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小魚兒

中華民國第十四代總統‧自由地區第七位總統​:蔡英文

Updated: Jun 18


◎ 任次:中華民國(行憲後)第14、15任總統


◎ 政黨:民主進步黨 (1986.09.28 - 至今)


◎ 省籍:臺灣/廣東(祖籍)


◎ 任期:


● 2016年(民國一O五年)5月20日-2020年(民國一O九年)5月20日【第14任,政黨輪替】 


● 2020年5月20日-2024年(民國一一三年)5月20日【第15任,連任】


◎ 選舉紀錄:


2012年(民國一O一年)1月14日,第十三任總統選舉(18,08萬6,455名公民投票,共3組候選人競爭,臺閩時期):與同黨的副總統候選人蘇嘉全配搭,得6,09萬3,578,敗給以6,89萬1,139票勝選的馬英九與吳敦義(中國國民黨),僅勝於宋楚瑜(親民黨)與林瑞雄(無黨籍)的36萬9,588票,無效9萬7,711人落選


● 2016年1月16日,第十四任總統選舉(18,78萬2,991名公民投票,共3組候選人競爭,臺閩時期):與無黨籍的副總統候選人陳建仁配搭,以6,89萬4,744票勝過朱立倫(中國國民黨)與王如玄(無黨籍)3,81萬3,365票、宋楚瑜(親民黨)與徐欣瑩(民國黨)1,57萬6,861票,無效16萬3,332票,當選正副總統


● 2020年1月11日,第十五任總統選舉(1,931萬1,105名公民投票,共3組候選人競爭,臺閩時期):與同黨的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配搭,以8,17萬0,231勝過韓國瑜(中國國民黨)與張善政(無黨籍)5,52萬2,119票、宋楚瑜(親民黨)與余湘(無黨籍)60萬8,590票,無效16萬3,631票當選正副總統


◎ 政績:


  1. 2000年(民國八十九年)起,蔡英文就任扁政府時代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並參加國家安全會議,正式與中共當局交手。第一線與中國大陸協商,最後促成「小三通」模式自2001年1月1日起開放,實現小規模的通商、通航、通郵。蔡主委還自稱是臺灣人,也是文化和血緣上的中國人。她負責的陸委會還協調立法院通過《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修法、兩岸春節包機直航、完成臺灣和香港航權談判等事務,在連續4年的內閣閣員滿意度輿論調查都是第一名。相對地,大陸的中共政權則是把其視為「鬥爭與談判的對手」。

  2. 2006年(民國九十五年)1月25日,蔡英文接任行政院副院長(副閣揆)一職,主導財經政策,同時還兼任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在此時期,臺北市政壇也流傳出「小龍女」這個封號,不過這綽號的背後便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意思。2007年(民國九十六年)3月28日,蔡副院長因不滿「國光石化開發案」卡在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要求簡化環境影響評估的流程4月底主持國家永續發展會議。在這期間,她還與中央研究院、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合作,協助起草《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而作為消保會主委,其施政滿意度則是維持在第一名

  3. 2019年(民國一O八年)5月17日,立法院以66票比27票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並經總統蔡英文簽署,使中國成為全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4. 蔡政府任內試著落實性別平等:衛生福利部於2018年發函公告禁止實施扭轉性取向之「治療」行為,首任閣揆林全任內邀請具有跨性別身分的駭客天才唐鳳出任政務委員,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跨性別閣員。第九屆及第十屆立法院女性委員佔比達到史上最高,居亞洲之冠;然而內閣的人事佈局卻有相當反差,林全內閣與第二次蘇貞昌內閣性別比均創新低,女性閣員甚至一度只佔全體42人中的2人,遭批評忽視女性專業,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委員更公開表達失望,一度傳出集體請辭的氛圍醞釀

  5. 2016年8月,蔡總統以國家元首的身份,首度代表政府對於過去400年來各個政權對原住民族造成的壓迫與痛苦道歉,並宣布啟動「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工程,成立「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原轉會」),宣示挖掘歷史真相並檢討改善歧視性政策和法律。不過,原轉會至今並未提出任何具體政策或修法建議

  6. 長期以來面臨爭議的臺灣原住民狩獵問題,蔡政府任內的大法官則於2021年(民國一一O年)作成釋字第803號解釋,肯認原住民文化權為受《憲法》保障的基本權

  7. 蔡總統於2017年(民國一O六年)簽署《兒童權利公約》;但由於多邊條約的批准書必需交由聯合國秘書處存放,考量聯合國先前已有援引聯大第2758號決議退回的前例,因此由主管機關報請總統逕行公布

  8. 蔡政府主導下,2019年立法院通過修法,於監察院下設「國家人權委員會」取代任務編組性質的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建立起常態化的人權監督機制;至於人權教育方面,國家人權博物館於2018年(民國一O七年)正式成立,自2019年起開辦「綠島人權藝術季」,結合音樂、文化、歷史與人權領域共享盛宴。

  9. 民進黨政府於2018年至2022年(民國一一一年)間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作為推動轉型正義的任務編組機關。內容包含追討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在戒嚴時代的不當黨產,行政院於2016年將鄭南榕自焚之日訂為「言論自由日」,以及反省白色恐怖」等歷史記憶。唯獨日據時代的轉型正義,並未落實

  10. 蔡政府欲推動18歲公民權」,國會於2022年以109:0無異議通過下修投票年齡至18歲的憲法修正案;然而該修憲案卻因複決票數未達門檻,最終未能過關

  11. 2017年,蔡政府主政下的立法院通過《政黨法》,要求所有政黨申報財產,並限制必須在一定期間內參與選舉,否則將廢止備案;另外也新增「排黑條款」,規定有貪污或組織犯罪之前科者不得擔任政黨負責人。截至目前為止,已有過半數的政黨被內政部廢止備案

  12. 蔡政府任內持續前朝的政府組織精簡計劃,實施大致為: (1) 裁撤蒙藏委員會,業務併入文化部、外交部、大陸委員會。 (2) 裁撤臺灣省政府、臺灣省諮議會、福建省政府(但依憲法名義仍存在),分別改制為中興新村活化專案辦公室、立法院議政博物館展館、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 (3) 設立「海洋委員會」,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改隸海委會並更名「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4) 行政院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改制為「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 (5)科技部改組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6) 行政院資通安全處與其他機關資訊業務單位整併成立「數位發展部」。 (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升格為「農業部」。 (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升格為「環境部」。 (9)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改組為「核能安全委員會」。

  13. 立法院在民進黨的主導下通過將公民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並廢除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同時刪除《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中禁止宣傳罷免案的規定,並降低罷免成案門檻至選區總選舉人的0.2%連署、通過門檻降低為同意票需超過選區總選舉人數的25%,打破以往「鳥籠公投」的局勢。

  14. 蔡政府為解決日趨嚴重的少子化危機,行政院推出「0-6歲國家一起養」的政策,自2022年起每位幼童將按月發放新臺幣5,000元的育兒津貼;另外也擴大不孕症的治療補助,以及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從給付6成薪資提高至8成薪資、產檢假和陪產檢假皆提高至7天等措施,大幅拉高政策預算佔整體社會福利支出的比重

  15. 因應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行政院於2016年核定實施「十年長照計畫2.0」方案,提供家庭、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的多元連續服務,並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之服務體系,以解決人口老化所衍生的長期照護問題。

  16. 蔡政府為解決近年來社會上不斷出現的跟蹤騷擾現象,行政院於2021年提出《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並獲立法院三讀通過,針對與性或性別有關之盯哨、跟監、網路騷擾、不當追求及妨害名譽等使被害者心生畏怖,而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的行為加以處罰並導入保護令核發機制與預防性羈押制度,落實對被害人的保護。

  17. 2020年起由於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經濟普遍呈現負成長;然而臺灣因為防疫得當,整體經濟逆勢成長,2021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4.5%,大幅領先全球平均值,也首度超越中國大陸。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佈的數據,臺灣的人均國民所得已於2021年突破3萬美元大關,並在睽違二十年後,於2022年再度反超南韓。另外,瑞士洛桑的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發佈的「年度世界競爭力年報」(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臺灣地區也於2023年躋身世界排名第6,高於美國、德國,在亞太地區的排名僅落後新加坡

  18. 為強化民間投資動能與製造就業機會,蔡政府宣布啟動耗時8年、總經費約新臺幣8,824億9,000萬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透過興建、完善基礎設施以動整體經濟成長。整體計劃包含五大項目:綠能建設、數位建設、水環境建設、軌道建設、城鄉建設。其中綠能建設乃配合能源轉型,開發各項綠色能源之建設工程;軌道建設則是增加既有項目的預算額,並加快相關核定作業或施工進度(請看第37點)

  19. 蔡政府接續馬政府、扁政府未完成的公共建設項目:包括臺北流行音樂中心、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等;其中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竣工更是大幅改變整個高雄港灣的樣貌,隨著輕軌通車而與鄰近的駁二藝術特區、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高雄展覽館、真愛碼頭、光榮碼頭、大港橋、西子灣、旗津島與高雄經貿園區等知名景點串聯成為繁華的觀光勝地。

  20. 為擺脫臺灣地區對大陸地區的高度貿易依賴,蔡英文上任後成立「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針對東南亞、南亞及大洋洲共計18個重點國家實施試辦免簽證措施、擴大海外招生與鼓勵投資等政策深化交流。據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的統計,政策實施後臺灣貿易總額為1,171億美元,成長22%;新南向國家來臺投資3億9,154萬美元,增加66%。另外,新南向國家來臺觀光旅遊人數也成長近60%。然而此舉並未擺脫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大陸仍是臺灣出口最大的地區,自2016年起,對大陸出口依賴度從40.1%,上升到2020年的43.9%,一時高過馬政府,2022年雖降至38.8%、2023年(民國一一二年)降至35.2%,但與「新南向政策」針對的東南亞國協(10國)2023年的17.6%對照下,未來能否跟鄰近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脫鉤,還是一個大問號?

  21. 蔡政府鼓勵外資企業擴大投資中華民國,成功吸引科技業龍頭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與谷歌(Google)等跨國企業在華設立據點。另外,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由於中華民國防疫成效佳、國內疫情相對穩定,經濟部也順勢提出「大A+計畫」,利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吸引擁有關鍵技術的美光、羅姆、意法等國際大廠來華投資;ASML也於2023年宣布擴大在華投資,將向經濟部申請研發製造2奈米晶片補助。

  22. 2018年起「陸美貿易戰」開打造成不少電子產業損失,經濟部因而推出「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其中便包括鼓勵臺商回臺投資。據統計,經濟部設定的總投資金額1.5兆元已於2021年12月達標,吸引1100家企業超過1兆5454億元投資,預估將創造12萬3038個就業機會。而經濟部也宣布,將該方案延長實施至2024年底

  23. 2018年《公司法》進行大幅度翻修後,放寬包括公司治理、會議召開、發行公司債與特別股以及廢除外國公司認許制度等措施,政府同時也在全國各地設立新創基地,鼓勵新創產業發展並締造友善環境,使得臺灣的新創產業在短短數年間發展蓬勃,連年擠身世界競爭力報告「新創能力」項目的前五名

  24. 因應數位時代來臨與產業轉型,行政院提出「5+2新創產業計畫」,即五項產業「國防產業」、「生醫產業」、「綠能科技」、「智慧機械」、「亞洲·矽谷計畫」再加上「循環經濟」與「新農業」兩項計畫,強化中華民國的全球競爭力,同時吸引國際人才

  25. 蔡政府為均衡南北發展,行政院於2018年選定橋頭為南部科學園區高雄第二園區的預定地(簡稱「橋頭園區」),並於2019年核定橋頭園區籌備計劃,將導入半導體及電動車等相關新興科技產業,同時配合園區開發周邊的聯外交通與生活機能,隨之而生的「橋頭新市鎮」計劃也帶動了鄰近房地產經濟。2021年末高雄市政府正式進行區段徵收,園區並開始招商設廠,成功吸引包括國巨、日月光、鴻海、順益和群聯在內的20家廠商進駐。

  26. 蔡政府「非核家園」的理念下,行政院原宣示要於2025年(民國一一四年)前達成全國核電廠除役、改以天然氣、風力發電等替代能源;但由於2018年公投第16案「以核養綠」獲得通過,行政院表示依公投結果,《電業法》第95條「2025非核家園條款」將自動失效,因此不再為非核家園設定期限,但仍以發展再生能源為政策核心,不會回頭考慮核電。2021年擁核人士黃士修等人因不滿政府對於第16案公投結果之回應,發起核四商轉公投並呼籲重啟核四廠運作;最終投票率僅41%、且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公投案未獲通過

  27. 因應「非核家園」政策,蔡政府規劃提高液化天然氣的配電比例至百分之五十,以取代核電廠除役後的電力供給,因此計畫在桃園觀塘興建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稱為「三接方案」。由於三接選址位置地處藻礁生長環境,部分環保團體認為三接外推方案可能導致藻礁滅絕,因而於2021年發起「珍愛藻礁」公投欲阻擋政策實施,但最終因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而未獲通過

  28. 蔡政府為迎合「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宣示「2050淨零排放」的政策目標,欲發展再生能源以減少碳排放量,預計於2050年以前達成碳中和

  29. 能源政策上,蔡政府的表現並不算很成功:蔡總統上任以來,多次強調「不缺電」以及「供電穩定」,但任內卻發生四次大停電 (1) 2017年的「八一五大停電」,大潭發電廠的天然氣供應管線,因巨路國際公司更換卡片不當,導致6部機組全部跳停,造成全國電力備轉容量不足,供電系統為了避免全面崩潰,啟動保護措施而分區停電。 (2) 2021年的「興達發電廠停機事故」,先是在5月13日,工作人員驗收設備時操作不當,導致電壓驟降,4部燃煤機組跳機,台灣電力公司緊急分區輪流停電;在4天之後的5月17日,興達發電廠一號機故障停機,又造成一次全國大停電 (3) 2022年「三三全台大停電」,起因於興達電廠開關場操作失誤,人為疏失造成全國大停電,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經濟部長王美花一再出面向大眾致歉。 (4) 2024年4月16日「桃園大停電」,桃園、中壢、大園等三個行政區相繼發生跳電,造成上萬用戶停電,桃園市長張善政震怒痛批蔡政府能源政策荒腔走板,台電總經理王耀庭更因此請辭負責。 綜上四次大停電,衝擊戶數至少百萬,最高一次影響戶數更達592萬戶,而且蔡政府任內停電次數,是馬政府第2個任期(2012─2016)2.2倍,停電時間則是2.6倍

  30. 有鑑於前朝馬政府2012年「油電雙漲」的前例,蔡總統於2023年3月21日曾表示:「電價在我們預估的十年之內,不會有大幅度調漲的可能。」但2024年3月蔡政府拍板電價調漲,有九成民生用電漲調約3─5%,其中用電大戶最高漲25%。而蔡政府任內四度漲價:2022年起連三漲,總漲約35%,相較於馬前總統任內「漲四次、降三次」的總漲幅23%,蔡政府電價總漲超越前朝

  31. 兩岸政策上,蔡政府選前承諾「維持海峽兩岸現狀」,拒絕大陸中共的「一國兩制」的統一方案,並提出四個堅持:第一,永遠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第二,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政權)互不隸屬。第三,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第四,堅持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臺灣人民的意志。不過兩岸交流就此停擺,甚至有惡化之傾向,雙方政權態度亦同強硬,使臺海局勢增添隱憂。

  32. 蔡政府時期的國防政策以「國防自主」為主軸,強調強化台海不對稱作戰的戰力,戮力發展自製軍機、潛艦;年度國防預算也從2017年起不斷擴增,至其任內最後一年度編列額已達新臺幣6,068億元,佔比達整體GDP的2.5%。內容包含 (1) 2016年6月國防部公布「海軍12項造艦計劃」(又稱國艦國造)。 (2) 2017年成立第四軍種「資通電軍指揮部」。 (3) 2018年資通電軍也首度加入「聯電操演」。 (4) 2020年完成空軍首架國造教練機「勇鷹號」原型機、國造防空飛彈「天弓飛彈」。 (5) 2022年起國防部後備指揮部與全民防衛動員室合併改制為「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 (6) 2024年起恢復實施一年義務役 (7) 尋求美國軍售軍援等措施。

  33. 總統蔡英文甫上任即成立「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並指派時任副總統陳建仁擔任召集人,歷時兩年的協商與衝突、並召開「年金改革國是會議」之後,最終公佈軍公教退休金改革方案,終結優惠存款制度和延後請領年齡,讓爭議已久的18%退休優存正式走入歷史。而此舉引發部分退休軍公教人員的不滿,認為政府違反信賴保護原則,多次發起遊行示威,甚至進一步阻攔總統車隊進行、預謀於友邦元首來訪時發動抗爭,導致國安局特勤中心不得不加強維安警備。

  34. 蔡政府任內的綜合所得稅標準扣除額由新臺幣9萬元提高為12萬元(有配偶者加倍扣除)、薪資所得及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由12.8萬元提高為20萬元,增幅達33%~56%,受益戶數達542萬戶。月薪3萬以下的單身族,收入在40.8萬以下就免繳稅。無子女的雙薪家庭,收入在81.6萬以下即免繳稅。育有兩名5歲以下子女的雙薪4人家庭,收入若沒超過123.2萬免繳稅,可免納所得稅,減輕薪資所得者及中低所得者稅負

  35. 蔡政府任內,2018年擔任央行總裁逾20年的彭淮南退休後,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開始偏離保守作風。2022上半年受烏俄戰爭影響,全球通貨膨脹情況加劇,央行也跟進美國聯準會至今已連續升息2.5碼,打破了10多年來從不升息的紀錄

  36. 蔡政府任內景氣回升,許多大型企業獲利超乎預期,連帶影響稅收狀況,除2020年之外幾乎連年超徵,2021年超徵額度更達到新臺幣4,000億元以上;為回應部分執政黨立委與在野黨的要求,在扣除國防預算與部分油電價補貼之後,行政院於2023年4月發放所有國民、外籍配偶及持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士每人新臺幣6,000元的稅金。

  37. 蔡政府上任後透過「前瞻計畫」將多項軌道建設加速核定與執行,截至目前為止已完工的項目包括桃園機場捷運、高雄鐵路地下化計畫、南迴鐵路電氣化、淡海輕軌、安坑輕軌、高雄環狀輕軌及臺中捷運綠線;已經核定並進入工程階段的項目則有三鶯線、萬大樹林線、環狀線第二期(南環段及北環段)、信義線東延段、桃園捷運綠線、臺南鐵路地下化計畫和高雄捷運紅線岡山延伸線,預計2026年前(民國一一五年)可部分執行完畢。

  38. 2018年的普悠瑪號列車出軌事故造成嚴重死傷,當時政府承諾改革,卻在2021年再次發生北迴線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凸顯台鐵長久以來的管理不彰、設備維護和駕駛員過勞等諸多問題,使台鐵改革的呼聲四起;交通部於2022年提出「台鐵公司化」的修法草案、並在民進黨主導下三讀通過,台鐵局將改組為「臺灣鐵路公司」成為政府獨資的國營企業,並於董事會下設「安全委員會」,員工則可以選擇保留公務員身份,並維持其年資、撫卹等條件計算。而該案卻遭台灣鐵路工會控訴未事先與工會協商,並指出草案完全未提及票價公式與安全問題,對於營運及行車安全毫無幫助,質疑根本是在炒作土地,工會遂發動於五一勞動節期間集體依《勞基法》休假,導致當天台鐵列車全面停駛

  39. 蔡政府推動司法改革下,2019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將《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全面修正為《憲法訴訟法》,終止實行多年的大法官會議解釋,並自德國引進「憲法裁判審查制度」取而代之,自2022年起除適用法律、命令有違憲疑慮得聲請憲法法庭審判外,個案的終局裁判亦得聲請憲法裁判

  40. 2019年立法院通過制定《國民法官法》,自2023年起導入參審制度,所犯最輕本刑十年以上徒刑或故意犯致死之刑事案件將由3位職業法官與6位國民法官共同組成「國民法官法庭」審理,國民法官由非從事法律相關行業的一般民眾抽籤選任,可參與判決結果(有罪/無罪)和量刑之評議。另外,在職務法庭部分也增設參審員,由社會學、文學、生技、醫療等跨領域之學者及社會人士遴選擔任,與職業法官共同審判

  41. 2019年7月起,最高法院與最高行政法院成立刑事大法庭、民事大法庭、行政大法庭,各由11名法官組成,針對各庭對於適用法律之見解有裁判上歧義的案件作出統一見解,以取代過去的判例、決議制度。此外,司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亦於2020年起改制為「懲戒法院」,懲戒委員則正名為懲戒法官,並增設上訴機制。訴訟專責化方面,立法院通過制定或修正《勞動事件法》、《商業事件審理法》及《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組織法》等法律,成立「勞動專業法庭」處理勞資爭議事件,並將智慧財產法院改制為「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將商業訴訟獨立專責化

  42. 2016年,民進黨立委主導修正《法院組織法》,廢除「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簡稱特偵組)的編制;民進黨聲稱此舉係有鑑於特偵組設立多年來未能達成超然公正偵辦重大貪瀆案件之目的,反而屢招選擇性辦案、濫權裁量等質疑。修正後,總統、副總統與其他高階政務官之案件改回歸一般檢察署偵辦

  43. 蔡政府任內推動「一例一休」的勞工政策:2016年12月6日《勞動基準法》修正案通過,達成全國休假一致。修正案實施前的過渡期為每週工時40小時加上五天國定假日,使當年工時從2015年的2,103.6小時降低至2,034小時,下降70小時。2017年因為勞動基準法新制實施,加班費提高抑制工時但同時刪除七天國定假日,所以工時微升至2,035小時。此政策引發勞工反彈:工運團體認為,原有一例一休並沒有使得勞工權益獲得保障,反而面臨雇主變相壓榨,砍掉7天假又對勞工極為不公平。於是大批工運團體於12月23日聚集在行政院門口,原訂的遊行在警方無預警封鎖道路後變調失序,抗議群眾試圖衝撞行政院大門未果,採游擊戰術繞行西門町、臺北車站與捷運中山站一帶並堵住路口,導致當晚臺北市區交通癱瘓;事後亦爆發警方將抗議人士載到南港、內湖等地、並於深夜將其「丟包」情事,引發律師抗議警方違法執法

  44. 蔡政府自2016年起勞動部逐年調漲基本工資,截至2023年為止月薪從新臺幣20,008元調升至26,400元,時薪則從原本的120元調升至176元;2024年則確定再調漲,月薪預計調升為27,470元、時薪調升為183元,調幅約4%

  45. 蔡政府為解決非典型勞工的問題,行政院宣示於2020年底前徹底廢止公部門派遣人員聘用制度的「派遣歸零計畫」。然而,雖然派遣歸零的願景確實在期限內達標,但勞務承攬的需求卻是大增,也被質疑是「換湯不換藥」。

  46. 2021年4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經蔡總統簽署,建立完整的職業災害保障制度,將過往散落於不同法規中規定整合,並擴大納入家事勞工加入保障,預估將新增56萬勞工納保受惠;同時強化雇主投保責任,若未替員工投保將予以裁罰,員工若發生職災重傷、死亡更需支付相關費用

  47. 蔡政府的房市政策,積極興建社會住宅,甚至不僅中央積極打炒房,進行預售禁轉售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囤房稅2.0等,還有內政部在2021年7月實施「實價登錄2.0」,將預售屋納入揭露範圍;同一年財政部也同步實施「房地合一稅2.0」,拉長短期交易的重稅期,規定持有2年以下出售課稅稅率45%、持有超過2年但未超過5年則課徵35%。2023年7月的修法,限制預售屋不得換約轉售、私法人購屋許可制等,「囤房稅2.0」也針對非自住住家房屋改採全國歸戶,法定稅率將從現行1.5%至3.6%,調整至2%至4.8%。央行也重啟信用管制推出「限貸令」,從2020年12月以來,5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其中針對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成數上限7成且無寬限期,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為4成;購地貸款最高成數降為5成,保留1成動工款,並要求借款人須於18個月內動工興建;餘屋貸款則限於4成。然而2016年央行房市信用管制大鬆綁、2019年底各國QE(印鈔)救市、以及政府積極導引臺商資金回流(設廠、居住)投資臺灣等因素,仍促使全臺房價狂飆,結果顯示,蔡政府上任7年多,全臺預售屋及新屋價格指數已上漲超過8成全臺中古屋價格指數則上漲近5成

  48. 蔡政府的教育部於2019年頒布《108課綱》,標榜以「核心素養」為主軸,強調自主學習、溝通互動、互動參與。歷史科方面,將現行「斷代史」的方式改為主題式的「段落通史」,著重文化制度史及社會演變的關係,將焦點從過去的帝王史轉移到歷史的因果關連、社會制度的變遷、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動;公民科則將勞動權益獨立成章,提升勞權意識,同時加強性別平等教育。升學考試制度則進一步改善填鴨式教育所遺留之弊病,自2022年起大學學測增加非選擇題型,設計情境題以評量考生能否整合運用知識與技能作答;而原先的大學指考也改制為「大學入學分科測驗」,刪減部分科目並新增非選擇題。而該課綱的國家歷史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並未完全遵照《中華民國憲法》及現行重要法律去編教材,如《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兩岸相關法律草草帶過刻意沒解釋清楚,連臺灣在法律層面上仍屬於「」及「地區」也沒交代清楚(僅草草交代「省虛級化」然後略過),甚至有偷渡「兩國論」之嫌,但造成國民教育上的認知與行政實務上處理兩岸事務非以「兩國」的基礎有所偏差。

  49. 蔡政府執政後,立法院通過修正《高級中等教育法》,首度於課程審議會中納入學生代表,開放高中以上學生報名遴選。學生代表與家長代表、教師代表享有相同權利,除能參與分組會議的討論之外,亦得於審議大會上投票表決

  50. 我國「軍訓教官」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大陸國民政府時期,政府遷臺後教官開始負責校內師生的思想控制工作,成為情治單位監視系統的一環;解嚴後,教官的任務雖轉型為校園安保與國防課程的教授,但其存在始終是威權體制象徵而有所爭議。蔡政府主導的教育部為落實立法院於2015年修正《高級中等教育法》通過的附帶決議內容,於2017年起停止聘任新進教官,未來大專院校與高中職的安保工作將回歸一般的警衛保全負責。教育部原先宣示將於2023年「教官全面退出校園」,不過按實際離退情況無法達成,預估將再延後年限

  51. 由於各個體育項目協會長期以來財務運作不透明、又長期被黨政人士把持,近年中華民國的體育選手屢屢被爆出出國比賽時,與其他國家選手相比只獲得微寒的極差待遇,甚至發生選手因為贊助商問題被協會懲處事件;種種問題迫使蔡政府宣示啟動體育改革,立法院於2017年通過修正《國民體育法》,規定單項協會需定期公開財務報表、開放民眾入會,理事會的組成也不准由重大罪犯擔任或由單一家族壟斷把持。然而,修法後各單項協會卻仍時常發生醜聞弊案,因此有認為改革成效不彰。

  52. 2020年立法院在民進黨立委以人數優勢下三讀通過修正《農田水利法》,將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並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設「農田水利署」管轄。修法後,農田水利會會長改為官派產生,以杜絕過往遭地方派系把持的局面。但農田水利會歸國有之舉,國民黨立委質疑民進黨執政下的中央政府假藉修法介入農會自治,大開民主倒車;其他如前臺南縣長蘇煥智、21世紀基金會副董事長高思博、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前台大農學院院長楊平世等學者認為其改革手法粗糙,更批評其「民主集中」、「強佔財產」、「恐搞壞農田灌溉系統」、「頭痛砍頭、腳痛砍腳」。

  53. 2019年末,COVID-19疫情爆發,蔡政府進行一連串的防疫行動:如立法院於疫情之初即迅速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並擬定紓困方案,開放受疫情影響的業者申請貸款、發放「振興三倍券」刺激消費以及推動國旅補助等,同時也賦予勞工請領「防疫照顧假」的權利。另有「封鎖清零」、「口罩實名制」、「口罩國家隊」、「口罩地圖」、「旅遊泡泡」(與友邦帛琉合作)等措施,衛福部還特地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坐鎮指導國民防疫,初時效果良好。但後來疑似因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2021年4月接受機師和空服員透過立法委員的陳情,宣布放寬機組員返國入境檢疫措施,由原先的「5+9」(居家檢疫5天+自主健康管理9天)改為「3+11」,以致華航機師群聚感染事件爆發,5月中旬又爆發了大規模社區感染,國內隨即進入「三級警戒」,而指揮中心放寬「3+11」之舉被許多人視為此事的防疫破口。迄今雖無確切證據可證明這些事的因果關係,但猝然進入「三級警戒」,顯然蔡政府下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難辭其咎

  54. COVID-19疫情期間,蔡政府防疫政策下推出國產疫苗「高端疫苗」,但過程中面臨諸多爭議:早在2021年5月,衛福部就已向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股份有限公司簽約洽購500萬劑。7月高端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出爐後,以「免疫橋接」方式跳過三期臨床試驗,但仍闖關成功,取得衛福部緊急使用授權。8月,國內開打高端疫苗,但同期間監察院 審計部公布「新冠疫苗採購執行情形專案查核報告」,直指衛福部多項缺失,包括疫苗過期銷毀、高端公司逾期交貨但未繳違約金、採購文件保密期限長達30年等。審計部還指出:應研議於不違反保密條款下,適時公開疫苗採購執行情形,讓資訊公開透明,高端迫於輿論壓力,主動公布疫苗價格為每劑881元,又遭質疑衛福部以高價採購,再度掀起政府護航、炒股等爭議。此時民眾早已失去信心,接種意願開高走低,加上後續BNT、莫德納等疫苗陸續到貨,打氣更加低迷,直到2022年11月全數屆效後,高達3成、160萬劑疫苗面臨銷毀。隨著疫情解封,高端疫苗爭議看似逐漸落幕,士林地檢署又偵辦查出食藥署專家委員將高端通過EUA的消息透露給擔任醫師的妻子,再度掀起人民怒火;更牽連本季加入公費的高端流感疫苗,讓家長投下不信任的一票,紛紛拒簽接種同意書

  55. 2016年6月,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在與中華航空協商破局後,內部通過投票發起罷工,抗議資方片面要求空服員簽署責任制約定書,導致空服員休息時數不足而過勞;並提出提高津貼、保障年休、實施雙向考評、給與工會幹部事務假等訴求。起初華航董事長孫洪祥為首的資方高層態度強硬、不願妥協,因此遭到行政院撤換;新任董事長何煖軒等上任後積極與工會協商,並悉數接受工會大部分訴求,罷工落幕。「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是蔡政府任內最大型的罷工事件、也是臺灣史上少數的大規模勞工抗爭,影響逾百航班、旅遊業損失至少新臺幣五千萬元,更間接影響了日後的長榮空服員罷工以及華航機師罷工;期間亦因適逢總統出訪友邦,專機成為華航唯一起飛的航班而引發爭議,蔡總統也放軟姿態,要求政府誠懇面對。

  56. 2018年1月5日,國立臺灣大學選出管中閔為第12屆校長後,蔡政府的教育部以管中閔未揭露其台哥大獨董身分,遴選過程具有重大瑕疵、和其學術論文有抄襲疑慮為由,拒絕發給聘書;臺大校方則八度行文教育部,主張遴選過程並無瑕疵。由於管中閔曾於馬英九政府擔任政務官,國民黨認為教育部此舉為刻意阻擋藍營人士入主臺大,批評政府侵犯學術自由。最終,年底民進黨在地方選舉大敗後,時任教育部長葉俊榮宣布「勉予同意」臺大校長人事案,因此又稱為「卡管案」或「拔管事件」。

  57. 2020年8月,蔡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繞過國會審查,逕行宣布開放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政府表示為會嚴格把關萊劑含量以符合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並要求廠商標示產地、限制中小學使用國產豬肉等措施;在野黨及反對民眾則批評,政府一邊提倡食用國產豬肉、一邊又開放萊豬進口,形同自我打臉;況且過去馬政府時期,蔡總統及民進黨立場為反對含有瘦肉精的美牛進口,如今執政竟改變立場,形同雙重標準

  58. 蔡政府期間爆發「中天換照事件」:2020年11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以多次違規、內控機制失靈、經營階層干涉侵犯新聞製作等為由,以及2014年換照時提出的多項要求未被確實遵守,七位委員一致否決中天新聞台的換照申請,並於12月12日停止在有線電視播出。中天新聞、國民黨以及不以為然的民眾批評蔡政府執政下的NCC侵犯言論自由、打壓意見不同的媒體;無國界記者組織針對此事則表示遺憾,但認為臺灣政府此舉並未侵害新聞自由。

  59. 2017年,行政院會議通過《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限制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提供者(ISP)對於數位通訊傳播網路通訊協定或流量管理應以促進網路傳輸及接取之最佳化為原則,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附加任何顯失公平之限制;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提供者應合理使用網路資源,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以其他技術或非技術之障礙干擾使用者之選擇。2018年12月13日,行政院會議通過多項修法,包括旨在打擊假訊息在網路流傳的《數位通訊傳播法》(通傳法)在內的條例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法例生效後,散播假訊息者最重可判無期徒刑。由多個主流網路平臺組成的亞洲網際網路聯盟(Asia Internet Coalition,簡稱AIC)向時任行政院院長賴清德發表公開信,對修法可能影響臺灣人民言論自由表示關切,呼籲行政院事先透過充分且具實質意義的多方溝通,避免任意侵犯言論自由。2022年6月29日,NCC委員會議通過《數位中介服務法》(數位中介法)草案,該法前身是《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數通法)。參與《數位中介服務法》公開說明會討論的專家、民間團體、資訊儲存服務業者、線上平臺服務業者認為,該法恐傷害言論自由。2022年9月7日,NCC舉行例行記者會表示,5日晨會討論決議,將把草案全部退回內部數位匯流工作小組,重新討論爭議點,並強調未規劃時間表。

  60. 2019年,蔡政府下的農委會以1450萬元新臺幣用於「加強農業訊息因應對策計劃」,招募人員在社群平台進行「訊息即時澄清」工作。然此舉被國民黨立委質疑是在招募網路水軍,疑似藉此打壓與民進黨不同意見的人。2022年九合一大選民進黨慘敗後,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在敗選記者會上表示:「民進黨的體制、工作人員都很明確,現在有側翼網軍,都不是民進黨主要成員,是不是他們有凌駕民進黨,外界自有公評。」民進黨網軍風波醞釀至2021年8月至9月,由於中東地區的塔利班奪取阿富汗政權,讓「塔利班」一詞成為熱議話題,一些臺灣網友們以「塔綠班」(取自「塔利班」諧音)一詞來調侃民進黨及相關人物,在PTT引發熱議討論。

  61. 2018年,因「燕子颱風」導致日本關西國際機場關閉,長期積極參與民進黨事務的網路工作者楊蕙如在PTT發動網軍侮辱台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而辦事處處長外交官蘇啟誠也因輿論壓力導致輕生,事後楊遭起訴,經臺北地方法院審判認定:「楊蕙如負責出資、友人蔡福明負責招攬網軍。」後又上訴至臺灣高等法院依「侮辱公務員罪」判5月徒刑,得易科罰金15萬元確定,此事在臺灣社會引起風波,也使得蔡總統領導的民進黨政府被更多人民質疑「長期運用網軍製造輿論打壓異己及政敵」。

  62. 外交方面,蔡政府主政下的中華民國政府致力於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建立或深化經貿、科學與文化等領域往來的非正式關係,重點國家仍以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傳統盟友為主,並利用自身的地緣戰略與半導體產業優勢地位作為談判籌碼,目標在於強化國家實力,並突破大陸中共的外交封鎖,以及尋求外國對於台海議題的介入,避免可能發生的臺海戰爭。官方將這一系列的施政主軸定調為「踏實外交」。然而蔡政府任內有10國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轉向承認中共政權,原從馬政府接手的22個邦交國減少到僅剩12個,按時序分別為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尼加拉瓜、宏都拉斯、諾魯

  63. 2017年起,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在中共政權主導下,不再發函邀請中華民國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簡稱WHA),蔡政府在場外舉行多場雙邊會談,試圖打破局面。在COVID-19疫情爆發後,蔡政府對此則打出「Taiwan can help」(臺灣可以幫助)的口號,利用西方國家的影響力試圖叩關WHA大會,最終並未成功與會。

  64. 蔡政府任內對於區域經貿整合的首要目標,即是參與由「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簡稱TPP)轉變而成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簡稱CPTPP),自甫上任即開始佈局,與11個成員國的個別諮商皆已完成。然而第一階段諮商剛落幕之際,中共政權卻於搶先向CPTPP申請入會,並公開反對中華民國加入;由於CPTPP對新加入會員國係採共識決,為避免大陸先行加入而對臺灣入會增添變數,蔡政府亦於同年底向秘書處遞交入會申請。目前即將展開入會前諮商程序,並已初步獲得日本、新加坡及紐西蘭等國的支持

  65. 2021年紐西蘭發起首個以原住民經貿投資議題為主的區域多邊合作機制「原住民族經濟貿易合作協議」(簡稱IPETCA),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受邀後迅速由原民會、經濟部、外交部展開諮商程序,並於2022年3月正式以「中華臺北」名義遞交加入意向書,與紐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共同成為創始會員國

  66. 依行政院報告,蔡政府執政的8年(2016~2024年)中華民國經濟成長平均3.15%,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然該數據比馬政府2.8%並沒高出太多,且比扁政府4.8%還少。


葉式特工Yes Ranger 113.05.17《貧富差距66倍。曹興誠:年輕人該犧牲的時候就應該犧牲》


P.S. 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總統,也算是第一位具有臺灣原住民身分四分之一排灣族血統的總統。

87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