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節,乃重視海事活動的節日,世上有些海洋國家或重視船舶、航運的國家政權,會設立該節,意在引起大眾關注,提倡海上精神。我國之航海節,設於每年7月11日。
我國航海節的成立,不得不提起「自由中國號」的故事:自由中國號,乃一艘仿古中式帆船,其原是一艘「木質捕鹹魚漁船」,清光緒16年(1890)由福州馬尾船廠所建,以中國傳統工法打造後出廠,原名為「勝孝利號」。
民國44年(1955),我國漁管處的周傳鈞、種玉麟、陳家琳、徐家政、胡露奇等五位年輕的華人船員(周為船長),為參加當年6月11日第125屆橫渡大西洋國際帆船大賽 (Challenge Transat 1955),提出「太平洋橫渡計劃」,並找到這艘勝孝利號,周傳鈞船長亦一度想將該船重新命名為「龍種號」。
無奈勝孝利號原船主起初出售開價新臺幣4萬元,船員們經費不足,同年3月8日在基隆市長謝貫一先生(於民國56年逝世於美國)出資2萬的協助下,更名為「基隆號」。
但原船主竟又索價漲為4萬6,000元,最終經當時臺灣省主席嚴家淦先生(卒年於「歷代總統」有記載)再出資幫助下,成功買下該艘船,並改名為「自由中國號」。
眾人便即刻準備承以自由中國號參加太平洋橫渡計劃,爭奪「瑞典國王杯」的錦標,美國駐台副領事麥克文先生(Calvin Mehlert)也加入此計畫。於是便促成這批五中一美的六人跨國團隊,駕著自由中國號在汪洋上乘風破浪。
同年4月4日,自由中國號從基隆正濱漁港出發。中途因船隻受損,曾暫靠我國至今仍不放棄爭取主權的釣魚臺島維修,2名船員麥克文先生、徐家政先生因此登上過釣魚臺。歷經114天,抵達了美國舊金山。雖錯過國際帆船比賽,但已創下傲人記錄,成為中國第一艘達成橫渡太平洋記錄的木造帆船。
在舊金山港區29號碼頭,豎立一座紀念碑,簡略記載自由中國號及其船員橫渡太平洋的經歷,將自由中國號的故事編入舊金山海洋活動歷史中的一環。此外,自由中國號還完成兩項政府委託工作:
第一,將中華郵政交付的蓋有紀念郵戳信件送達舊金山郵局。
第二,航行每六小時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託付的瓶中信丟入海中測試洋流。
也因著自由中國號事蹟之流傳影響下,自由地區的航海界人士便以中國史上最偉大的航海事蹟「鄭和下西洋」,表彰華人的航海事業,並因地制宜鼓勵國家的海洋走向,以響應時任總統蔣中正先生(卒年於「歷代總統」有記載)「發揚海洋精神,建設海洋文化」的號召,參與國際社會。
於是當時臺灣的航海界人士就特別呈准內政、交通兩部,以明成祖永樂3年(1405)農曆六月己卯(十五日),也就是「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的首航日期,換算成西曆7月11日,定為我國的「航海日」。
Sean Chuang 106.06.16 《自由中國號》
潮州企業社 105.05.25《自由中國號3d模型展示》
自由中國號完成橫渡後,因缺乏營運資金支持,船被滯留在美國,原計劃將船捐贈給博物館,但博物館並無空間安置;負責後續維護的義工,因無力長期負擔保管費,自由中國號遭碼頭管理處拍賣,好長一段時日不知去向。
民國98年(2009),自由中國號被發現棄置在舊金山一位名叫傑西(Zuniga Jesse)的美國人所經營之私人船場,面臨拆解、銷毀的命運。所幸臺灣海洋文史工作者曾樹銘先生在《聯合報》投書,希望政府協助保存,曾參與橫渡的船員也致信當時的馬英九總統,引起中央政府重視。時任行政院長劉兆玄先生指示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先生與文建會協助搶救。
經文建會聯絡後,船主傑西同意捐出船體,民國101年(2012)4月19日正午,傑西與受文建會委託前去接船的主持人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羅綸新先生會面完成交付,兩人並揮手舉旗正式開始啟程返鄉儀式,船體運至奧克蘭港邊碼頭。
同年4月30日,自由中國號由陽明海運公司運回,5月17日重返基隆港,再以陸運載至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7月11日,文化部舉行「自由中國號木船古帆船迎回活動」典禮儀式,主要出席的有副總統吳敦義先生、文化部部長龍應台女士,以及三名仍在世的自由中國號船員周傳鈞船長、胡露奇先生、麥克文先生。
民國102年(2013)9月至民國103年(2014)8月期間,由海科館及文資局委託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現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王治平教授所帶領之團隊,成員包含王教授的同事洪文玲教授、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學系陳政宏教授、成大博物館郭美芳研究員、本案專任助理陳定中先生等人,他們進行歷史調查與修復規劃,以便提供後續復原船體時之依據。
民國103年11月,由海科館及文資局委託國寶級造船工藝家洪全瑞先生,依據上述之歷史調查與修復規劃,進行修復自由中國號船體之工程,經一年之維修,已回復於美國被切除的船艏、船艉,以及被拆除的船艛,外觀腐爛及由歷任船東所修補的水泥,膠殼也全部拆除修復。民國104年(2015)底,已完成第一階段之復原工程,外觀依委員會決議並未上色,以便保留修復痕跡易辨別之特性。
民國107年(2018)6月2日,周傳鈞船長偕同妻子、兒子、媳婦、孫子等一群人自美國返華。在海科館、文資局人員以及修復期間審查委員們的陪同下,63年後再次登船觀看修復後之自由中國號,當下內心感動不已,與修復規畫團隊齊聚一堂,共享這段跨越60多年的情緣。
民國109年(2020)7月8日,在文化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張榮發基金會三方通力合作下,將這艘重新整修後的百年古帆船,正式在海洋大學航海園區亮相,把自由中國號移至海大商船學系館外的「船舶園區」內,公開展示,供民眾參觀。
數百年前,明朝的鄭和率領兩萬七千八百萬多人、六十二艘大船,第一次下西洋,在當時科技尚不發達的情況下,開通七次下西洋的偉大航道,堪稱中國航海史上的一大壯舉。而經歷清末民初如今百年高齡的「自由中國號」,也為華人創下橫跨太平洋的驚人紀錄。古今輝映,更顯出我國7月11日「航海節」之冒險精神。
中薯薯叔 110.09.28《歷史課本沒教的真相?中國最成功的和平外交/鄭和下西洋》
◎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謝貫一
● 維基百科─劉兆玄
● 維基百科─邱文彥
● 永齡資源教育中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