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本紀:
中國較早記載位於今四川的古代政權「蜀國」(非三國的蜀漢)的史籍文獻。但其內容較為簡略,整篇較多記載東周戰國時代古蜀末代君主蘆子霸王的事蹟。
◎作者:
揚雄(前53 - 18),字子雲,姓名又作「楊雄」,歷經西漢、新朝的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都區)人。
揚雄早年傾慕名詩人司馬相如,模仿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等賦,常作辭賦,名聲遠播,如《蜀都賦》,開啟了京都一派題材,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以及晉代左思《三都賦》皆受其影響。
其後轉而研究哲學,仿《論語》作《法言》、仿《易經》作《太玄》,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之學說。又在天祿閣(存放秦國文史、典籍之圖書館)校書,寫作,進行語言學研究。曾著《方言》,敘述西漢時代各地方言,為研究古代語言的重要資料。
◎古蜀活動年代:
古蜀也被稱為「古蜀國」或「蜀國」,從氏族部落發展成封建政權,《說文解字》為「葵蠶國」。至戰國時代被秦國消滅為止,歷經多少酋長、國君,尚未明。
建政的實際年代不詳,但按現今考古,首度稱王的蠶叢氏以及後來的柏濩(ㄏㄨㄛˋ)氏(另稱「柏灌」或「伯雍」)對應為「寶墩文化」(前2500 - 前1750),魚鳧(ㄈㄨˊ)氏對應為「三星堆文化」(前2000 - 前1400)。
之後「望帝」杜宇以郫(音ㄆ一ˊ ,今四川成都郫都區)為都城、瞿上(今四川雙流縣牧馬山一帶)為陪都而稱王,約商周至春秋,對應「十二橋文化」(前1250 - 前650),據晉朝史書《華陽國志》所稱,杜宇時期應於東周起(前770)左右結束。
再來的開明氏,共傳12位國君,約為春秋至戰國時代,對應「晚期蜀文化」(前770 - 前316),於周慎靚王5年(前316)被鄰近的秦國吞滅,大略來看,古蜀國共歷時2,000餘年。該政權在戰國時的事蹟,以下【本文】當中「某秦王時」後會以藍色括弧標註大概年代。
古蜀望帝陵
◎本文:
蜀之先,稱王者有蠶叢、柏濩、魚鳧、〈文選《蜀都賦》劉注引下有「蒲澤」二字。〉開明。是時人萌椎髻左衽(注1),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從開明已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御覽》引作凡四千歲。〈文選《蜀都賦》劉注。《魏都賦》劉注。王元長《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注。《御覽》一百六十六。〉
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濩,後者名魚鳧。〈《初學紀》八、《藝文類聚》六、《御覽》一百六十六引作次曰「伯雍」,又次曰「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化去。魚鳧田於湔山(注2),得仙,今廟祀之於湔。時蜀民稀少。〈《御覽》一百六十六,又九百一十三。〉
後有一男子,名曰杜宇。〈案《史記‧三代世表》索隱引作朱提有男子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注3)。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井中出,為杜宇妻。乃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案《御覽》一百六十六引下有移居故邦邑四字。〉治汶山(注4)下邑曰郫,化民(注5)往往復出。〈文選《思玄賦》注、《御覽》一百六十六、又八百八十八。〉
望帝積百餘歲,荊(注6)有一人名鱉靈(注7)。〈案《後漢書》注、文選注引作鱉令。〉其尸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尸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為相。時玉山(注8)出水,若堯(注9)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注10)玉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媿,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帝生盧保(注11),亦號開明。〈《後漢書‧張衡傳》注、文選《思玄賦》注、《御覽》八百八十八、又九百二十三、《事類賦》注六。〉
望帝去時,子䳏(注12)鳴,故蜀人悲子䳏鳴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從天墮。〈《御覽》九百二十三。〉
開明帝下至五代,有開明尚(注13),始去帝號,復稱王也。〈《後漢書‧張衡傳》注。〉
蜀王(注16)據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樊鄉(注17),徙居成都。秦惠王(更元九年,前316)遺張儀(注18)、司馬錯(注19)定蜀,因築成都而縣之。成都在赤里街(注20),張若徙置少城(注21)內,始造府縣寺舍,今與長安(注22)同制。〈《御覽》八百八十八、《寰宇記》七十二。〉
秦惠王時,蜀王不降秦,秦亦無道出於蜀。蜀王從(注23)萬餘人東獵(注24)褒谷(注25),卒見秦惠王。秦王以金一笥(注26)遺蜀王。蜀王報以禮物,禮物盡化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賀曰︰「土者,地也。秦當得蜀矣。」〈《御覽》三十七、又四百七十八、又八百十一、又八百七十二、又八百八十八、《事類賦》注九。〉 秦惠王本紀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案《御覽》八百八十八引作:「秦王恐無相見處,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後。蜀人見之,以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養卒,以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為然,即發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於成都。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後遣丞相張儀等,隨石牛道伐蜀焉。〈《北堂書鈔》一百十六、《藝文類聚》九十四、《白帖》九十六、《御覽》三百五、又八百八十八。〉
武都(注27)人有善知蜀王者,將其妻女適(注28)蜀。居蜀之後,不習水土(注29)鳴,欲歸。蜀王心愛其女,留之,乃作伊(注30)鳴(注31)之聲六曲以舞之。〈案《北堂書鈔》引作乃東平之歌以樂也。《北堂書鈔》一百六、《御覽》八百八十八。〉
武都丈夫化為女子,〈案《御覽》八百八十八引武都上有或曰前三字。〉顏色(注32)美好,蓋(注33)山之精(注34)也。蜀王娶以為妻。〈案《藝文類聚》作為夫人。〉不習水土,疾病欲歸。蜀王留之,無幾物故(注35)。蜀王發卒之武都擔土,於成都郭(注36)中葬之,蓋地三畝,高七丈,號曰「武擔」。〈案《開元占經》引作人怨之號曰武擔。〉以石作鏡一枚,表其墓,徑一丈,高五尺。〈《後漢書‧任文公傳》注、《三國志‧蜀先主傳》注、《北堂書鈔》九十四、又一百三十六、《初學記》五、《藝文類》聚六、又七十、《開元占經》一百十三、《御覽》五十二、又七百十七、又八百八十八、《事類賦》注七。〉
於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獻美女五人於蜀王。蜀王愛之,遣五丁迎女。還至梓潼(注37),見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壓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為石。蜀王登臺望之不來,因名五婦侯臺。蜀王親埋作冢,皆致萬石,以誌其墓。〈《初學記》五、《藝文類聚》七、又九十六、《白貼》五、《御覽》五十二、又三百八十六、又八百八十八、又九百三十四、《事類賦注》二十八。〉
秦惠王遣張儀、司馬錯伐蜀,王開明拒戰,不利,退走武陽(注38),獲之。〈《寰宇記》七十二。〉
張儀伐蜀,蜀王開明戰不勝,為儀所滅。〈《史記‧秦本紀》索隱。〉
蜀王有鸚武舟。〈《初學記》二十五、《御覽》一百三十七。〉
秦為太白船萬艘,欲以攻楚。〈本注曰︰太白,船名。《初學記》二十五。〉
秦為舶舡萬艘,欲攻楚。〈《御覽》七百六十九、《事類賦》注十六。〉
秦王(昭襄王六年,前301)誅蜀侯煇(注39)後,迎葬咸陽,天雨三月,不通,因葬成都。蜀人求雨,祠蜀侯,必雨。〈御覽》十一〉
禹(注42)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注43),其地名痢兒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副(注44)而生於縣塗山(注45),娶妻生子名啟(注46)。於今塗山有禹廟,亦為其母立廟。〈《史記‧夏本紀》正義、《初學記》九、《御覽》八十三、又五百三十一。〉
李冰以秦時為蜀守,謂汶山為天彭闕,號曰天彭門,云亡者悉過其中,鬼神精靈數見。〈《寰宇記》七十三。〉
宣帝地節中(注55),始穿鹽井數十所。〈《御覽》八百六十五。〉
古蜀開明氏初代國君:「蜀從帝」鱉靈
※注釋:
(1)是時人萌椎髻左衽:當時候的蜀中人民髮型如椎、前襟偏左。萌,通「民」,人民。椎髻,髮髻之形如椎。左衽,衣服前襟向左側開,為古代夷狄服裝的特色,隱喻為「異族同化」。【回本文】
(2)魚鳧田於湔(ㄐㄧㄢ)山:魚鳧氏開墾於湔山。湔山,今四川龍門山。【回本文】
(3)止朱提:居住在朱提。止,居住。朱提,相當今雲南會澤縣、宣威市以北(鹽津縣除外)和貴州水城、威寧、赫章等縣地。【回本文】
(4)汶山:今四川汶川縣。【回本文】
(5)化民:教化人民。【回本文】
(6)荊:南方楚地。【回本文】
(7)鱉靈:開明氏,原為望帝的宰相,後受禪讓為蜀王。為開明氏掌權後的第一位君主,別稱「蜀從帝」。【回本文】
(8)玉山:應約今四川巴中市恩陽區玉山鎮。【回本文】
(9)堯:即「五帝」之一,陶唐氏的號。相傳為帝嚳次子,初封於陶,又封於唐,在位百年,有德政,後傳位於舜。【回本文】
(10)決:疏通水道。【回本文】
(11)盧保:開明氏,鱉靈的兒子,開明氏掌權後的第二位君主,別稱「蜀盧帝」、「蜀成帝」。【回本文】
(12)子䳏(ㄍㄨㄟˋ):杜鵑鳥。【回本文】
(13)開明尚:開明氏,開明氏掌權後的第九位君主。在位期間接受中原文化,立宗廟,去帝號,稱王,遷徙國都到成都,並仿效中原禮制建立了蜀國的禮樂制度。【回本文】
(14)五丁力士:五名大力士。丁,人、人口。【回本文】
(15)輒:即、就。【回本文】
(16)蜀王:該段所述此時的「蜀王」應為開明氏掌權後的第十二位君主─蘆子霸王。亦為古蜀國末代國君。【回本文】
(17)廣都樊鄉:今四川雙流區。【回本文】
(18)張儀:姬姓,張氏,魏國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戰國時代著名的縱橫家。提倡連橫,即秦國聯合其他諸侯國中的幾個,然後對抗其他的諸侯國,多次破壞了公孫衍的合縱,為秦惠王重用,後來亦就任秦國宰相,卒於魏國。【回本文】
(19)司馬錯:秦國夏陽(陝西韓城)人,學屬縱橫家,亦能領兵戰鬥。秦滅蜀戰役的統帥。【回本文】
(20)赤里街:今四川成都市舊城南大街。【回本文】
(21)少城:今四川成都市老城區西部。【回本文】
(22)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漢首都。【回本文】
(23)從:音ㄗㄨㄥˋ ,隨侍的人。【回本文】
(24)獵:探求、尋求。【回本文】
(25)褒谷:秦嶺古道褒斜道的西段。褒斜道是由褒谷到斜穀(自西向東,自關中至川西),穿越秦嶺的山間大道,乙太白縣的五裡坡(衙嶺山)為發源地。【回本文】
(26)笥:音ㄙˋ ,以竹、葦編成,用來放衣物或食物的方形箱子。在指「箱」的單位。
(32)顏色:姿色。【回本文】
(33)蓋:乃是、實在是。【回本文】
(34)精:精怪、神怪。【回本文】
(35)無幾物故:沒過多久人就過世了。物,特指人。故,死亡。【回本文】
(36)郭:城牆外再築的一道城牆。即外城。【回本文】
(37)梓潼:今四川綿陽市梓潼縣。【回本文】
(38)武陽:古地名,今四川眉山市彭山區。【回本文】
(39)蜀侯煇:秦滅蜀後貶為侯國的第二位蜀國君主。秦惠文王之子,但按照戰國時封君制度,他應為蜀王(秦滅蜀後的第一位蜀國君主)通之子,而蜀王通為原蜀王(秦滅蜀之前)之弟。【回本文】
(40)宕渠郡:今四川渠縣土溪鄉城壩村。【回本文】
(41)長人:身長特高的人。【回本文】
(42)禹:即大禹,姒姓,夏后氏,傳說名「文命」,夏朝第一代天子。【回本文】
(43)石紐:今四川北川縣。【回本文】
(44)坼副:剖腹。坼,音ㄔㄜˋ ,裂開、分開。副,應為「腹」的誤寫。【回本文】
(45)塗山:重慶境內塗山。【回本文】
(46)啟:大禹之子,夏朝第二代天子。【回本文】
(47)老子:姓李,一說姓老又一說姓利,名耳或貞,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稱為「老子」,生於東周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原屬陳國,今河南鹿邑縣),師從殷商末臣商容,於東周春秋時周朝守藏室(典籍收藏之所)任柱下史(掌管中央的奏章、檔案、圖書、計籍以及地方上報的材料的官職)。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隱居邢台廣陽山。其著作被人們廣泛稱為《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亦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回本文】
(48)關令:職官名。古代各關口所置的令丞,負責稽查行人及控制往來交通。【回本文】
(49)尹喜:字公度,一說為關尹。天水人,周昭王時為函谷關令。函谷關,故址在豫西靈寶縣舊城西南,與雁門關、仙霞關、劍門關並稱中國四大古關口。【回本文】
(50)青羊肆:成都附近的青城山的道觀,始建於周朝,後改名青牛觀。【回本文】
(51)李冰: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戰國時代秦國水利工程專家。主建都江堰。【回本文】
(52)石犀:石刻的犀牛。古代迷信,以為將此物置於岸邊可鎮壓水怪。【回本文】
(53)湔氐道:今四川松潘縣一帶。【回本文】
(54)闕:音ㄑㄩㄝˋ ,古代宮門外兩邊供瞭望的樓臺,中有通道。【回本文】
(55)宣帝地節中:漢宣帝劉詢地節年中。地節,宣帝的第二個年號,西元前69年至西元前66年。【回本文】
蘆子霸王的「五丁開山」傳說,成為秦國滅蜀的關鍵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