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史前時代與金屬器時代的文化

Updated: Jul 15


▲圖1:我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史前文化分布圖(可左右拉拖觀閱,臺灣於右)【總結】

※臺灣地區地圖部分擷取「中華民國大陸網」之圖,方便標註


  所謂「史前時代」,即「歷史記載之前的時代」,一般指的是人類出現文字之前的時代,考古學家將此時期依石器製作的精粗不同,大致分為「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而「金屬器時代」則是人類開始廣泛使用金屬工具的分野,農業、禽畜飼養等工作亦日趨成熟。


  以下整理我國各區域的「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景況,並提供目次,方便國民觀閱。

◎ 目次



▲圖3:臺灣地區史前文化時空架構圖【舊石器】【新石器】【金屬器】


一、舊石器時代


  我國舊石器初期,臺灣地區方面,澎湖群島有「澎湖原人(距今約4519萬或19─13萬年前或7─1萬年)的遺跡。晚期更有臺東縣八仙洞發源的「長濱文化(距今約5萬至7000─5000年前),人種來自大陸華南一帶,成為臺灣這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圖2】 【圖3】


史前時代小百科-舊石器時代


  大陸地區方面【圖4】,初期以河北省房山縣周口店(今中共北京房山區)的「北京人」發現較早,出土的化石和標本較多,生活環境也較清楚,其時間距今約50餘萬年。其他還有陝西渭水流域下游發現的「藍田人」(距今約60萬年前)、江蘇的「南京人」(1號頭骨距今約58─62萬年;2號頭骨距今約30萬年)、湖北鄖縣所謂「鄖縣人」及「鄖西人」(距今約130萬年前)、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或70萬年前)等


  福建則有清流縣「狐狸洞」、泉州晉江「深滬灣」(約距今80—50萬年前);內蒙古有綏遠歸綏(今中共呼和浩特市)的「大窯文化」(約距今70—1萬年前)、外蒙古有戈壁以南的「鄂爾多斯文化」;還有西藏的「雅魯藏布江」(約距今18,000年前)、新疆的「塞種人」,以上顯示早期人類活動的痕跡。這時代的人們通常住在天然的山洞裡,用石器和骨角打製的器具獵、牛、馬、鹿等動物,採取野生的果實。他們已知用火來燒烤獸肉、取暖或防禦。火的使用,可謂人類史上的一件大事


  中國大陸到了舊石器時代後期,人類的文化更為進步;石器和骨器種類也多,並有骨製的針,可知已有縫紉的能力。這時可能已有了初步的社會組織。從埋葬的習慣以及殉葬品來看,表示已有了信仰未來的觀念。例如: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獅子山出土的中期「馬壩人」(約距今12.9萬年前)、廣西柳州市柳江縣晚期的「柳江人」(最小值為距今約6.7萬年,最大值距今約22.7─10.1萬年)、魚峰區晚期的「白蓮洞人」(距今約5萬年以前)、內蒙古薩拉烏蘇遺址之「河套人」(距今5萬年─3.7萬年)、寧夏靈武市的「水洞溝遺址」(距今約4萬年以前)、青銅峽市境內賀蘭山東麓台地中段的「鴿子山遺址」(距今約12,700─10,200年以前)。


▲圖4:大陸舊石器文化


國八歷史|中國史前考古


※可回「目次


二、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石器的製作以磨製為主,這時已開始了農業的生活。此外,村落形成、飼養家畜、製作陶器,也都是舊石器時代所沒有的。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顯然經過了很大的變革。新石器時代的誕生,距今至少8,000年前即已開始


史前時代小百科-中石器/新石器時代


※可回「目次


(一)臺閩地區


  臺灣方面圖2 【圖3】,這時代主要人種為南島民族:早期代表性文化為出土於新北八里的「大坌坑文化」(距今7,000─5,000年前),該文化甚至遍及全臺,以小聚落形式居於沿海、河口低地,以種植根莖類作物的游耕為主,又有類似大陸東南沿海的粗繩紋陶文化。中期則有新竹到宜蘭之間的「訊塘埔文化」、臺中的「牛罵頭文化」、臺南的「牛綢子文化」以及屏東的「墾丁文化(均距今約4,500─3,500年前),從海岸平原至本島內陸延伸,形成較大的部落社會,農業開始有榖類作物,陶器為細繩紋陶


  福建的金門本島【圖5,則有復國墩文化(距今8,000年前),長年來學術界大體接受其代表著中國東南沿海具大坌坑文化類似的文化體系。由於四面環海,以漁撈維生,石器仍處於打製階段;陶器有紅陶、黑陶,其中以素面紅陶為主。


▲圖5:新石器文化


  到了晚期【圖2】【圖3】,如臺北盆地的「圓山文化」(均距今約3,000─2,500年前)、「芝山岩文化」(均距今約3,500─3,000年前)、「植物園文化」(均距今約2,500─2,000年前);中部地區的「營埔文化」、高雄的「大湖文化」、臺東的「卑南文化」(石板棺葬墓文化)與「麒麟文化」(均距今約3,500─2,000年前),部落規模更大且具穩定性,且出現社會階級、分工的模式,可能還有宗教信仰,器物有黑陶、彩陶、玉器等,值得一提的是:東部的卑南與北部的圓山均有風格相近的人獸形玉玦


  福建的馬祖東莒島有「熾坪壠遺址」(距今約6,000─5,500年前),為貝丘遺址,出土磨製石鏟、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器,陶器質地以細砂紅陶為主,並有少量橙黃泥質陶和細砂灰陶、泥質灰硬陶。金門則有「浦邊遺址」(距今約3,500年前),出土的器物有石槌、青花瓷;陶器以紅褐陶、灰黑陶為主,附著紋飾者繩紋為多。圖5


※可回「目次


(二)大陸地區


  大陸之新石器時代文化圖6早期如東北興安省(今中共內蒙古呼倫貝爾一帶)的「扎賚諾爾人」(距今約1萬年前)、赤峰及遼寧一帶的「興隆漥文化」(距今7,500─8,000年前)、遼河河谷「太陽鳥崇拜」的「新樂文化」(距今7,200─4,000年前)。浙江杭州灣、舟山群島一帶有著名杆蘭式建築的「河姆渡文化」;嘉興的「馬家濱文化」(以上二者均距今7,000─6,000年前);以及長江流域最早的湖南澧縣「彭頭山文化」(前7500─6100)。此外,福建福州平潭縣平原鎮亦有貝丘遺址「殼丘頭遺址」(距今6,000年前)。


▲圖6:大陸新石器文化(可上下拉拖觀閱)


  中晚期最著名的文化有「仰韶文化」(前5000─2700)和「龍山文化」(距今約5,000──4,000年前)。「仰韶文化」最先發現在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以彩陶、小米、半穴居、壕溝為文化特徵(曾被稱「彩陶文化」);「龍山文化」發現在山東省歷城縣龍山鎮,以黑陶、夯土城牆為文化特徵(曾被稱「黑陶文化」)。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分布很廣,以黃河流域最為普遍,其他如長江流域與東北地區等各地,也都有重要的發現。


  山西省襄汾縣有「陶寺文化」(前2300),具城郭之制,其宮城是目前考古最早的中國宮城,也被懷疑是世上最古老的天象臺,及中國最早文字的遺存。長江流域最著名的是位於下游的浙江餘杭「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000年前),以玉器(象徵王權)、玉斧(象徵軍權)、農具聞名,還有養蠶取絲的風俗;還有位於下游的湖北漢江平原一帶之「屈家嶺文化」、位於上游的重慶巫山「大溪文化」(前5000─3300)、四川成都「寶墩文化」(距今約4,500年前,前2500─1750年)。


  熱河省(今內蒙古遼河流域一帶)有「趙寶溝文化」(前4500─4000)衍生的「紅山文化」(前4700─2900),具有「女神雕刻」的習俗。合江省(今中共黑龍江興凱湖畔)出現肅慎族系的「新開流文化」(前4000)。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亦有「菜園文化」(距今約5,000年前)。


  福建方面,有寧德市霞浦縣沙江鎮小馬村的「黃瓜山遺址」(距今約3,500──4,300年)、福州市閩侯縣甘蔗鎮的「曇石山遺址」(距今約5,000年前)、閩侯縣竹岐鄉春風村的「莊邊山遺址」(距今約4,000年前)。兩廣地區與海南一帶,則出現方國實體的「百越之地」。西康省昌都(今屬中共西藏)也發現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骸骨和陶器,距今約7,000年之久。


※可回「目次


【快學大綱】B3-1 中國史前時代 講講社會 會考歷史


(三)整體特色


  新石器時代人類生活有了很大的變革,除了石器製作的技術較進步外,主要還是由於農業的誕生。因應農業生活出現以後,只要一部分人從事耕作,食物就不虞匱缺,其餘多數人可以分工,從事個別專精的工作,所以各種器物燦然齊備。分工合作實為人類促進文明進步的主要因素。


  我國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經過著農業和村落的生活,文化水準很高。當時已進入農業社會,主要農作物為小米與稻米,農具有石鋤、石耨,及穀物加工用的石杵、石臼等;飼養的家畜,「六畜」都有,但以最多。他們以絲、麻縫製衣服,以陶製的鼎、鬲、甑、甗等作為烹飪的用具,住的房屋以「半地穴」式建築為多,村落的面積雖不很大,多有一定的格局。河南澠池的仰韶村、陝西西安的半坡村,都是著名的新石器時代村落。聚落規模亦有擴大之趨勢,有的甚至發展為城市雛形(如山東的龍山鎮),可謂劃時代的群居生活。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他不僅可用以儲存,其彩繪及形制也是精美的工藝品。有的陶器上,更發現了刻畫的符號,據學者的研究,在大陸各遺跡的陶器屬於中國文字的先驅。我國遠古的文明,到了新石器時代,已然大放光彩。


  此外,「三皇五帝」的傳說或許正發生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當時黃帝、炎帝等各自率領的大部落立足於黃河流域,彼此交流、或互相融合,部落間的文明碰撞,構成龐大的部落聯盟規格。


高一歷史|中國史前時代的傳說與考古


※可回「目次


三、金屬器時代


  從年代較近、與現今國民生活貼近之臺灣地區說起圖2 【圖3】:新北淡水的「十三行文化」已出現煉鐵坊的特色,陶器形制類似凱達格蘭族、噶瑪蘭族,葬禮以側身屈肢葬為主要特徵;臺中、苗栗一帶的「番仔園文化」,有俯身屈肢葬、巴布拉族等文化;臺南、高雄一帶有「蔦松文化」,可能為西拉雅族的祖先,有「祀壺」的陶罐;花蓮、臺東一帶有「靜埔文化」,陶器形制類似阿美族,另有海外金飾與瑪瑙。以上文化均距今約1,500──400年,開始使用金屬製農具大大提升生產力,島內甚至有的族群發展為酋邦,對外貿易日漸頻繁


史前時代小百科-金屬器時代


▲圖7:大陸金屬器文化(可上下拉拖觀閱)

  再提年代較遠的大陸地區圖7,該區域的金屬器時代又分為「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大約已進入夏商周朝代:早期而言,以河南偃師的「二里頭文化」(距今約3,800─3,500年前,前2000─1500)最具代表性,其為夏朝文化的遺址,大型宮殿建築、青銅禮器與兵器為其主要特色,可惜目前缺乏文字等直接史料。其他如熱河省遼河上游(今屬中共內蒙古赤峰市)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前20─14世紀)、綏遠省伊克昭盟(今中共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朱開溝文化」(約夏至商初)、外蒙古的「石板墳文化」,有些雖仍同時使用著石器,但均有青銅用具出土。


  中晚期後,長江流域的青銅器文明又有重大躍升: 四川省廣漢市城西有了「三星堆文化」(前2800─1100),出土許多金器與銅器,上百件青銅精品,可見巴蜀地區當時的高度發展。其他如江西新幹的「大洋洲程家遺址」(又稱「大洋洲商代大墓」,商代晚期)、湖北武漢的「盤龍城遺址」(前1600─1300)、湖南長沙的「炭河里遺址」(約商至西周),都有可觀的青銅製品,處處證明了長江流域在上古時期並非是蠻荒之地,而與黃河流域一樣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


  還有內蒙夏家店發展的「夏家店上層文化」(前8─3世紀),處於青銅時代的晚期,陶器技巧已明顯純熟,而隨葬的短劍飾牌等青銅器,足見明顯高於夏家店下層文化的技術西部地區最早的西藏王國可能是《史記》中記載的「單同」(即「象雄」,前500─1),該政權建立時已為鐵器時代


※可回「目次


[ 世界事件小百科 ] 為什麼先青銅再鐵器時代


四、總結


  人類工具的使用從石器走向金屬器(過程中也有「銅石並用」的過渡期),而青銅器屬於金屬器時代的早期應用,其後隨著鐵器的應用漸廣,便漸漸被鐵器所取代,亦為新時代的進展。【圖1】


  器物的進展,帶動農業、畜牧、手工業等工作,經年累月的科技、工藝逐漸提升,促使各樣生產均有飛躍式的成長,兼擴展人類的居住環境,從洞穴走向建築,從聚落發展為城鎮,各方面皆有重大突破。


  青銅、鐵器的應用同時,文字(至商朝使用甲骨文、金文)的使用也漸趨成熟,正象徵史前時代邁向「信史時代」的跨時代變革。


※可回「目次


古中國文明—從推論假設到信史的發展


◎ 參考資料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史前時代."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5 Feb. 2024. Web. 15 Feb.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B2%E5%89%8D%E6%99%82%E4%BB%A3&oldid=81074733.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澎湖原人."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8 Sep. 2023. Web. 8 Sep.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E%8E%E6%B9%96%E5%8E%9F%E4%BA%BA&oldid=78837425.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北京猿人."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6 Jun. 2024. Web. 6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C%97%E4%BA%AC%E7%8C%BF%E4%BA%BA&oldid=82935105.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藍田人."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4 Feb. 2024. Web. 24 Feb.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3%9D%E7%94%B0%E4%BA%BA&oldid=81566132.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南京直立人."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4 Feb. 2024. Web. 24 Feb.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97%E4%BA%AC%E7%9B%B4%E7%AB%8B%E4%BA%BA&oldid=81566538.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鄖縣人."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4 Feb. 2024. Web. 24 Feb.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3%A7%E5%8E%BF%E4%BA%BA&oldid=81566510.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元謀人."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4 Feb. 2024. Web. 24 Feb.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83%E8%B0%8B%E4%BA%BA&oldid=81566304.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福建歷史."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1 Jun. 2024. Web. 11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6%8F%E5%BB%BA%E5%8E%86%E5%8F%B2&oldid=82995950.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蒙古歷史."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9 Jun. 2024. Web. 19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2%99%E5%8F%A4%E5%8E%86%E5%8F%B2&oldid=83098901.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內蒙古自治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9 Jun. 2024. Web. 29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6%85%E8%92%99%E5%8F%A4%E8%87%AA%E6%B2%BB%E5%8C%BA&oldid=83214971.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西藏歷史."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1 May 2024. Web. 21 May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5%BF%E8%97%8F%E5%8E%86%E5%8F%B2&oldid=82717437.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新疆歷史."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6 May 2024. Web. 16 May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6%B0%E7%96%86%E6%AD%B7%E5%8F%B2&oldid=82665320.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马坝人." 维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书, 31 May 2023. Web. 31 May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9%AC%E5%9D%9D%E4%BA%BA&oldid=77494165.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柳江人."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 Jul. 2022. Web. 2 Jul. 2022.‹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F%B3%E6%B1%9F%E4%BA%BA&oldid=72472492.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白蓮洞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 Feb. 2022. Web. 1 Feb. 2022.‹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9%BD%E8%8E%B2%E6%B4%9E%E9%81%97%E5%9D%80&oldid=69948448›.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薩拉烏蘇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3 Feb. 2024. Web. 13 Feb.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0%A8%E6%8B%89%E4%B9%8C%E8%8B%8F%E9%81%97%E5%9D%80&oldid=80990386.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寧夏回族自治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30 Jun. 2024. Web. 30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E%81%E5%A4%8F%E5%9B%9E%E6%97%8F%E8%87%AA%E6%B2%BB%E5%8C%BA&oldid=83221569.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水洞溝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5 Jun. 2024. Web. 5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0%B4%E6%B4%9E%E6%B2%9F%E9%81%97%E5%9D%80&oldid=82924839.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鴿子山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6 Jun. 2021. Web. 26 Jun. 2021.‹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8%BD%E5%AD%90%E5%B1%B1%E9%81%97%E5%9D%80&oldid=66283804.

蔡佩穎(民98年9月9日)。訊塘埔文化。臺灣史前文化雲。民113年7月5日,取自:https://icloud.nmp.gov.tw/Library/PhraseologyContent?a=190&plid=309

尹意智(民98年9月9日)。金門富國墩(復國墩)遺址。臺灣史前文化雲。民113年7月5日,取自:https://icloud.nmp.gov.tw/Library/PhraseologyContent?a=190&plid=483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復國墩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7 Jun. 2023. Web. 17 Jun.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E%A9%E5%9C%8B%E5%A2%A9%E9%81%BA%E5%9D%80&oldid=77719263›.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熾坪隴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2 Apr. 2023. Web. 22 Apr.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6%BE%E5%9D%AA%E9%9A%B4%E9%81%BA%E5%9D%80&oldid=76923188.

陳維鈞(民108年12月)。金門浦邊貝塚遺址的文化內涵和分布範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0本,第4分,599-601。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興隆窪文化."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6 Jul. 2022. Web. 6 Jul. 2022.‹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B4%E9%9A%86%E6%B4%BC%E6%96%87%E5%8C%96&oldid=72531243.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新樂文化."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7 Sep. 2023. Web. 7 Sep.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6%B0%E4%B9%90%E6%96%87%E5%8C%96&oldid=78830435›.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河姆渡文化."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1 Oct. 2023. Web. 21 Oct.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2%B3%E5%A7%86%E6%B8%A1%E6%96%87%E5%8C%96&oldid=79450180.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馬家浜文化."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4 Oct. 2023. Web. 4 Oct.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9%AC%E5%AE%B6%E6%B5%9C%E6%96%87%E5%8C%96&oldid=79215793.

● 殼丘頭遺址羣.最後訪問於2024年4月19日.[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hk/item/%E6%AE%BC%E4%B8%98%E9%A0%AD%E9%81%BA%E5%9D%80%E7%BE%A3/24137889)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仰韶文化."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6 Apr. 2024. Web. 26 Apr.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B%B0%E9%9F%B6%E6%96%87%E5%8C%96&oldid=82399079.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龍山文化."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3 Jun. 2024. Web. 13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E%99%E5%B1%B1%E6%96%87%E5%8C%96&oldid=83021985.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紅山文化."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 Jul. 2024. Web. 2 Jul.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A%A2%E5%B1%B1%E6%96%87%E5%8C%96&oldid=83252001.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陶寺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30 Jun. 2024. Web. 30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B6%E5%AF%BA%E9%81%BA%E5%9D%80&oldid=83228556.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中國東北地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9 Jun. 2024. Web. 9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9B%BD%E4%B8%9C%E5%8C%97%E5%9C%B0%E5%8C%BA&oldid=82973869.

● 菜園文化.最後訪問於2022年6月24日.[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F%9C%E5%9B%AD%E6%96%87%E5%8C%96/22985716)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陶寺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30 Jun. 2024. Web. 30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B6%E5%AF%BA%E9%81%BA%E5%9D%80&oldid=83228556.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良渚文化."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8 Apr. 2024. Web. 8 Apr.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9%AF%E6%B8%9A%E6%96%87%E5%8C%96&oldid=82193089.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大溪文化."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7 Mar. 2024. Web. 7 Mar.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7%E6%BA%AA%E6%96%87%E5%8C%96&oldid=81811155.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寶墩文化."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4 Oct. 2023. Web. 4 Oct.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E%9D%E5%A2%A9%E6%96%87%E5%8C%96&oldid=79215811.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黃瓜山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1 May 2024. Web. 11 May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B%84%E7%93%9C%E5%B1%B1%E9%81%97%E5%9D%80&oldid=82596825.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曇石山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7 Apr. 2024. Web. 27 Apr.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8%99%E7%9F%B3%E5%B1%B1%E9%81%97%E5%9D%80&oldid=82417915.

● 曇石山遺址.最後訪問於2024年4月1日.[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99%E7%9F%B3%E5%B1%B1%E9%81%97%E5%9D%80/4089421)

● 莊邊山遺址.最後訪問於2022年8月2日.[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hk/item/%E8%8E%8A%E9%82%8A%E5%B1%B1%E9%81%BA%E5%9D%80/3824592)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廣東省."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2 Jun. 2024. Web. 22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9%BF%E4%B8%9C%E7%9C%81&oldid=83133051.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百越."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9 Jun. 2024. Web. 9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9%BE%E8%B6%8A&oldid=82972984›.

ETtoday新聞雲:大陸中心(民108年1月3日)。1萬多年前中國最北古人類 精熟石器製作的「扎賚諾爾人」ETtoday新聞雲。民113年7月5日,取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113/1355016.htm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夏家店下層文化." 维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书, 4 Oct. 2023. Web. 4 Oct.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8F%E5%AE%B6%E5%BA%97%E4%B8%8B%E5%B1%A4%E6%96%87%E5%8C%96&oldid=79215476.

Wikipedia contributors. "伊克昭盟."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4 Jun. 2024. Web. 14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C%8A%E5%85%8B%E6%98%AD%E7%9B%9F&oldid=83034708.

● 朱開溝遺址.最後訪問於2022年2月10日.[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B1%E5%BC%80%E6%B2%9F%E9%81%97%E5%9D%80/8127513#3)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Slab-grave culture."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3 Jun. 2024. Web. 5 Jul. 2024.‹https://w.wiki/AaHa.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三星堆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5 Jun. 2024. Web. 5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9%E6%98%9F%E5%A0%86%E9%81%97%E5%9D%80&oldid=82928276.

● 大洋洲程家遺址. (2023, June 3). Retrieved from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7%E6%B4%8B%E6%B4%B2%E7%A8%8B%E5%AE%B6%E9%81%97%E5%9D%80&oldid=77530677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盤龍城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4 Jun. 2024. Web. 14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B%98%E9%BE%99%E5%9F%8E%E9%81%97%E5%9D%80&oldid=83042913.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炭河里遺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7 Jun. 2024. Web. 7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2%AD%E6%B2%B3%E9%87%8C%E9%81%97%E5%9D%80&oldid=82955200.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夏家店上層文化."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4 Oct. 2023. Web. 4 Oct.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8F%E5%AE%B6%E5%BA%97%E4%B8%8A%E5%B1%A4%E6%96%87%E5%8C%96&oldid=79215470.

● 夏家店上層文化.最後訪問於2022年3月22日.[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8F%E5%AE%B6%E5%BA%97%E4%B8%8A%E5%B1%82%E6%96%87%E5%8C%96/9393823)

● 靳楓毅(民86年)。夏家店上層文化及其族屬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學報》(Acta Archaeologica Sinica),1987年第2期。民113年7月5日,取自:https://yuyencia.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18/07/e5a48fe5aeb6e5ba97e4b88ae5b182e69687e58c96e58f8ae585b6e6978fe5b19ee997aee9a298.pdf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象雄',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1 May 2024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1%A1%E9%9B%84&oldid=82729810> [accessed 21 May 2024]

● 翰林雲端學院─國中歷史 - 金屬器時代

● 鱷魚把拔─99課綱:高中歷史筆記 107學年度版 高一上:台灣史筆記

● 鱷魚把拔─99課綱:高中歷史筆記 107學年度版 高一下到高二上前半冊:中國史筆記

● 鱷魚把拔─國立編譯館版高中歷史課本 第一冊 第一章:1011石器時代生活的演進

● 臺北酷課雲(民108年1月8日)。國八歷史|中國史前考古。YouTube。民113年7月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CooC-Cloud

● 臺北酷課雲(民107年9月18日)。高一歷史|中國史前時代的傳說與考古。YouTube。民113年7月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CooC-Cloud

● 歷史時代之旅(民108年12月25日)。史前時代小百科-舊石器時代。YouTube。民113年7月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user-or1su6uy5p

● 歷史時代之旅(民108年12月25日)。史前時代小百科-舊石器時代。YouTube。民113年7月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user-or1su6uy5p

● 歷史時代之旅(民108年12月28日)。史前時代小百科-金屬器時代。YouTube。民113年7月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user-or1su6uy5p

● 國中會考 百寶袋 港港(民105年7月27日)。【快學大綱】B3-1 中國史前時代 講講社會 會考歷史。YouTube。民113年7月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happyschool7777

● ugohow 有夠好線上課程(民112年11月15日)。[ 世界事件小百科 ] 為什麼先青銅再鐵器時代。YouTube。民113年7月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ugohow

克里夫 聊歷史(民111年10月2日)。[ 世界事件小百科 ] 為什麼先青銅再鐵器時代。YouTube。民113年7月6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history543

● 陳俞伊、李詩偉、郭書喜、張倍華(民108)。臺灣史時序通鑑。臺南市:南一書局。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