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年初四/迎神日/接神日(農曆正月初四)

Updated: Feb 20


陳世明113.02.13 《財神到底是誰?》


※注:本站網址取用英文堅持用Chinese New Year而非Lunar New Year,主因是Lunar乃基於伊斯蘭曆去運算,伊斯蘭地區與大中華地區地理氣候本身就有顯著的差異,且華夏農曆實為陰陽合曆,直接用Lunar未免不妥,故以Chinese方為精準。


  春節的第四日,也是華夏農曆的正月初四。在中國的民俗傳說當中,是值年太歲星君與民間諸神回到人間的日子。該日為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晉人董勳《問禮俗》載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於門,七日貼人於帳。」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説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傳統華人家庭於大年初四這一天,會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下來的剩菜剩飯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並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説的「扔窮」。而在福建莆田、仙遊地區,由於近代歷史的原因,有「初四過太歲」的習俗,並被中共政權的國務院(該機關性質相當我方的行政院)列入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初四又有「迎神日」(接神日)之稱,當日原本民間供奉的灶君、新的值年太歲與諸位神明,將回到凡間,繼續保佑百姓,基於人情味的關係,祈望讓神明在天庭多享受一會兒,所以中國、越南、朝鮮半島、琉球地區等漢字文化圈的民眾會在正月初四日午時以後才祭祀神明,迎接神明回返人間,即俗謂:「送神早,接神晚。」因此接神的祭典大多在下午始舉行。一般會準備新年的年糕、發糕、桂圓、米果、麻粩、寸棗、生仁糖、冬瓜糖等應景食品祭拜,茶水則多使用甜茶。另外有一種傳説:灶王爺(灶君)這天要入户查户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除了祭品,還有紙錢,除了一般金紙之外,必焚燒「雲馬」或「甲馬」,這是一種繪有馬匹與隨從武士的紙錢,可提供神祇作為交通工具,有些佛教徒也會焚燒紙蓮花給佛、菩薩、祖師。一般家庭會在正月初四日接神。牛羊肉鋪在這一天要到馬神廟燒香,因羊王、牛王、馬王均在馬神廟內供奉。而其他公司行號、店家則在初四或初五等日迎接財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提及「迎財神」,以前的老闆想將某人「另謀高就」(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了,對方也心知肚明,自個兒捲鋪蓋走人。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櫃的説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掌櫃此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聲「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腔打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櫃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初四另有「接五路」的儀式,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為「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當日下午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結束。先是擺案桌,一般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


  頭桌是果品,如廣橘、甘蔗,寓意「財路廣闊、生活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並元寶湯等。半桌,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內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沖沖、年年紅」。第三桌上的酒菜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後方可奉上。在華人宗教當中,乘載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一年裡發大財


  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西五方位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數接完後,主人和夥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儀式至此才算是結束。


  大年初四,無論您是甚麼宗教信仰,無論您是否有過「迎神日」的習慣,願即將開工的您收心努力,開業大吉、三陽開泰



◎參考資料

● 百度百科─正月初四

● 維基百科─接神日

● YouTube─陳世明

  

17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