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極為忌諱「四」這個數字,因其發音與與華語及粵語的「死」字相似,因此大多華人都把它視為一個不祥數字。但綜觀中國古代的歷朝皇帝,有不少皇帝剛好在家中都排行老四,在有生之年更成就一番大事業,令國家一時興盛。
「漢文帝」劉恆,西漢第五任皇帝,「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劉恆八歲時被封為代王,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因此在呂后專權期間,得以保身。
呂后死後,大臣陳平、周勃和宗室劉章等人以計謀騙來兵權,消滅了掌握兵權的呂氏外戚,並擁立不強勢的代王劉恆登基。
文帝劉恆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推行節儉,廢除肉刑,致使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
同時,漢文帝對待諸侯王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小錯不糾,在中央弱勢的時候成功的安撫住了各地蠢蠢欲動的諸侯。
文帝與其子「漢景帝」劉啟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二帝與民休息所累積的豐厚國力,為後來的「漢武帝」劉徹驅逐匈奴的「轉守為攻」打下了基礎。
「周武帝」宇文邕,北周第三任皇帝,西魏權臣宇文泰(後被追封「周太祖」、「周文帝」)的第四子,也是北周建國以來第一位有實權的皇帝。
話說北周基業先從宇文泰奠基,那時還是西魏朝,他死後由姪子宇文護掌權,宇文護迫使「魏恭帝」拓跋廓禪位於周,所以北周建立後有大半時期是由宇文護獨攬大權,就連開國皇帝「周孝閔帝」宇文覺根本就是他的傀儡。
後來宇文護逼死「周孝閔帝」宇文覺、「周明帝」宇文毓後,便立了寬仁大度的宇文邕為帝。而武帝宇文邕不甘做傀儡,終於成功殺死宇文護,得以親政,在位期間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
宇文邕生活儉樸,能夠及時關心民間疾苦。宇文邕除了誅殺權臣、整頓朝綱,更成功消滅腐朽的「禽獸王朝」北齊,為後來取代的隋朝打下統一的基礎。
「明成祖」朱隸,明朝第三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本為燕王,因姪兒「明惠宗」朱允炆削藩,朱隸遂發動「靖難之役」,起兵奪位,經過四年的戰爭,最終勝利而登基。
成祖朱隸即位後,繼續實行太祖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強對豪強地主的控制;他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他還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設立分遣御史巡按天下的制度,鼓勵官吏互相訐告。
不僅如此,成祖提出了「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士人,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過事佛、道教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此外,他編修了《永樂大典》,大行文治;還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打通海路、陸路,恩威四海,成就「永樂盛世」的局面。
「清世宗」雍正帝,清朝自入關以來的第三位皇帝,「清聖祖」康熙帝的第四子。本為雍親王,後在「九子奪嫡」勝出。
雍正即位後重用漢族武將年羹堯,平定青海之亂;此外,他還重用李衛、田文鏡、張廷玉等漢人,足見其大度與務實。
由於康熙晚年為政寬鬆,清朝已開始浮現官僚組織膨大腐敗、農民生活水準惡化的危機。
但雍正在位期間,勤於政事,在稅制上推動「攤丁入畝」、「廢除賤籍」、「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制,大力嚴查並嚴懲貪官汙吏,安撫民間農民,使清朝回復生機且經濟起飛,與父親康熙帝、四子乾隆皇合稱「康雍乾盛世」,大清三皇之中屬他的時期國力最盛。
以上所舉,都是開創一番大業的「四爺皇帝」,這些四爺的創舉,彷彿顯得「四」這個數字不是那麼不吉祥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