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25年(1936)發行的中華民國地圖
民國17年(1928),國民政府北伐後,改直隸、奉天2省為【河北】、【遼寧】,併京兆特別區入河北省,將【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青海】改建為省,川邊特別區則連名改掉為【西康省】,總計28省,另加西藏、蒙古等2地方,以及分自俄、英收復的【東省特別區】、【威海衛行政區】,並增置與省同級的特別市(即直轄市)。
國民政府依照《建國大綱》制定《訓政時期約法》,地方制度改採【省】、【縣】二級制並廢除道制。但由於部分省份管轄縣數過多,省對縣的控管力量不彰,又於民國20年(1931)設置【行政督察區】作為中介,但此一行政區劃缺乏法源依據。
民國34年(1945)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將東三省劃分成【東北九省】,增設【遼北】、【安東】、【合江】、【松江】、【嫩江】、【興安】等6省。還有因應【臺灣島】與【澎湖群島】的光復,便增設了【臺灣省】(澎湖建縣,直接併入省內),共計35省。民國38年(1949),【海南島】和【南海諸島】自廣東省劃出,設立【海南特別行政區】,原本要作為建省之準備,後因中央政府的遷臺,海南島又淪陷,建省一事從此不了了之(現今的海南省為中共所據)。
大陸時期的中華民國疆域
國府在大陸時的行政區劃大致如下:
(一)省
1. 江蘇省(蘇)
2. 浙江省(浙)
3. 安徽省(皖)
4. 江西省(贛)
5. 湖北省(鄂)
6. 湖南省(湘)
7. 四川省(川)
8. 西康省(康)
9. 福建省(閩)
10. 臺灣省(臺)
11. 廣東省(粵)
12. 廣西省(桂)
13. 雲南省(滇)
14. 貴州省(黔)
15. 河北省(冀)
16. 山東省(魯)
17. 河南省(豫)
18. 山西省(晉)
19. 陝西省(陝)
20. 甘肅省(甘)
21. 寧夏省(寧)
22. 青海省(青)
23. 綏遠省(綏)
24. 察哈爾省(察)
25. 熱河省(熱)
26. 遼寧省(遼)
27. 安東省(安)
28. 遼北省(洮)
29. 吉林省(吉)
30. 松江省(松)
31. 合江省(合)
32. 黑龍江省(黑)
33. 嫩江省(嫩)
34. 興安省(興)
35. 新疆省(新 or 疆)
(二)地方
1. 西藏地方(藏)
2. 蒙古地方(蒙)
(三)特別區
1. 海南特別行政區(瓊)
2. 東省特別區(民國21年遭日本佔據廢除,抗戰收復後期區域分劃進黑、吉2省內)
3. 威海衛行政區(民國26年遭日本佔據廢除,抗戰收復後期區域直接歸入山東省)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全國省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