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次:中華民國(行憲後)第12、13任總統
◎ 政黨:中國國民黨 (1919.10.10 - 至今)
◎ 省籍:香港(出生地)/湖南(籍貫)/臺灣(自由地區戶籍)
◎ 任期:
● 2008年(民國九十七年)5月20日-2012年(民國一O一年)5月20日【第12任,政黨輪替】
● 2012年5月20日-2016年(民國一O五年)5月20日【第13任,連任】
◎ 選舉紀錄:
● 2008年3月22日,第十二任總統選舉(1,732萬1,622名公民投票,共2組候選人競爭,臺閩時期):與同黨的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配搭,以765萬9,014票勝過謝長廷與蘇貞昌544萬4,949票(民主進步黨),無效11萬7,646票,當選正副總統。
● 2012年3月18日,第十三任總統選舉(1,808萬6,455名公民投票,共3組候選人競爭,臺閩時期):與同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吳敦義配搭,以689萬1,139票勝過蔡英文與蘇嘉全609萬3,578票(民主進步黨)、宋楚瑜(親民黨)與林瑞雄(無黨籍)36萬9,588票,無效97,711票,當選正副總統。
◎ 政績:
1. 1993年(民國八十二年)馬英九出任法務部長,推動肅貪、反毒、掃黑、查賄選、獄政改革,績效卓著。
2. 1998年(民國八十七年)、2002年(民國九十一年)兩次高票當選臺北市長,打造臺北成為「世界級首都」,多項國內外評比名列前茅。
馬英九第12任總統宣誓就職
3. 馬英九總統任內推動「愛台十二建設」,實施擴大內需方案,並積極推動行政區重劃與合併。有關「愛台十二建設」的內容,是馬英九於2008年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所提出的經濟建設政見。至2017年(民國一O六年),部分建設內容被現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及其政府歸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政策繼續規劃及實行,還有其他部份建設尚未實施。內容如下:
(1)全國便捷交通網:將推動的交通基礎建設包括了北中南都會區捷運網、北中南都市鐵路立體化及捷運化、東部電氣化與雙軌化、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系統整合、台鐵新竹內灣支線、台南沙崙支線、東線客車購買計畫。
(2)高雄自由貿易及生態港:將在南部推動「高雄港市再造方案」重要的工作項目包括: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建設、建設港區生態園區並設立海洋科技文化中心、改造旗津地區為高雄國際級海洋遊樂區,改造哈瑪星、鼓山、苓雅等舊港區,以及高雄國際機場擴建倉儲物流設施,並改造周邊交通。
(3)發展中部高科技產業新聚落:通盤檢視未來產業聚落所需水、電、用地、人力及財務等配套措施,以提供優質的生產環境,提升研發及創新機能,培育科技人才,並推動產業園區建設(Industry Park)及新世代研究型園區(Research Park),強化產學合作網路。另外,將發展具特色國際村,以吸引國際人才停駐。同時重新檢視及改善中部地區交通網路服務水準,以提高產業與研發聚落之強度及綜效。
(4)桃園航空城:進一步提高桃園國際機場的功能,將桃園機場打造成6,150公頃的「桃園國際航空城」,並陸續興建第三航廈,建構完善的航空城聯外交通建設。目前機場捷運部分則透過成立桃園捷運公司執行,2017年2月2日已開放民眾搭乘,3月2日正式營運。
(5)智慧台灣:致力消弭城鄉差距,並推動終身學習;並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由國家發展基金提撥100億,獎助文化創意及數位內容產業進行國際行銷;而為使知識及資訊交流更為方便,將建設全球第一的無線寬頻國家,並建構智慧化的生活環境。
(6)產業創新走廊:將現有的科學園區依地理位置,分別打造成「北北基宜產業創新走廊」、「桃竹苗產業創新走廊」、「中彰投產業創新走廊」、「雲嘉南產業創新走廊」、「高高屏澎產業創新走廊」、「花東產業創新走廊」。讓各地產業更因相關廠商的聚集,加強整合及創新之效益,提升國際競爭力。
(7)都市及工業區更新:藉由工業區更新及再生,希望能活化產業的競爭力。另外,針對基隆、臺北、中興新村以及高雄市,都將推動都會區的再造計畫,活化各區功能。
(8)農村再生:推動「農村再生條例」,照顧4,000個鄉村社區、60萬農戶,讓農地和建地結合,推動整合型的農地重劃,讓老舊農舍周圍的農地重劃之後,讓農村社區的公共設施和風貌全面翻新。並建立「老農退休機制」,由政府補貼利息300億,推動「小地主大佃農」制度,鼓勵專業農民擴大農場「企業經營化」:2009年(民國九十八年)開始推動「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98~101四年期計畫),創造約 6萬個就業機會,累計投資金額達 113 億元。2010年(民國九十九年)推動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幫助18至55歲且具農業專業知識者承租農地耕作,促進農業年輕化、專業化;同年公布「農村再生條例」,至2014年 (民國一O三年) 12 月份累計輔導 497 社區完成研提農村再生計畫。2011年(民國一OO年)開辦農民學院,培養年輕農民,並提供農民精進農業技術的學習平台。
(9)海岸新生:針對各縣市漁港定期清除淤沙,將傳統漁港改造為兼具漁業及休閒觀光的現代化漁港,並鬆綁「沿海遊艇觀光限制」以及「國際招商開發沿海景點」,以建設海岸生活與旅遊區。為發展郵輪觀光,擬推動高雄港、基隆港、花蓮港納入國際郵輪航線。
(10)綠色造林:第一個4年政府擬推動造林3萬公頃;並在中南部興建3處面積1,000公頃以上的大型平地森林遊樂區。
(11)防洪治水:將全面檢討8年1,160億元防洪治水計畫,特別針對南部地區將推動「高屏溪整治特別條例」,共計將編列4年50億經費,重建原住民家園與推動國土保育。
(12)下水道建設:將於未來每年投入300億、8年共計投資2,400億元,建設污水下水道。目標為將用戶接管普及率由97年底之20.47%,每年提升3%,並加強偏遠山區小型污水處理系統建設,以確保水源水質。
其中在「桃園航空城」的部分,桃園縣政府認為計畫太過龐大,已超過縣府執行能力,打算修正「內容」,因此建議「優先擴大機場捷運線車站周邊都市計畫,再帶動桃園航空城發展」開發次序。還有「智慧台灣」方面,立法院於2010年1月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經總統於同年2月公布,國家發展基金旋即於2010年5月通過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加強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方案,匡列新台幣100億元,委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執行投資與管理。文建會於2011年7月與中影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專業管理顧問公司完成議約,委託12家專業管理顧問公司協助該會進行投資評估、審議核決、合資協議及投資後管理工作。2012年4月,有立法委員林世嘉、李應元與林佳龍等人指出該計畫「圍標」、「圖利特定業者」,盛治仁則發表聲明否認以上指控。
此外,馬政府為促進國土合理規劃、區域均衡發展,2009年7月2日通過臺北縣、臺中縣(市)、臺南縣(市)及高雄市縣單獨或合併改制「直轄市」,並於2010年12月25日如期完成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改制成立作業。
馬英九第13任總統宣誓就職
4. 馬英九就任總統4個月即面臨全球金融海嘯,立即7次降息、全額保障銀行存款、推出5年5000億元擴大內需政策、發放消費券每人3600元等多項措施,安然度過金融風暴。2010年經濟成長達10.63%,為23年來新高,排名世界第7。2011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評比各國競爭力,中華民國名列史上最佳的全球第6名。在三年連續遭逢歐債危機與全球出口萎縮後,2014年經濟成長仍達3.92%;2016年,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評比,我國為46,783美元,排名全球第21,馬政府在任8年進步11名,超過英、法、加、丹、日、韓等國。
5. 兩岸關係方面,以舉行「江陳會談」、「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Cross-Straits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又簡稱ECFA)」等方式以加強兩岸合作;對於兩岸的政治地位,不同於李登輝時代以來的「特殊國與國關係」,2008年5月20日,剛上任的他重申「三不政策」-「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關係,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九二共識】後的臺灣海峽的現狀,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中各表),反對大陸地區的中共政權所提之「一國兩制」。
6. 2009年8月6日至8月10日間發生的莫拉克風災,引發「八八水災」,由於馬政府救災不力,中央官員假期怠惰,引發廣大民怨。此次事件被認為是馬政府民望下滑的開始。風災最終導致681人死亡、18人失蹤。
7. 2009年10月,「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簡稱FATF)將中華民國在「反洗錢尚有缺失考量名單」中除名。
民國98年,馬政府發放的「振興經濟消費券」
8. 推行「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俗稱「22K政策」,於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間,分兩階段實施的就業補助方案。由教育部、大專院校與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的合作平台,來協助近三年大專畢業生進入職場實習,由政府提供每個畢業生每月2萬2千元薪資(俗稱22k)並外加勞健保,輔導他們進入和學校建教合作之企業職場,實習工作為期一年,總共提供3萬餘個名額。此方案實施及結束後,卻帶動企業以22K作為大專畢業生起薪 ,連帶使青年薪資無法提升,造成「青年貧窮化」。
9. 馬英九原想推動「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Cross-Strait Service Trade Agreement 或Cross-strait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簡稱CSSTA),但在臺灣的部分人士擔憂該協議可能使臺灣在經濟與政治上更受中國大陸操縱,加上民眾對國民黨政府的政策長期傾斜中國大陸欲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的疑慮不滿,因而導致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查爭議與「太陽花學運」的發生,也使該協議在臺灣社會造成廣泛的爭議和討論,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協定被擱置,並未正式實行。而此事也使馬英九被民進黨、獨派遭到抹黑成「親中賣臺」的刻板印象。但實際上協定並未實施,且貿易交流不見得會出賣到國家主權之地步,故對馬政府「賣臺」的指控幾乎沒根據可言。
10. 外交政策上,不同於陳水扁政府時期的「烽火外交」,馬政府宣稱改推行所謂外交休兵的「活路外交」措施,以參加聯合國所屬的功能組織、與各國維繫實質關係為優先考慮,並大力推動與其他國家的落地簽證,中華民國護照於2008年有58國免簽或可落地簽,2016年則有161國免簽或落地簽。
馬政府至民國104年的免簽國家數
11. 2012年馬政府正式開放美國瘦肉精牛肉進口。
12. 馬政府執行了電價調漲案與調升國內基本工資。2012年4月,政府因宣布油電雙漲導致物價飛漲。基本工資曾經調高5次,月薪從1萬7,280元,調高到2萬零8元(增幅15.8%),時薪從95元調高到120元(增幅26.3%)。
13. 馬政府任內國內爆發一連串食品安全爭議事件,有關單位被民眾認為執法不力、消極作為,懷疑政府無法提供有效因應對策對抗黑心食品,因此民怨四起。
14. 馬政府完成行政院組織改造五大法案,將37個部會精簡成29個機關。
15. 馬英九政府頒布人權兩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但馬政府幾乎年年執行死刑,被「廢死聯盟」、「民間司改會」等人權團體抗議。
16. 行政院從2010年開始執行「加強取締偽劣假藥及非法廣播電台」,清除非法電台及違規廣告、淨化視聽環境,非法廣播電台在2010年時有190家,目前已無非法廣播電台播音情事。
17. 2011年,馬政府完成二代健保修法,維繫健保制度運作。但研究指出,二代健保上路後,「健保費水平公平」反而比一代健保惡化 15%。衛福部 2014年10月3 日公布《二代健保體檢報告》 ,提出「補充保費年度結算」方案,引來醫改會重炮抨擊,認為衛福部不思根本解決健保課費不公的沉痾,已經「嚴重怠職」。
18. 2012年3月1日,馬政府施行「運動產業發展條例」。
19. 馬政府對軍公教課稅,自民國一O一年1月1日,取消現役軍人薪餉及國民中、小學、私立初級中、小學、托兒所及幼稚園教職員薪資所得免納所得稅規定。
20. 馬政府對民眾減稅,修正「所得稅法」將綜所稅稅率「21%、13%、6%」3個級距稅率分別調降為「20%、12%、5%」,並自九十九年度施行,使380萬戶之綜所稅納稅義務人普遍受益。
21. 馬政府修正「遺產與贈與稅法」,從民國九十八年開始,將遺贈稅率由最高50%降為10%單一稅率,吸引資金回流投資。
22. 馬政府配合「產業創新條例」之制定,修正「所得稅法」將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由25%調降為17%,並自九十九年度施行。
馬政府施政馬不停蹄
23. 2011年馬政府開徵特銷稅,打擊房地產投機交易,自一OO年6月1日起施行,依財政部資料,對抑制房價和交易量確有成效,截至一O二年1月31日止,徵起稅收新台幣67億2,282萬餘元,全數用於社會福利支出。不過,朝野皆有立委認為特銷稅無助抑制房價,卻打擊房市交易。
24. 馬政府修正「社會救助法」,將定義低收入戶的貧窮線提高,而在貧窮線1.5倍以下,則為中低收入戶,這次修法也納入照顧。
25. 民國九十七年8月起,馬政府推動「馬上關懷專案」,加強照顧社會弱勢。民國九十八年11月,馬政府開辦微型保險,增進對經濟弱勢者之基本保險保障。民國九十八年3月起,馬政府辦理勞工訴訟扶助專案。
26. 自民國九十八年度起,馬政府推動「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同年5月1日起,馬政府發放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民國一OO學年度起,全面實施5歲幼兒免學費入學;開始發放「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減輕民眾育兒負擔;開始推動「新住民火炬計畫」,幫助外籍配偶及其子女。
27. 九十九學年度起,私立高中學生學費比照公立學校收費,高職學生則免收學費(本方案內容含「排富條款」),一O二年受益人次達88萬人次。
28. 民國九十七年10月1日開辦「國民年金保險」,讓370萬未參加社會保險者也受到社會保險保障。民國九十八年1月1日實施「勞保年金制度」,讓991萬勞工享有老年、失能及遺屬年金保障,中華民國正式邁入全民社會保險國家。
29. 民國九十七年開始推動「青年政策大聯盟」,作為青年公共參與的管道。
30. 2008年成立中央廉政委員會,成員由部會首長及學者、社會公正人士組成。2009年4月22日增訂「貪污罪被告不說明財產來源罪」,然立法當時有些折衝,新法實施以來未能顯現成效,民意對此迭有批評。2011年增訂「不違背職務行為行賄罪」。2011年成立廉政署。「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自民國九十七年8月起實施至一O三年10月止,經統計「受贈財物」計23萬6,278件、「飲宴應酬」計7萬4,756件、「請託關說」計11萬3,330件。
31. 民國一OO年開始,將公糧稻穀收購價格從每公斤2元調升為每公斤3元,提高農民收入。
兩岸分治66年,雙方領導人於新加坡首次會面
馬英九總統透露在「馬習會」多次講中華民國
32. ECFA簽訂後,兩岸農業貿易逐漸從逆差轉為順差,提高中華民國農民收益,在兩岸洽簽 ECFA 前一年(民國九十八年) ,臺灣對大陸農產品出口值為 3.6 億美元、進口值為 5.5 億美元,貿易逆差為 1.9 億美元,而一O二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值增加為9.2億美元、進口值為 9.0 億美元,貿易由逆差轉為順差 0.2 億美元。
33. 依據《中國時報》所錄統計,陳水扁執政的8年(2000~2007年)中華民國經濟成長平均4.8%,馬英九這8年(2008~2015年)降至2.8%(受到全球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影響),同期間韓國也由5.4%降至3.1%,香港由5.3%降至2.6%,新加坡也由6.4%降至4.4%。而馬政府的2.8%已低於全球平均3.3%。
34. 依據《中華民國資訊統計網》顯示,2008年7月至2012年六月,平均經濟成長率約1.73%;在2015年(民國一O四年,馬政府執政第7年)行政院主計處宣布:「該年經濟成長率為0.75%。」
馬習會後,《遠見雜誌》獨家專訪總統馬英九
P.S. 促成第1次兩岸領導人會面(馬習會)的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卸任後,於2016年(民國一O五年)9月26日受東吳大學邀請擔任嚴家淦法學講座教授,在東吳大學主講「台灣的國際法定位」。他還於2018年(民國一O七年)7月27日成立「馬英九文教基金會」,盼望從新北市出發,讓臺灣成為國際的文化交流推動者、中華文化的領航者。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