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小暑(國曆七‧六至七‧八)

音闕詩聽 - 小暑 (feat.趙方婧)【動態歌詞Lyrics】

  小暑,為中國人(華人、漢人)傳統曆法的二十四節氣,排行第十。為每年7月6日─8日,斗指,此時太陽位於黃經105°。小暑的含義是天氣開始炎熱但尚未達到極致,以出梅入伏為象徵。江南地區的梅雨季節即將結束,「入伏」後空氣濕度增大南方氣候高溫、高濕,而北方高溫、乾燥


  元代文人吳澄所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時節北半球日照時間逐步縮短,太陽直射點雖在南移,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是收大於支,所以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持續上升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後,南方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伴隨大風、暴雨出現,有時還有冰雹,易生災害,所以此時農人必須採取蓄水、抗旱、防洪等措施,盡量減輕危害。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影響,多連日高溫,開始進入伏旱期。大部分地區都是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東南季風雨季降水增加,雨量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南海西南季風雨季中。


  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國東部主雨帶一般由華南、江南一帶北抬至長江中下遊或江淮地區。也因為如此,長江中下遊地區一般為副熱帶高壓影響下的高溫少雨天氣。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遊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訊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遊維持一段時間

今日小暑:悄然小暑至,悠悠盛夏始!今年小暑有什麼預兆?-致遠書香

  臺灣地區6月已完全脫離梅雨期,四週海域隨時有低氣壓形成,颱風時常來。農曆六月初六,相傳古代皇帝於此日曝晒龍袍(有一說是為紀念「龍王三太子」),「六月六,曝龍袍」帶動民間亦於此日將衣服、棉被、書籍、圖畫等拿出來晾晒,以除去梅雨季節的濕氣,富有衛生教育的意義。全省周圍海域持續在27℃~28℃水溫,屬暖水魚族之分布,東北海域(彭佳嶼)有鬼頭刀、魷魚、嘉腊;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紅魽、赤宗等漁獲淡水海域有黑鯛、嘉腊;彰化海域有黑過(黃鰭鯛)、赤食(烏宗)等


  小暑有三候:一候溫風至:至,也,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二候蟋蟀居辟:一名,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織也。《禮記》注曰:「生土中,此時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則遠飛而在野矣。」蓋肅殺之氣,初生則在穴,感之深則在野而斗。三候鷹乃學習:《元史志》改為鷹始摯。摯,搏擊也。應氏曰:「殺氣未肅。」鷙猛之鳥,始習於擊,迎殺氣也


  小暑可謂水稻棉花等農作物成長的黃金時期,水稻第二期作秧苗期,一期稻作黃熟,所以有「小暑小禾黃」之諺語。此時也是芒果成熟期,故有「小暑吃芒果」之說。小盛夏高溫是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盛發的季節,適時防治病蟲是田間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環節。而排汗功能差,亦須根據其生理特點,準備好防暑降溫的設備,以防急用。

蟋蟀也受不了小暑,要從田野搬到房角避暑!|#節氣X六感實驗室2 EP5 ▸▸ 小暑|小公視

  這季節的葡萄轉入果實成熟期完全成熟),加強水分管理,防治乾旱缺水,加強葡萄炭疽病、白腐病防治。主要漁事轉入飼養管理階段,重點放在調節水質上,加強以投飼為中心的飼養管理工作,做好青蝦自然繁殖蝦苗培育放養工作。做好秋季雙孢蘑菇培養料籌備,稻草新鮮無黴變,場地準備清理雜草、溝渠,同時用50倍甲醛進行消毒


  民間衍生出小暑「食新」、「吃餃子」、「吃炒麵」等習俗:過去南方人家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製成各種麵餅、麵條,與鄰居鄉親一同分享來吃,表達對豐收的祈願,同時這些新貨也要準備一份祭祀祖先,懇請保佑風調雨順。北方則有「頭伏餃子二伏麵,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長期以來都受北方廣大地區老百姓喜愛,故有俗語「好吃不過餃子。」又俗話說:「熱在三伏。」入伏之時,是小麥生產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伏天人們精神萎頓,食慾不佳,就可吃一頓新白麵做的麵條,使其元氣恢復。


  其他地區在小暑則有不同特色之風俗:徐州地區(今江蘇徐州一帶)有伏羊節的傳統節日,自古民間就有「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伏羊,即入伏以後的羊肉。《漢書‧楊惲傳》記載:「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魚羔,鬥酒自勞。」在伏天吃羊肉對身體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將冬春之毒、濕氣驅除。還有西苗族封齋日在每年小暑前辰日小暑後巳日,這段時期禁食雞、鴨、魚、鱉、蟹等食物,誤食會招災禍,但可吃豬、牛、羊山東臨沂地區,每到小暑,人們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流汗,民謠有:「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除此之外,昔日凡是新婚不久沒有過夏天經驗的新娘每到初伏娘家必派人接女兒回娘家休息,稱為「歇夏」。新娘「歇夏」的風俗,臺灣宜蘭仍十分普遍流行、宜蘭人稱為「歇冬」或「閃冬」,出嫁滿四個月的新娘,在六月初六、十六或廿六,任擇一天回娘家小住,回娘家要帶「等路」(禮物),小住後回婆家,娘家也要為她準備帶回婆家的禮物


  小暑入伏,氣候高溫多變但未到極端,且為農物生長黃金季節水稻、果實均成熟,大有豐收之兆;而人們雖然往往缺乏食慾,但食新、吃麵、補元氣,綜上來看,小暑很有蓄勢待發好意象

【戴老師說節氣時間】廿四節氣~小暑。開始進入最炎熱時間

◎參考資料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小暑."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9 Apr. 2025. Web. 29 Apr.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0%8F%E6%9A%91&oldid=87036278 ›.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小暑

親親2o音樂LîvË【中文音樂】(民108年7月7日)。音闕詩聽 - 小暑 (feat.趙方婧)【動態歌詞Lyrics】。YouTube。民114年7月8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E8%A6%AA%E8%A6%AA2o%E9%9F%B3%E6%A8%82L%C3%AEv%C3%8B%E4%B8%AD%E6%96%87%E9%9F%B3%E6%A8%82

致遠書香(民114年7月7日)。今日小暑:悄然小暑至,悠悠盛夏始!今年小暑有什麼預兆?-致遠書香。YouTube。民114年7月8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shuxiang

小公視(民114年3月9日)。蟋蟀也受不了小暑,要從田野搬到房角避暑!|#節氣X六感實驗室2 EP5 ▸▸ 小暑|小公視。YouTube。民114年7月8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PTSKIDS

戴老師說天氣時間-我是戴立綱(民113年7月6日)。【戴老師說節氣時間】廿四節氣~小暑。開始進入最炎熱時間。YouTube。民114年7月8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TLK

Comments


©2019 by 中華民國志 R.O.C. HISTORY.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