原,平原間連為一片


  相對於大片遼闊的平原形成鮮明對照,丘陵、低山孤立地散落於江蘇的西南部的南京、鎮江、盱眙、東北角的連雲港附近、太湖附近。連雲港境內的花果山玉女峰為全省最高點,海拔6,24.4公尺

江蘇地形圖

連雲港之風景

蘇州之太湖風光

江蘇第一山:花果山(玉女峰)

江蘇江湖圖


  江蘇境內另一個顯著的特徵,便是該地大部分地區水系相當發達。其中尤其以長江以南的太湖平原和江淮之間的里下河平原最顯著,大小河流形成蛛網狀,分布極為稠密,為大面積的水網密集地帶


  長江是江蘇最大的河流,呈東西向橫穿江蘇,境內長度400多公里,將江蘇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在江蘇境內,長江的支流有西南部的秦淮河,在南京市匯入長江


  淮河在歷史上曾經流過江蘇中北部,注入黃海,但南宋光宗紹熙5年(1194)以後,黃河奪取淮河河道入海、壅塞河道


  清文宗咸豐5年(1855),黃河再度北注渤海後,淮河已無法經由原道入海,而是主要由洪澤湖、高郵湖、京杭大運河注入長江


  江蘇除了天然河流以外,人工河道也極為眾多:其中隋唐以來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達690公里,孕育了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高郵、淮安、徐州八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此外,江蘇現今著名的人工河道,還有民國40至41年(1951-1952)中共領導毛澤東主導完工的「蘇北灌溉總渠」,以及西漢文景年間(前179-前141)建造的「通揚運河」等。

南京夫子廟的內秦淮河

洪澤湖之風光

高郵湖之風光

「京杭大運河」江蘇段之風光

「蘇北灌溉總渠」之風光

南通至揚州的「通揚運河」

中共政權下之江蘇

本屬江蘇的上海市


  自我方省政府於民國39年(1950)5月26日撤離嵊泗列島的嵊泗縣後(今屬中共浙江舟山市),江蘇淪陷之際,該省部份人民跟隨中央政府遷臺,亦有其後裔。


  例如任職過行政院長的林全先生籍貫為江蘇淮安,其父林守一先生江蘇淮陰人,當年與妻子林許永清女士自淪陷的上海市撤離至臺。


  人稱宅神」的網紅朱學恆先生,籍貫為江蘇贛榆;知名的電視製作人「荒謬大師」沈玉琳先生籍貫為江蘇徐州


  還有臺灣藝能界的董至成先生、宋逸民先生、宋達民先生、戈偉如小姐等人,亦為江蘇後代;資深演員顧寶明先生(於民國111年病逝)、京劇演員沈海蓉女士籍貫為上海


  臺灣政壇當中,於民國110年(2021)遭罷免的前立法委員「3Q哥」陳柏惟先生,其外公為上海地主,母親為上海外省二代


  民國79年(1990),據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對臺閩地區(自由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籍貫為江蘇省的人數為23萬9,763人,佔「非臺灣省籍」269萬5,080人口當中的8.9%


  而籍貫為南京市則是25,329人,為非本省人的0.9%;籍貫為上海市則是31,182人,為非本省人的1.2%

江蘇在臺後裔

臺灣京劇影后沈海蓉,籍貫上海



政治人物「3Q哥」陳柏惟,為上海外省三代


  兩岸分治後,尤以自由地區解嚴後,亦有大陸地區人民來臺發展,自然包含江蘇、上海在內,甚至入籍或定居自由地區

  例如臺灣資深藝人楊羽霓小姐,便是入籍臺灣的南京姑娘,於民國92年(2003)嫁給綜藝節目鍵盤手「阿建老師」孫建運先生。


  還有前投資銀行家、作家、業餘歷史研究者的汪浩先生,是上海出生的大陸人,其妻子為臺灣作家蔡珠兒女士,於民國104年(2015)定居臺北,還成為名嘴並活躍於臺灣的政論節目

南京姑娘楊羽霓(右)與其臺灣先生阿建(左)、兒子Peter(中)


在臺灣定居的上海籍作家、名嘴:汪浩


219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