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臺灣簡介

Updated: Dec 28, 2023



歷史衛視 History Channel 112.01.20 《台灣為什麼叫台灣?》


  臺灣,簡稱「」,原省會臺北市(今為首都,現為南投縣(虛級化。屬華南地區,位於大陸東南沿海,福建對岸的一島嶼,兩地隔著臺灣海峽。其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


1. 來自於南臺灣原住民族西拉雅族的台窩灣社(Tayouan),此名稱位置即現今臺南安平一帶。


2. 源自大武壠族的台窩灣社(Taiouwang),屬於臺南玉井大武壠頭社的附屬部落之一。


  約50,000至10,000年前的史前時代始有人類居住,最初來到這片土地的先民,乃屬於南島語系的原住民族


  大約10至12世紀左右(唐宋時期),大陸福建、廣東那裡有咱們中國人(漢人、華人)跨海遷至鄰近的澎湖群島開墾與聚居。至於臺灣本島,17世紀以前,中國人到臺灣島的活動只有捕魚與經商,17世紀起始移民臺灣島


  在鄭成功以前,脫離原來中原朝廷的中國人來臺打拼曾在「暫無政府」的狀態下,與「部落社會」的臺灣原住民共存一段期間。隨著不同時期的移入,族群數量亦逐漸成為島上大宗,中華文化也開始深植臺灣


  而相對於臺灣,中國大陸早期亦被稱作「唐山」,故約莫明末清初時,臺灣民間的閩南人、客家人都流傳著「唐山過臺灣」、「有唐山公,無唐山嬤」等俗諺。

臺灣原住民族大略分布圖

唐山過臺灣

民國38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路線

今省會「南投」的省政府大樓,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使用

中華民國現今首都「臺北」(原省府)

臺北我方總統府現址


  自大陸明熹宗天啟4年(1624)起,臺灣經歷「荷西時代」(1624─1662)、「明鄭時代」(1662─1683)、「清領時代」(1683─1895,前202年隸屬於福建)、「日據時代」(1895─1945)等數政權統治。


  民國34年(1945)10月25日,臺灣光復之後,歸屬中華民國統治至今,也是中華民國自民國38年後(1949)僅存完整的省分及主要地區


  自臺灣光復以後,大陸不斷有外省人來臺發展,至中央政府遷臺,更有大陸各省族群,以及部分的滿族、回族、蒙古人、藏人,一同隨民國來臺。


  臺灣目前總人口約2,300萬人以上。而從古代發展至今,中國人占島上總人口97%,其中主要又分為閩南人約73%、客家人約12%、外省人約13%


  至於最早的先民臺灣原住民族則占2%,而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民國37年(1948)臺灣大學民族學研究室官方劃分的九族,分別為:


1. 泰雅族。


2. 賽夏族


3. 布農族。


4. 鄒族。


5. 魯凱族。


6. 排灣族。


7. 卑南族。


8. 阿美族(目前人數最多的族群)。


9. 達悟族。


  除了以上九族,尚有「太魯閣族」、噶瑪蘭族」、「賽德克族」、「撒奇萊雅族」、「西拉雅族」、「大武壠族」、「巴賽族」、「大武壠道卡斯族平埔族」及一些近年始承認或待辨識之族群。


  臺灣另有多種別名:漢末三國以前,中國人常以「夷州」、「東鯤」、「蓬萊」、「瀛洲」等稱之;隋唐時代,稱之為「琉球」或「留求」。


  明初稱為「東番」、「東夷」,明神宗萬曆年間以後才稱「臺灣」,南明延平王鄭家統治時初稱「東都」,鄭成功之子鄭經繼位後改稱「東寧」,直到清朝統治確立「臺灣」的地名。


  外國方面,14世紀的日本人稱臺灣為「高山國」或「高砂國」;大陸明世宗嘉靖23年時1544),葡萄牙水手駕船駛過臺灣時讚嘆其為「Ilha Formosa」(福爾摩沙島,意即「美麗島」)。荷蘭人統治臺灣時,稱作「Tayouan」,被華人以閩南語音譯轉成漢字為「大員」。

1735年法國人所繪製的臺灣地圖

臺灣歷史年表:史前時代至清領時代(康軒版)

臺灣歷史年表:日據時代至今(康軒版)


  臺灣全省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本島南北縱長約395公里,東西寬度最大約144公里


  臺灣本島分為兩個氣候區:大致以通過中南部嘉義、花蓮北回歸線為界,中、北部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嘉義以南屬熱帶季風氣候


  臺灣基於海島地形,四面環海,即使面對大陸冷氣團南下仍能受到海洋調和,在冬季時的氣溫相對於華南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稍顯溫暖。雨季方面,北部全年有雨,南部則集中在夏季降雨


臺灣氣候圖

臺灣地形圖


  臺灣本島上山勢高峻,高山、丘陵佔三分之二,山脈呈東北向西南平行而列,與大陸沿海之山脈走向一致。


  島上地形中間高兩側低,以縱貫南北的中央山脈為分水嶺,主要山脈另有:靠西側的玉山阿里山,北部的雪山,以及緊鄰東海岸的海岸山脈


  上述山脈合稱「臺灣山脈最高峰為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不僅是臺灣第一高峰,亦為東亞第一高峰。臺灣為世界地勢高度第四高的島嶼。


  臺灣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呈階梯狀為特徵。土地肥沃,且有沙灘沙丘潟湖珊瑚礁等豐富的海岸地形,「寶島」之稱名不虛傳。


  此外,於新北萬里區的「野柳風景區」有一座天然觀光景物「女王頭」:其外型宛如一位凝視遠方的女王,其頸部修長、臉部線條優美


  民國51年(1962),被當時是大學生的業餘攝影師吳東興先生(現為企業家,為新光三越百貨董事長 )拍下,照片在「被遺忘樂園攝影展」中展出並命名為「女王頭」,自此讓野柳成為觀光勝地


  女王頭的地質為蕈狀石,岩石年齡已4,000歲以上,高度8公尺,因長年受風化侵蝕,民國72年(1983)9月15日又曾有惡意的人為破壞留下傷口,在持續風化下,頸圍從民國97年(2008)的138.27公分,至民國106年(2017)已縮至125.01公分


  野柳面臨女王頭可能會「斷頭」的觀光危機,園方特地選了個和女王頭造型相似的蕈狀岩,並公開徵名,經過民眾投票,最後以「俏皮公主」最受青睞,獲得第一。在女王頭駕崩之日,便由俏皮公主繼承當地「觀光女王」的寶座

中央山脈

臺灣第一山:玉山

阿里山雲海

海岸山脈

野柳女王頭

野柳隨時準備接班的「俏皮公主」


  臺灣本土的原住民族有其專屬的獨特文化,亦孕育出許多天籟嗓音,在臺灣音樂界大放異彩。


  例如「本土天團」動力火車排灣族出身;「國寶級天后」張惠妹小姐,父親為卑南族、母親為阿美族;「亞洲流行天后」蔡依林小姐,有四分之一巴布拉族的血統。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亞洲最重要的音樂製作人,也就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李宗盛老師,有一半巴賽族的血統;知名音樂人「小胖老師」袁惟仁先生,有一半卑南族的血統。


  國民天后」徐懷鈺小姐,亦有原住民血統。「熱舞歌后」溫嵐小姐,為泰雅族。基督教團體「約書亞樂團」的璽恩小姐,有一半泰雅族的血統,而其奶奶為太魯閣族


  以歌唱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出名的巴冷公主」梁文音小姐,父親為魯凱族、母親為泰雅族


  同樣超級星光大道》出名且近年進軍大陸的蕭爺」蕭敬騰先生,有一半阿美族血統。


  歸崇部落的貴族後裔「鐵肺公主」戴愛玲小姐,為排灣族人;風靡兩岸三地的「天生歌姬」黃麗玲 A-Lin小姐,為阿美族出身


  閩南語歌曲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金曲歌后」秀蘭瑪雅小姐,有一半布農族的血統。


  與「香港歌神」張學友先生合唱《你最珍貴》聞名的高慧君小姐,以及兼具「名模歌手」與「龍舟國手」的安歆澐小姐,均為鄒族人。還有「臺語歌王」洪榮宏先生,為道卡斯族


  原住民往往不乏出類拔萃的音樂好手,輩出不窮,族繁不及備載。甚至在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受到熱烈歡迎,席捲整個亞洲市場


臺灣原住民的歌星,照亮亞洲

臺灣代表遠赴南京國民大會堂制憲


  而當年中華民國光復臺灣之際,臺灣人亦無缺席中華民國制憲的光榮時刻


  民國35年(1946)11月至12月南京國民大會堂舉行「制憲國民大會」,各省國民大會代表報到人數1,701人,其中臺灣省國大代表有18位


  這18位臺灣制憲代表分別為:


1. 郭耀庭先生(華僑代表)。


2. 顏欽賢先生(臺北縣代表,已於民國72年逝世)。


3. 黃國書先生(新竹縣代表,已於民國76年逝世)。


4. 林連宗先生(臺中縣代表,已於民國38年逝世)。


5. 李萬居先生(臺南縣代表,已於民國55年逝世)。


6. 林壁輝先生(高雄縣代表,已於民國63年逝世)。


7. 張七郎先生(花蓮縣代表,已於民國36年逝世)。


8. 鄭品聰先生(臺東縣代表,已於民國60年逝世)。


9. 高恭先生(澎湖縣代表,已於民國37年逝世)。


10. 南志信 Sising先生(高山族代表,卑南族人,已於民國47年逝世)。


11. 謝娥女士(婦女代表,已於民國84年逝世)。


12. 連震東先生(臺北市代表,已於民國75年逝世)。


13. 洪火煉先生(農會代表,已於民國42年逝世)。


14. 劉明朝先生(漁業代表,已於民國74年逝世)。


15. 吳國信先生(公會代表)。


16. 簡文發先生(鐵路工會代表)。


17. 陳啟清先生(商會代表,已於民國78年逝世)。


18. 紀秋水先生(航業代表,已於民國39年逝世)


  以上眾位臺灣人,為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寫下光榮的一頁,亦奠定如今的《中華民國憲法》,至今仍深遠地影響臺灣地區(自由地區的民主發展。


  此外,還有臺北出身的李登輝先生(已於民國109年過世),為首位臺灣籍的中華民國總統,成為我國解嚴後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


制憲國民大會臺灣省代表名冊(圖/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參與「制憲國民大會」的臺灣代表及其簽名,紀錄在國民大會擋案室

首位臺灣籍的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


  臺灣的歷史,是「正港臺灣人」原住民族的開墾史,也是一部閩粵華人的移民史,更是「自由中國」中華民國延續民主命脈之聖地。


  臺灣是一部多元民族文化的變遷史,華臺二族,漢原一家,臺灣乃中華民族與南島原住民族從紛爭發展為和平的文化大熔爐

美軍於民國48年在臺拍攝製作的紀錄片《Taiwan - The Face of Free China》

543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