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是感恩父親的節日。世界各地均有過父親節的習俗,也因著各地文化的不同,形成日期、慶祝方式不同的風貌。我國的父親節源於大陸時期的抗戰尾聲,且「八‧八父親節」也是中國專屬的父親節。
民國34年(1945)8月,我軍抗日之局勢漸漸明朗、逆轉,此時的上海,有一部分的愛國人士發起「父親節」,藉此頌揚、紀念在沙場上為國捐軀的父親們。公開署名的首倡者共10人,分別是:
1. 新藥業同業公會執行委員史致富先生。(率先發起,民國51年逝世於臺灣)
2.中國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主席顏惠慶。(民國39年病逝於上海)
3. 畫家袁希濂。(民國39年病逝於上海)
4. 陳青士。(目前資料不明)
5. 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民國50年病逝於北京)
6. 作家嚴獨鶴。(民國50年死於文革)
7. 電影導演費穆先生。(民國40年病逝於香港)
8. 上海青年會總幹事陸干臣。(民國52年逝世)
9. 上海兒童醫院院長富文壽。
10. 畫家張一渠。
然而,該民間發起的父親節活動,影響範圍有限。抗戰勝利後,至民國35年(1946)5月,上海市各界黨國元老、名流紳仕深覺父親節的意義重大,有提倡訂定父親節慶典活動之必要性,於是聯名陳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准予規定每年八月八日為父親節,通令全國遵行。當時陳請的名人有數十人,其中便有:
1. 《申報》社長潘公展先生。(民國64年病逝於美國紐約)
2. 教育家李石曾先生。(民國62年病逝於臺北)
3. 金融家宋漢章。(民國57年病逝於香港)
4. 企業家王曉籟。(民國56年病逝於上海)
5. 青幫大亨杜月笙先生。(民國40年病逝於香港)
6. 開國元老吳稚暉先生。(民國42年病逝於臺北)
7. 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先生(與後來臺灣籍的總統為不同人,民國36年病逝於上海)。
8. 銀行家錢永銘先生。(民國47年病逝於臺北)
眾位上海名流陳請的理由是:
「中國八年抗戰,終究得到了最後勝利,這八年中陣亡將士不可計數,而這輩將士,前赴後繼,殺敵致果的忠勇精神,實受父親平日教養和隨時激勵的結果,所以父親對於這次抗戰勝利的影響,十分偉大。回憶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加維然女士,發起母親節,紀念歐戰中陣亡將士的妻與母,因為她們對於國家有偉大貢獻;我們應該效法先例,規定父親節,同時紀念這次大戰中陣亡將士的父與兄,因為他們對國家也有偉大影響,使父和母同沾其光。」
該請求最終獲中央政府批准,每年的8月8日,遂成為全國性質的法定「父親節」。我國父親節之所於訂於該日 ,是因為中文的「八八」和「爸爸」音韻相近。此外,「八八」二字從字形上連綴後,正如一個「父」字。故就此大定8月8日為父親節,又稱「八八節」(爸爸節)。
當日起,每家子女多會佩花以作紀念:父親健在者,佩以紅花;逝世者,佩以白花。「八‧八父親節」相關的活動也隨後推廣。同年8月7日,首倡者之一的顏惠慶被邀請去基督教青年會(YMCA)做關於「父親節」的演講,談到了:「不同社會中父親的地位和責任。」次日,顏惠慶又在日記中寫道:「報上滿載關於『父親節』的報道。」可見當時父親節活動的流行,可謂如火如荼。
「八‧八父親節」源於抗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於民國32年(1943)出版的《抗戰特殊忠勇軍民題名錄》,有記錄到當時一群英勇父親的偉大事蹟:
例如浙江青田縣66歲的老者葉瑞三先生,民國31年(1942)8月2日,「敵寇進擾葉莊時,……葉瑞三荷土槍一支,大聲疾呼:『村人儘速隨我殺敵!』其妻以彼年老,恐有不便,乃奪其槍。彼复持矛而出,沿村大呼曰:『凡因殺敵傷亡者,願將其子女撫養至十六歲。』鄉人為之感奮。」
又如第六戰區游擊第一支隊大隊長李翼峰之父李煥章先生:「被敵綁去,禁閉於沙市(位於湖北荊州),再三要挾函招其子。煥章厲色拒曰:『吾兒參加游擊,效忠黨國,保鄉,乃好男兒應為之事,吾復何求,殺則殺耳。』遂遭殺害。」
再如安徽渦陽縣的李漢三先生,其獨生子李慶先生於民國31年2月犧牲於前線。國民政府發放撫卹金一萬五千二百元,李漢三先生以「烈士抗戰陣亡,乃軍人天職」為由,全部獻充抗戰費用。
還有一位湖南長沙的前清秀才鄒炳蔚先生,也是英烈,並為子姪著想的良父:抗戰期間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的陳誠先生,於民國27年(1938)12月28日致委員長蔣中正先生的《請褒揚義紳鄒炳蔚》,文中寫道鄒先生因日寇進犯,「常以年老不能殺敵為恨,每與人言:『如敵人侵入武漢,即擇清泉之濱躍入就義,以激勵子侄,矢忠報國,免以我老為念。』」
湖北武漢於民國27年10月失守時,鄒先生為免成為子侄殺敵報國的拖累,「果手書遺囑,赴水而死」。其遺囑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況餘年老力衰,焉能自全?其所以速自決者,堅汝等報國之志耳。此囑。」其精神,令人可佩。該故事映襯父親節,更顯榮譽。
另外,剛好於民國34年8月8日病逝於貴州貴陽的著名文學家、新聞學家、翻譯家謝文逸先生,其子謝開德先生於兩年後(民國36年,時年14歲)參加「紀念第三屆父親節徵文」,以《我的父親》一文榮獲季軍,該文中繪聲繪影地描述對其父恩威並濟的形象,盡訴父親生前的辛勞,真切動人,亦更彰顯父親節的意義所在。
民國35年明定之「八‧八父親節」,於我方中央政府民國38年(1949)遷臺後,於自由地區(臺灣地區/臺閩地區)沿用至今。以此歷史淵源,祝福如今在臺灣、澎湖、金門、馬祖的土地,那群為家庭打拼的父親們,以及從軍身兼人父的民國將士們:父親節快樂。
◎參考資料
● 維基百科─父親節
● 百度百科─父親節
● 維基百科─史致富
● 維基百科─顏惠慶
● 維基百科─袁希濂
● 維基百科─梅蘭芳
● 維基百科─嚴獨鶴
● 百度百科─嚴獨鶴
● 維基百科─費穆
● 百度百科─陸干臣
● 百度百科─富文壽
● 百度百科─梁一渠
● 維基百科─潘公展
● 維基百科─李石曾
● 維基百科─宋漢章
● 維基百科─杜月笙
● 維基百科─吳稚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