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魯凱族的節日:小米祭(Kalalisianga,約國曆八‧一五)

Updated: Dec 31, 2023


  臺灣魯凱族(Drekay)的「小米祭」(Kalalisianga),約在每年8月15日左右(目前官方規定每年7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為魯凱日)舉行。


  該為族人重要的農耕禮儀祭典,各部落居民為感恩上天帶來農作物豐收,並祈求平安,舉辦這一連串祭儀活動。


  「小米」一直是臺灣原住民的主要食物,也是五穀中最早種植的糧食。早在三、四百年前或更早的古時,臺灣人就會種小米,種旱稻是近百年來才有,種水稻較晚


  小米的收成好壞,決定今年的溫飽,原住民完全靠天吃飯,一旦有了天災或蟲害,便是飢荒年,整年挨餓


  小米乃延續族人生命的主要糧食,更是魯凱族論婚嫁不可缺的聘禮,釀製小米酒主要的原料。小米對早期原住民的重要,由此可見。


  因此,原民的祖先們立下了不少禁忌,也規範了不少拜天祭祖的儀式,讓後代子孫去遵循,望得上天的祝福,好讓小米年年豐收

民國102年的魯凱族「小米祭」


  小米祭往往多達兩個禮拜,大約從每早八、九點開始,會一直進行到入夜後,才宣告一日的結束。祭場內則通常會掛上代表魯凱族的「百步蛇」與「太陽神」的畫像,象徵著吉祥平安


  儀式開始要先對全部落報信:過去由祭司在高處燃燒青煙呼喊報信;如今則以擴音器廣播報信


  報信後就進行烤小米餅(watzabi)的儀式,利用烤小米餅來占卜下一年農作與狩獵的情形,只限男性參加。

烤小米餅儀式(watzabi


  魯凱人帶小米麵糰(tzabi)至特定地,以石板鋪地,將板面燒熱後,把小米麵糰放在上面,再蓋上香蕉葉,再壓另一塊石板,燜烤一段時間。過程中,部落的祭司及長老會在附近隱敝處以豬皮、鐵屑、檳榔對族內男子進行祝禱


  祭司會看小米餅烤完後的狀態,來判斷新的一年的情形,以卜吉凶:若烤得太乾,則表示新的一年可能雨水較少;若沒烤熟,象徵有風、水災;若烤過焦,會有旱災的可能;烤得溫潤,完好無缺,表示雨水豐沛、一切安好


  烤小米餅儀式後,盛裝打扮的魯凱族人進入會場默禱,並進行對頭目家族的進貢禮,由大頭目品嚐當年度新酒並給予祝福(baalubu)。


  在吟誦禱文的開幕式之後,祭場中央燃起火堆,族中勇士紛紛躍過,象徵著驅除邪魔妖靈


  接著各式各樣的歌舞表演、競賽便相繼展開,例如魯凱傳統歌舞表演、鞦韆大賽、拋物比賽、百米賽跑、競走、聯歡晚會等活動。

鞦韆大賽


  整個小米祭中,「鞦韆大賽」為最受年輕男女注目的一項活動。由於昔日魯凱族的未婚男子皆須住在會所內接受各項嚴格的教育訓練,女子則是不可進入會所,所以男女青年能認識與相處的機會極為有限。


  而每年一次的盪鞦韆比賽,正是讓族內男女互傳情意的大好機會。此外,盪鞦韆的目的在於強調婦女的重要地位,已婚婦女與風評不佳的女子均不得盪鞦韆,因為鞦韆象徵著女人純潔和典雅的氣質。


  在架起的鞦韆架之下,由兩位男子拉繩,上方少女維持儀態。比賽中,男士一牽一盪將少女盪高,猶如空中飛人,氣氛緊張刺激。


  當選手在場上競技的時候,其餘的人便在四周圍成一個圓圈,以傳統歌舞替場中人加油,當少女盪到愈高處,歌舞便愈高亢,盪至最高處,則是最高潮


  此時若有心儀者,可在女子下鞦韆時,由心儀者抱著女子走向集會所,表達愛意。同時間,青年也會舉行該年度的成年禮,由頭目給予青年祝福,並戴上頭飾,以咬人貓草鞭打試煉


  魯凱族的小米祭,除了祈求農作豐收之外,戰功、打獵、財富、敬祖、男子成年禮等內容,也是重大事宜,乃舉族同慶的綜合祭典

靖天電視台廣告展示「魯凱族小米收穫祭」




1,187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