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小魚兒

天穿日/全國客家日(農曆正月二十)

Updated: Dec 31, 2023


  天穿日(tienˊconˊngidˋ又稱「天穿節」或「補天節」,為客家漢族傳統節日。各地區傳說不同,大致上以農曆正月二十日最通行。該節日源於古代女媧補天傳說,為中國人(華人、漢人)感念女媧補天,救助人類的特殊節慶。


  華人各地區正月初七、初九、初十、十九、二十、廿一、廿三、廿五日不定。宋朝以後,幾乎定在正月二十日。有些客家人認為是正月初九天公生之後十日,即正月十九


  最早記載天穿節的資料是東晉王嘉所撰《拾遺記》,類書《淵鑒類函》卷一三〈歲時部〉記載:「補天穿。《拾遺記》云:『江東俗稱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系煎餅置屋上,曰補天穿。』相傳女媧氏以是日補天故也。


  唐朝詩人盧仝稱:「引日月之針,五星之縷把天補。補了三日不肯歸婿家。」故也有女媧由正月二十日起開始補天到正月廿三日,補了三日才補成的傳說。


  宋代李覯《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感而為詩》說:「媧皇沒有幾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間閒婦女,一枚煎餅補天穿。


  明代楊慎《詞品》云:「宋以前,正月二十三日為天穿日,言女媧氏以是日補天,俗以煎餅置屋上,名曰補天穿,今其俗廢久。」

客家女子的優雅服飾


  客家人、漳州閩南人稱補天之日為正月二十日。每逢「天穿日」,客家人便會放下工作,「郎不許耕田、妹不許織布」,共唱山歌。一方面給平日辛苦工作的自己忙裏偷閒,同時也讓大地休養生息


  福建泉州三邑的閩南人,如泉安、惠安、南安,以及臺灣的鹿港、安平,都有在五月初五煎堆」的習俗,也是紀念女媧補天之意


  然天穿日隨著時代演變,於華人各族群逐漸式微,如今以客家民系特別重視此節日,只許祭神、遊樂,不許工作,近代更賦予「維持環境生生不息、資源永續發展」的環保意義

臺灣客家文化的主要源頭:廣東梅州


  民國99年(2010)1月27日,遷臺後的中華民國政府於自由地區(臺灣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發布《客家基本法》。


  該法第14條明文規定:「政府應訂定全國客家日,以彰顯客家族群對台灣多元文化之貢獻。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在廣徵客家人士意見後,宣布將把具客家獨特性的「天穿日」(農曆正月二十),定為「全國客家日」,自隔年起(民國100年)實施,在國內(大陸地區除外)倡導與慶祝


  在此期許全國客家日凝聚全球客家族群之意識,讓我國自由地區成為全球客家文化交流中心。並藉此喚起式微的客家文化,發揚傳統且優美、堅韌的客家精神

臺灣網紅「達爾」:【客家有嘻哈】饒舌 rap 單曲「客家人」《最近紅什麼》

200 views0 comments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