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史記‧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Updated: Dec 31, 2023


◎史記:


  初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任職太史令(古代官職,負責記錄國史)的司馬遷編寫的紀傳體史書


  該書記載自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2,500年的中國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全書包括本紀12卷、世家30卷、列傳70卷、表10卷、書8卷,共130卷,52萬6500餘字


◎宋微子世家:


  紀錄先秦時代的商朝王室後裔、宋國歷代國君的事蹟,以及其統治期間的宋國(約今河南商丘、安徽淮北地區)重要史蹟


  約周成王2年(前1041)商紂王之兄子啟(微子)受封,至周赧王29年(前286)被田齊政權所滅的結局,歷時755年,傳位35代國君,其中第20代君主「宋襄公」子茲甫曾為「春秋五霸」之一。


  宋國地處中原要衝,富商巨賈雲集,宋人以善於經商而聞名。確切年代、宋君代次與在位期間(第八代君主宋僖公以前參考近代的大陸考古學家陳夢家先生所著《西周年代考》;第28代君主宋景公以後君主則參考歷史學家楊寬先生的《戰國史料編年輯證》),均於標註於以下【本文】當中藍色括弧內


◎史記作者:


《史記》作者: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 - 約前86),字子長,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是漢朝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其父司馬談是太史令,所以司馬遷在十歲時已能誦讀古文《尚書》、《左傳》、《國語》等書。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等大儒,並暢遊各地,採集傳聞。後繼承父業,接任太使令一職,還潛心修史,開始了《史記》的寫作,開創紀傳體史學,稱「太史公」。

今淮河流域示意圖(紅框處為宋國故地)


◎本文:


  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紂既立,不明,淫亂於政,微子數諫,紂不聽。及祖伊(注1)以周西伯昌之修德,滅黎國(注2),懼禍至,以告紂。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為!」於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於太師(注3)、少師(注4)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我祖遂陳於上,紂沈湎(注5)於酒,婦人是用,亂敗湯德於下。殷既小大好草竊姦宄(注6),卿士(注7)師師(注8)非度,皆有罪辜,乃無維獲,小民乃并興,相為敵讎。今殷其典喪!若涉水無津涯(注9)。殷遂喪,越至於今。」曰:「太師,少師,我其發出往?吾家保於喪?(注10)今女無故告予,顛躋(注11),如之何其?」太師若曰:「王子,天篤(注12)下菑(注13)亡殷國,乃毋畏畏(注14),不用老長。今殷民乃陋淫(注15)神祇之祀。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遂亡(注16)


  箕子者,紂親戚也。紂始為象箸(注17),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桮(注18);為桮,則必思遠方珍怪(注19)之物而御(注20)之矣。輿馬(注21)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紂為淫泆(注22),箕子諫,不聽。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注23)於民,吾不忍為也。」乃被髪詳狂而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故傳之曰箕子操。


  王子比干者,亦紂之親戚也。見箕子諫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干,刳(注24)視其心。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義屬(注25)。故父有過,子三諫不聽,則隨而號之;人臣三諫不聽,則其義可以去矣。」於是太師、少師乃勸微子去,遂行。


  周武王伐紂克殷(前1046),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面縛(注26),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復其位如故。


  武王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使管叔、蔡叔傅(注27)相之。


  武王既克殷,訪問箕子。


  武王曰:「於乎(注28)!維(注29)天陰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倫所序。」


  箕子對曰:「在昔鯀(注30)陻(注31)鴻水,汨陳(注32)其五行,帝乃震怒,不從鴻範(注33)九等(注34),常倫所斁(注35)。鯀則殛(注36)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鴻範九等,常倫所序。


  「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紀;五曰皇極;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徵;九曰嚮(注37)用五福,畏用六極。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注38),火曰炎上(注39),木曰曲直(注40),金曰從革(注41),土曰稼穡(注42)。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注43)。恭作肅(注44),從作治,明作智,聰作謀,睿作聖(注45)


  「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注46),五曰司徒(注47),六曰司寇(注48),七曰賓(注49),八曰師(注50)


  「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歷數(注51)


  「皇極(注52):皇建其有極,斂(注53)時五福(注54),用傅(注55)錫(注56)其庶民,維時其庶民於女極,錫女保極(注57)。凡厥(注58)庶民,毋有淫朋(注59),人毋有比德,維皇作極。凡厥庶民,有猷(注60)有為有守,女則念之。不協於極,不離於咎,皇則受之。(注61)而安而色,曰予所好德,女則錫之福。(注62)時人斯其維皇之極。毋侮寡而畏高明。(注63)人之有能有為,使羞(注64)其行,而國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穀。(注65)女不能使有好於而家,時人斯其辜。(注66)於其毋好,女雖錫之福,其作女用咎。(注67)毋偏毋頗,遵王之義。毋有作好(注68),遵王之道。毋有作惡,遵王之路。毋偏毋黨,王道蕩蕩。毋黨毋偏,王道平平。毋反(注69)毋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曰王極之傅(注70)言,是夷(注71)是訓,於帝其順。凡厥庶民,極之傅言,是順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注72),三曰柔克(注73)。平康(注74)正直,彊不友剛克,內友柔克(注75),沈漸剛克(注76),高明柔克。維辟(注77)作福,維辟作威,維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於而家,凶於而國,人用側頗辟,民用僭忒(注78)


  「稽疑(注79):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濟,曰涕,曰霧,曰克,曰貞,曰悔,凡七。卜五,占之用二,衍貣。(注80)立時人為卜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女則有大疑,謀及女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而身其康彊,而子孫其逢吉。女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女則逆,卿士逆,吉。女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凶。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凶。(注81)


  「庶徵(注82):曰雨,曰陽,曰奧(注83),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以其序,庶草繁廡(注84)。一極備,凶。一極亡,凶。曰休徵(注85):曰肅,時雨若,曰治,時暘若;曰知,時奧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曰咎徵(注86):曰狂,常雨若;曰僭,常暘若;曰舒(注87),常奧若;曰急,常寒若;曰霧,常風若。王眚(注88)維(注89)歲,卿士維月,師尹(注90)維日。歲月日時毋易,百穀用成,治用明,畯(注91)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歲時既易,百穀用不成,治用昏不明,畯民用微,家用不寧。庶民維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有冬有夏。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注92)。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朝鮮而不臣也。


  其後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注93),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所謂狡童者,紂也。殷民聞之,皆為流涕。


  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當國。管、蔡疑之,乃與武庚作亂,欲襲成王、周公。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代殷後,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於宋。(周成王2年,宋君第一代,前1046)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故殷之餘民甚戴愛之。


  微子開卒(約在位14年,前1025),立其弟衍,是為微仲(宋君第二代)。微仲卒(約在位39年,前986),子宋公稽立(宋君第三代)。宋公稽卒(約在位44年,前942),子丁公申立(宋君第四代)。丁公申卒(約在位23年,前919),子湣(注94)公共立(宋君第五代)。湣公共卒(約在位24年,前895),弟煬公熙立(宋君第六代)。煬公即位,湣公子鮒祀(注95)弒煬公而自立(約在位16年,前879),曰「我當立」,是為厲公(宋君第七代)。厲公卒(約在位20年,前859),子釐公舉(注96)立(宋君第八代)


  釐公十七年(周厲王37年,共和元年,前841),周厲王出奔彘(注97)


  二十八年(周共和12年,前831),釐公卒,子惠公覵(注98)立(宋君第九代)。惠公四年(前827),周宣王即位。三十年(周宣王27年,前800),惠公卒,子哀公立(宋君第十代)。哀公元年卒,子戴公立(宋君第十一代)


  戴公二十九年(周幽王11年,前771),周幽王為犬戎所殺,秦始列為諸侯。


  三十四年(周平王5年,前766),戴公卒,子武公司空立(宋君第十二代)。武公生女為魯惠公(注99)夫人,生魯桓公(注100)。十八年(周平王23年,前748),武公卒,子宣公力立(宋君第十三代)


  宣公有太子與夷。十九年(周平王42年,前729),宣公病,讓其弟和,曰:「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我其立和。」和亦三讓而受之。宣公卒,弟和立,是為穆公(宋君第十四代)


  穆公九年(周平王51年,前720),病,召大司馬孔父謂曰:「先君宣公捨太子與夷而立我,我不敢忘。我死,必立與夷也。」孔父曰:「群臣皆願立公子馮。」穆公曰:「毋立馮,吾不可以負宣公。」於是穆公使馮出居於鄭。八月庚辰,穆公卒,兄宣公子與夷立,是為殤公(宋君第十五代)。君子聞之,曰:「宋宣公可謂知人(注101)矣,立其弟以成義,然卒其子復享之。」


  殤公元年(周桓王元年,前719),衛公子州吁(注102)弒其君完自立,欲得諸侯,使告於宋曰:「馮在鄭,必為亂,可與我伐之。」宋許之,與伐鄭,至東門而還。二年(周桓王2年,前718),鄭伐宋,以報東門之役。其後諸侯數來侵伐。


  九年(周桓王9年,前711),大司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華督,督說,目而觀之。督利孔父妻,乃使人宣言國中曰:「殤公即位十年耳,而十一戰,民苦不堪,皆孔父為之,我且殺孔父以寧民。」是歲,魯弒其君隱公。十年(周桓王10年,前710),華督攻殺孔父,取其妻。殤公怒,遂弒殤公(注103),而迎穆公子馮於鄭而立之,是為莊公(宋君第十六代)


  莊公元年,華督為相。九年(周桓王18年,前702),執(注104)鄭之祭仲,要(注105)以立突為鄭君。祭仲許,竟立突。十九年(周莊王5年,前692),莊公卒,子湣公捷立(宋君第十七代)


  湣公七年(周莊王12年,前685),齊桓公即位。九年(周莊王14年,前683),宋水(注106),魯使臧文仲(注107)往弔水。湣公自罪曰:「寡人以不能事鬼神,政不修,故水。」臧文仲善此言。此言乃公子子魚教湣公也。


  十年(周莊王15年,前682)夏,宋伐魯,戰於乘丘,魯生虜宋南宮萬。宋人請萬,萬歸宋。十一年(周僖王元年,前681)秋,湣公與南宮萬獵,因博(注108)爭行,湣公怒,辱之,曰:「始吾敬若;今若,魯虜也。」萬有力,病(注109)此言,遂以局(注110)殺湣公於蒙澤(注111)。大夫仇牧聞之,以兵造公門(注112)。萬搏牧,牧齒著門闔死。(注113)因(注114)殺太宰華督,乃更立公子游為君(宋君第十八代)。諸公子奔蕭(注115),公子御說奔亳(注116)。萬弟南宮牛將兵圍亳。冬,蕭及宋之諸公子共擊殺南宮牛,弒宋新君游而立湣公弟御說,是為桓公(宋君第十九代)。宋萬奔陳。宋人請以賂陳。陳人使婦人飲之醇酒,以革裹之,歸宋。宋人醢(注117)萬也。


  桓公二年(周僖王2年,前680),諸侯伐宋,至郊而去。三年(周僖王3年,前679),齊桓公始霸。二十三年(周惠王18年,前659),迎衛公子燬於齊,立之,是為衛文公。文公女弟為桓公夫人。秦穆公即位。三十年(周惠王25年,前652),桓公病,太子茲甫讓其庶兄目夷為嗣。桓公義太子意,竟不聽。(注118)三十一年(周襄王元年,前651)春,桓公卒,太子茲甫立,是為襄公(宋君第二十代)。以其庶兄目夷為相。未葬,而齊桓公會諸侯於葵丘,襄公往會。(注119)


  襄公七年(周襄王8年,前644),宋地茀(注120)星如雨,與雨偕下;六鶂退蜚(注121),風疾也。


  八年(周襄王9年,前643),齊桓公卒,宋欲為盟會。十二年(周襄王13年,前639)春,宋襄公為鹿上之盟(注122),以求諸侯於楚,楚人許之。公子目夷諫曰:「小國爭盟,禍也。」不聽。秋,諸侯會宋公盟於盂(注123)。目夷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於是楚執宋襄公以伐宋。冬,會於亳,以釋宋公。子魚曰:「禍猶未也。」十三年(周襄王14年,前638)夏,宋伐鄭。子魚曰:「禍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鄭。襄公將戰,子魚諫曰:「天之棄商久矣,不可。」冬,十一月,襄公與楚成王戰於泓(注124)。楚人未濟(注125),目夷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濟擊之。」公不聽。已濟未陳(注126),又曰:「可擊。」公曰:「待其已陳。」陳成,宋人擊之。宋師大敗,襄公傷股(注127)。國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於阸(注128),不鼓(注129)不成列。」子魚曰:「兵以勝為功,何常言與!(注130)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戰為?」


  楚成王已救鄭,鄭享之;去而取鄭二姬以歸。叔瞻曰:「成王無禮,其不沒乎?為禮卒(注131)於無別,有以知其不遂霸也。」


  是年,晉公子重耳過宋,襄公以傷於楚,欲得晉援,厚禮重耳以馬二十乘。


  十四年(周襄王15年,前637)夏,襄公病傷於泓而竟卒,子成公王臣立(宋君第廿一代)


  成公元年(周襄王16年,前636),晉文公即位。三年(周襄王18年,前634),倍(注132)楚盟親晉,以有德(注133)於文公也。四年(周襄王19年,前633),楚成王伐宋,宋告急於晉。五年(周襄王20年,前632),晉文公救宋,楚兵去。九年(周襄王24年,前628),晉文公卒。十一年(周襄王26年,前626),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十六年(周襄王31年,前621),秦穆公卒。


  十七年(周襄王32年,前620),成公卒。成公弟御殺太子及大司馬公孫固而自立為君(宋君第廿二代)。宋人共殺君御而立成公少子杵臼,是為昭公(宋前昭公,宋君第廿三代)


  昭公四年(周頃王3年,前616),宋敗長翟緣斯於長丘(注134)。七年(周頃王6年,前613),楚莊王即位。


  九年(周匡王2年,前611),昭公無道,國人不附。昭公弟鮑革賢而下士。先,襄公夫人欲通於公子鮑,不可,乃助之施於國,因大夫華元為右師(注135)。昭公出獵,夫人王姬使衛伯攻殺昭公杵臼。弟鮑革立,是為文公(宋君第廿四代)


  文公元年(周匡王3年,前610),晉率諸侯伐宋,責以弒君。聞文公定立,乃去。二年(周匡王4年,前609),昭公子因(注136)文公母弟須與武、繆、戴、莊、桓之族(注137)為亂,文公盡誅之,出武、繆之族。


  四年(周匡王6年,前607)春,(鄭)[楚]命(楚)[鄭]伐宋。宋使華元將,鄭敗宋,囚華元。華元之將戰,殺羊以食士,其御(注138)羊羹不及,故怨,馳入鄭軍,故宋師敗,得囚華元。宋以兵車百乘文馬四百匹贖華元。未盡入,華元亡歸宋。


  十四年(周定王10年,前597),楚莊王圍鄭。鄭伯降楚,楚復釋之。


  十六年(周定王12年,前595),楚使過宋,宋有前仇,執楚使。九月,楚莊王圍宋。十七年(周定王13年,前594),楚以圍宋五月不解,宋城中急,無食,華元乃夜私見楚將子反。子反告莊王。王問:「城中何如?」曰:「析(注139)骨而炊,易子而食。」莊王曰:「誠哉言!我軍亦有二日糧。」以信故,遂罷兵去。


  二十二年(周定王18年,前589),文公卒,子共公瑕立(宋君第廿五代)。始厚葬。君子譏華元不臣矣。


  共公(元)[十]年(周簡王7年,前579),華元善楚將子重,又善晉將欒書,兩盟晉楚。十三年(周簡王10年,前576),共公卒。華元為右師,魚石為左師。司馬唐山攻殺太子肥,欲殺華元,華元奔晉,魚石止之,至河乃還,誅唐山。乃立共公少子成,是為平公(宋君第廿六代)


  平公三年(周簡王13年,前573),楚共王拔宋之彭城,以封宋左師魚石。四年(周簡王14年,前572),諸侯共誅魚石,而歸彭城於宋。三十五年(周景王4年,前541),楚公子圍弒其君自立,為靈王。四十四年(周景王13年,前532),平公卒,子元公佐立(宋君第廿七代)


  元公三年(周景王16年,前529),楚公子棄疾弒靈王,自立為平王。八年(周景王21年,前524),宋火。十年(周景王23年,前522),元公毋信(注140),詐殺諸公子,大夫華、向氏作亂。楚平王太子建來奔,見諸華氏相攻亂,建去如(注141)鄭。十五年(周敬王3年,前517),元公為魯昭公避季氏居外,為之求入魯,行道卒,子景公頭曼立(宋君第廿八代)


  景公十六年(周敬王19年,前501),魯陽虎來奔,已復去。二十五年(周敬王28年,前492),孔子過宋,宋司馬桓魋(注142)惡之,欲殺孔子,孔子微服去。三十年(周敬王33年,前487),曹倍宋,又倍晉,宋伐曹,晉不救,遂滅曹有之。三十六年(周敬王39年,前481),齊田常弒簡公。


  三十七年(周敬王40年,前480),楚惠王滅陳。熒惑守心。(注143)心,宋之分野(注144)也。景公憂之。司星子韋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注145)民。」曰:「可移於歲。」景公曰:「歲饑民困,吾誰為君!」子韋曰:「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六十四年(周貞定王16年,前453),景公卒。宋公子特攻殺太子而自立,是為昭公(宋後昭公,宋君第廿九代)。昭公者,元公之曾庶孫也。昭公父公孫糾,糾父公子褍秦(注146),褍秦即元公少子也。景公殺昭公父糾,故昭公怨殺太子而自立。


  昭公四十七年(周威烈王22年,前404)卒,子悼公購由立(宋君第三十代)。悼公八年(周安王6年,前396)卒,子休公田立(宋君第卅一代)。休公田二十三年(周烈王3年,前373)卒,子辟公辟兵立(宋君第卅二代)。辟公三年(周烈王6年,前370)卒,子剔成立(宋君第卅三代)。剔成四十一年(周顯王40年,前329),剔成弟偃攻襲剔成,剔成敗奔齊,偃自立為宋君(宋君第卅四代)


  君偃十一年(周慎靚王3年,前318),自立為王。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盛血以韋囊(注147),縣(注148)而射之,命曰「射天」。淫於酒婦人。群臣諫者輒(注149)射之。於是諸侯皆曰「桀宋」。「宋其復為紂所為,不可不誅」。告齊伐宋。王偃立四十七年(周赧王33年,前282),齊湣王與魏、楚伐宋,殺王偃,遂滅宋而三分其地。


  太史公曰:孔子稱「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春秋》譏宋之亂自宣公廢太子而立弟,國以不寧者十世。襄公之時,修行仁義,欲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湯、高宗,殷所以興,作《商頌》。襄公既敗於泓,而君子或以為多(注150),傷中國闕禮義(注151),褒之也,宋襄之有禮讓也。

網路上所繪製的「春秋五霸」宋襄公畫像


※注釋:


(1)祖伊:商朝大臣,傳為商朝第23代天子武丁之嫡長子祖己的後裔。帝辛(紂王)時代人物。


(2)黎國:先秦小型諸侯國,在今山西黎城縣東北。一說在山西長治市西南。


(3)太師:中國古代職官。又名太宰,掌邦治,為六卿之首。


(4)少師:中古代職官。太師之輔官。


(5)沈湎:沉溺、沉迷。湎,音ㄇㄧㄢˇ ,沉迷於酒。


(6)草竊姦宄:草野之竊盜、犯法作亂的人。宄,音ㄍㄨㄟˇ ,姦邪、作亂;泛指壞人、歹徒


(7)卿士:執政的王卿。卿大夫、士的通稱。


(8)師師:互相師法。


(9)津涯:水邊。邊際、範圍。依靠、憑依。


(10)吾家保於喪:我的家(國)還能從淪喪中保住嗎?


(11)顛躋:震動難行,比喻處境困難。顛,震盪、搖動、跌落、墜落。躋,音ㄐㄧ ,登上、升上。


(12)篤:副詞,專一、切實。


(13)菑:通「災」,災禍、禍害。


(14)乃毋畏畏:帝乙上不畏天、下天畏民。


(15)陋淫:輕薄穢亂。表示褻瀆的意思。


(16)亡:逃跑。


(17)象箸:象牙製成的筷子。


(18)桮:同「杯」,盛湯、酒等液體的器皿。


(19)珍怪:珍貴奇異。珍奇罕見的事物。


(20)御:進獻。


(21)輿馬:車與馬。


(22)淫泆:荒淫放縱。泆,通「佚」,放蕩、荒淫。


(23)說:通「悅」,喜悅。在此指取悅於人。


(24)刳:音ㄎㄨ ,剖開。挖空。


(25)屬:附著、歸於。


(26)肉袒面縛:裸露上身,手反綁在背後。表示投降順服。


(27)傅:輔助。教導、教授。附著、依附。


(28)於乎:感嘆詞。


(29)維:置於句首或句中的語氣詞,無義。通「惟」、「唯」。


(30)鯀:音ㄍㄨㄣˇ ,夏禹的父親,堯封於崇伯,因治水無功,被舜殺於羽山。


(31)陻:音ㄧㄣ ,填塞。


(32)汨陳:此有擾亂之意。汩,音ㄍㄨˇ ,沉沒、消滅。陳,排列。


(33)鴻範:大規模。


(34)九等:九類。後受夏禹治天下的九疇取代。


(35)斁:音ㄉㄨˋ ,敗壞。


(36)殛:殺死。懲罰。


(37)嚮:引導。


(38)潤下:水性就下,可滋潤萬物。


(39)炎上:火。因火之性炎盛而升上,故稱火為「炎上」。


(40)曲直:彎曲與平直。


(41)從革:金可鎔化變形,或可製作作戰用的甲冑。革,變更、改換;古代士兵所穿之甲冑。


(42)稼穡(ㄙㄜˋ):播種與收穀。為農事的總稱。


(43)睿:通達事理的才智。


(44)肅:莊嚴。


(45)聖: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很深造詣的人。


(46)司空:水土營建之事。


(47)司徒:教化、教育之事。


(48)司寇:刑獄之事。


(49)賓:賓禮之事。相當於現在的公關業、服務業。


(50)師:軍事。


(51)歷數:曆法。


(52)皇極:皇帝所建立的準則、規範。


(53)斂:聚集、收集。


(54)五福:指「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等五種福氣。一說是指「壽」、「富」、「貴」、「安樂」、「子孫眾多」。


(55)傅:攜帶。


(56)錫女保極:臣民們就擁護天子您所制定的準則。


(57)厥:他的、那個。同「其」。


(58)淫朋:結黨營私。朋,集結。


(59)比德:結黨的念頭。比,音ㄅㄧˋ ,結黨營私。德,心意、信念。


(60)猷:圖謀、謀劃、出謀劃策。


(61)不協於極,不離於咎,皇則受之:雖然臣民的作為有時與你的原則不協凋,但只要未達到犯罪的地步,天子就要容忍他。離,距、相隔受,容納、容忍。


(62)而安而色,曰予所好德,女則錫之福:假如有人謙恭地拜訪您說:「我喜歡您的原則。」您就賜給他幸福。安,平靜、恬適。色,訪求。


(63)時人斯其維皇之極。毋侮寡而畏高明:如此,人們便會完全遵守你的原則。不要虐待那些無依無靠的人,卻畏懼高貴顯赫的人。斯,盡、都。


(64)羞:進貢、進獻。


(65)凡厥正人,既富方穀:凡是那些被任用的,都應使他們有爵位、有俸祿。穀,俸祿。


(66)女不能使有好於而家,時人斯其辜:您若不能使官吏熱愛國家、對國家做出貢獻,這些人就要走上犯罪一途。好,愛、喜愛。


(67)於其毋好,女雖錫之福,其作女用咎:對於那些不喜歡您所建立王法的人,您雖然賞賜給他幸福,他對國家也沒有好處,反而可能遭來禍端。


(68)毋有作好:不要有個人的好惡。


(69)反:違反。


(70)傅:教導、教授。


(71)夷:誅除、消滅、平定。


(72)剛克:以剛強取勝。


(73)柔克:溫和而能立事。


(74)平康:平安。


(75)彊不友剛克,內友柔克:對那些強硬不友好的人,就套用剛硬態度戰勝他們;對那些內心友好的人,就套用柔和態度對待他們。內,心裡、心意。


(76)沈漸剛克:秉性深沉而剛強。


(77)辟:音ㄅㄧˋ ,君主。


(78)僭忒:過於僭越,近乎放肆。僭,假冒在上位者的名義,超越本分以行事。忒,音ㄊㄜˋ ,過分、過甚。


(79)稽疑:本指用卜筮來考正有疑問的事情。後泛指稽考疑問。


(80)卜五,占之用二,衍貣:前五種用龜甲占卜,後兩種用蓍草占卜,對複雜多變的卦象加以推演研究。


(81)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凶:龜卜、草占與人們的意見都違背,靜守就會吉利,行動就會有兇險。


(82)庶徵:種種徵兆。庶,眾多。


(83)奧:音ㄩˋ ,溫暖。同「燠」。


(84)廡:音ㄨˇ ,泛指房屋。


(85)休徵:吉兆。休,美好。


(86)咎徵:天災的徵驗。


(87)舒:安適、舒暢。在此指「貪圖享樂」的負面意義。


(88)眚:音ㄕㄥˇ ,過失。


(89)維:繫、拴、連結。


(90)師尹:各屬官的首長。


(91)畯:音ㄐㄩㄣˋ ,職官名。古代掌農事的官。農夫。


(92)考終命:善終。考,完成。


(93)虛:空間、處所。


(94)湣:古代諡號用字。通「閔」。


(95)鮒(ㄈㄨˋ)祀:子鮒祀,第五代宋湣公子共的兒子,殺其叔宋暘公子熙,成為第七代宋國君主。


(96)釐(ㄒㄧ)公舉:宋釐公子舉。原字「宋僖公」,《史記》以避諱作「釐公」。


(97)彘:音ㄓˋ , 古地名,今山西霍州市東北。


(98)惠公覵(ㄐㄧㄢˋ) :宋惠公子覵。


(99)魯惠公:姬弗湟,魯國第十三代君主。宋武公子司空將自己女兒嫁給他當夫人。


(100)魯桓公:姬允,又名軌,魯國第十五代君主。乃魯惠公與宋武公之女所生的兒子。


(101)知人:有眼光、能體察人的品性或才能。


(102)衛公子州吁(ㄒㄩ) :姬州吁,衛國第十四代國君。是衞莊公姬蒯(ㄎㄨㄞˇ )聵(ㄎㄨㄟˋ )之庶子。衞桓公姬完之弟,衞宣公姬晉之兄,弒兄而立,在位不到一年。


(103)殤公怒,遂弒殤公:宋國太宰華督殺害大司馬孔父,娶其妻。宋殤公因此而生氣,於是華督就一不作、二不休,也殺害了宋殤公。


(104)執:拘捕、捉拿。


(105)要:音ㄧㄠ ,脅迫。


(106)宋水:宋國發生水災。


(107)臧文仲:在魯莊公、魯僖公、魯文公時代魯國著名的賢大夫。


(108)博:博弈。


(109)病:恨、怨恨、指責、不滿。


(110)局:棋盤。


(111)蒙澤:古澤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一帶。


(112)以兵造公門:帶著兵器來到公門。造,至、到達。


(113)萬搏牧,牧齒著門闔死:南宮萬與仇牧搏鬥,仇牧牙齒撞到門扉而死。闔,門扉。


(114)因:連接詞,於是、從而。


(115)蕭:蕭邑,古地名,位於今安徽蕭縣一帶。


(116)亳:音ㄅㄛˋ 地名。商湯建都於此。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商邱縣。


(117)醢:音ㄏㄞˇ ,剁成肉醬。肉醬。


(118)桓公義太子意,竟不聽:宋桓公認為認為太子子茲甫之意(讓位於兄長子目夷)合乎道義,但最終仍不聽其意。


(119)未葬,而齊桓公會諸侯於葵丘,襄公往會:宋桓公尚未埋葬,正值齊桓公姜小白號召天下諸侯聚於葵丘,宋襄公子茲甫前往。


(120)茀:紛亂。


(121)六鶂退蜚:六隻鶂鳥退著飛行。鶂,音ㄧˋ ,一種水鳥。蜚,通「飛」,在空中騰行。


(122)鹿上之盟:宋襄公召集齊國、楚國在鹿上(今屬安徽阜陽市阜南縣城西谷河南岸的公橋鄉阮城村)會盟,希望楚國把附庸國分給自己幾個。


(123)盂:音ㄩˊ ,今河南睢(ㄙㄨㄟ)縣。


(124)泓:水名。古渙水支流。故道在今河南柘城縣西北。


(125)濟:過河、渡河。


(126)陳:軍隊作戰時布置的隊伍行列。同「陣」。


(127)股:大腿。


(128)阸:通「」,窮困。


(129)鼓:敲擊、拍擊、彈奏。在此指擊打。


(130)何常言與:講這平常的話有什麼用?與,同「歟」,置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語氣。


(131)卒:終於、終究。


(132)倍:違背、反叛。


(133)德:恩澤、恩惠。


(134)長丘:宋邑,今封丘西南。


(135)右師:職官名。春秋戰國時宋、趙等國所設的執政官。另有「左師」。


(136)因:憑藉、依據、利用。


(137)武、繆、戴、莊、桓之族:宋武公、宋穆(繆)公、宋戴公、宋莊公、宋桓公的族人。


(138)御:駕車的人。侍從、僕役。


(139)析:剖開、劈開。


(140)毋信:沒有誠信。信,誠實不欺。


(141)如:往、至。


(142)桓魋(ㄊㄨㄟˊ ):向魋,宋國左師向巢的弟弟。


(143)熒惑守心:觀察天象,火星侵占心宿。熒,古代指火星。守,通「狩」,打獵。


(144)分野:古代占星家為了藉星象來觀察地面州國的吉凶,所以將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使其互相對應,即云某星宿為某州國的分野或某地是某星宿的分野。


(145)待:依恃、憑靠。


(146)褍(ㄉㄨㄢ)秦:子褍泰,元公的幼子,宋景公的弟弟。


(147)韋囊:用獸皮製成的布袋。韋,去毛加工製成的柔軟獸皮。囊,口袋、袋子。


(148)縣:同「懸」,繫、掛。


(149)輒:即、就。每、總是。


(150)多:稱美、稱讚。


(151)傷中國闕禮義:感嘆、痛心中原之地缺乏禮義。傷,悲痛,使憂心悲痛。闕,短少。

110.03.23 英雄說書《宋襄公憑什麼名列「春秋五霸」?》


80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