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福建簡介(大陸&金馬)

Updated: Dec 28, 2023

  福建,簡稱「」。位於華南,北鄰浙江,西連,東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


  「閩」最早見於《山海經》中的《海內南經·卷十》:「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而福建有過「七閩」、「八閩」之別稱,現習慣稱「八閩」。


  「七閩」最早見於《周禮·夏官·職方氏》,書上記載:「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郫、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七閩」起初專指周朝時散居在今福建和浙南的七支為圖騰的閩族後裔部落。


  「八閩」則是因宋朝時稱為「福建路」,下轄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州6州及邵武、興化2軍,共計8個同級行政機構,因而得名。


  福建在上古時代原為越族人的屬地,春秋戰國之越國也是該地政權。越人善於駕舟行筏、有「斷髮紋身」的習俗。


  秦朝在福建設置閩中郡,漢朝初時(前202)則封越王勾踐的後代無諸為閩越王,封福建為閩越國,其形式為中原之藩屬國。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漢軍佔領閩越國,直接納入大漢版圖


  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在今福州市設侯官縣。魏晉南北朝時之南梁(502─557),建安郡先後分設為晉安、建安、南安等3郡。


  漢人移民有8個姓氏:林、黃、陳、鄭、詹、邱、何、胡隋朝時廢三郡置泉州,後又改為建安郡。唐玄宗開元21年(733),設福建經略使,始出現「福建」之名。

從戰國至漢武帝的「閩越國」

中共政權下的大陸福建

兩岸福建分治圖(網友「羅逸仙」製


  福建全省土地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清聖祖康熙22年(1683)至德宗光緒11年(1885)曾經一度達到最大面積約15萬以上(含當時尚未獨立建省的臺灣)。


  民國38年(1949)「第二次國共內戰」以後,中華民國政府守住僅存至今的「馬祖列島」、「金門群島」、「烏坵嶼」。


  我方省政府(省會)從福州市遷至金門縣(今實體機關為「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管轄面積僅180.4560平方公里


  大陸福建皆為中共政權所佔據,福建自此成為唯一兩岸分治的省份,概念上為中共之「大陸福建」與我方之「金馬福建」。


  當年福建內陸於民國38年10月17日淪陷之際(共軍攻佔東南廈門市),亦有省民跟隨中央政府遷臺


  例如臺南一帶知名的歷史學者黃典權老師(於民國81年逝世)正是福建漳州龍溪縣人;兩位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先生、陳冲先生籍貫均為福建,江為漳州、陳為福州


  在民國34年(1945)臺灣光復之初,也已有福建人遷來:如華人基督教界頗具影響力的傳道人吳勇長老(於民國94年逝世),為廈門人,光復時被派到臺灣接收日本人的財產


  參與「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的著名作家兼編劇「小野」李遠先生,其父母是福建的客家人:父親李琳為武平人,加入臺灣省訓練團任課務科科長,參與臺灣接收工作;母親則是連城人


  還有清朝名官沈葆楨、林則徐後人沈呂巡先生(於民國112年逝世)籍貫為福建林森;「三金影帝」吳朋奉先生(於民國109年逝世)籍貫為福建詔安香港國際巨星成龍大哥的妻子「一代玉女」林鳳嬌小姐祖籍為福建泉州


  民國79年(1990),據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對臺閩地區(自由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籍貫為福建省的人數為41萬4,163人,佔「非臺灣省籍」2,69萬5,080人口中的15.4%

福建在臺的外省後代

臺灣基督教長老吳勇先生,為廈門人

知名作家「小野」為福建客家人出身


  大陸福建占全國的1.3%。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地丘陵面積約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90%


  該地氣候區域差異較大,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複雜多樣利於發展農業多種經營,所謂「八山一水一分田」。


  省內有閩西、閩中呈「兩大山平行」地貌,閩西山帶以武夷山脈為主,斜貫閩、贛兩省,長約530公里,平均海拔1,000公尺


  最高峰黃崗山海拔2,158公尺,位於武夷山市西北部,是大陸東南地區最高峰。閩中山帶從北至南分為鷲峰山脈、戴雲山脈、博平嶺

福建氣候圖

福建土壤區圖

福建地形圖


  大陸福建海岸地貌格局以多海灣、多半島的曲折海岸線為主體。


  閩江口由於山地逼近海岸,平原窄小;閩江口以南有較大的沿海平原,如福州平原、興化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且廣泛分布海蝕紅土台地


  閩東南沿海地帶是省內耕地集中區,亦是大陸福建經濟文化最為發達地區。而省內城市間往來在過去往往要經水路來達成。


  境內閩江、晉江、九龍江下游沖積而成的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泉州平原、興化平原

中共福建之省會:福州市

武夷山脈的黃崗山

我方福建省會「金門」之省大樓,現為金馬聯合服務中心使用


  金馬福建又稱「金馬地區」,分為「金門」(含烏坵嶼)、「馬祖」(現以「連江縣」為名)。


  截至民國109年(2020),金門人口13萬9,804人、連江13,045人,我方福建省總人口現約15萬人


  金門群島面積151.6560平方公里,由金門本島(大金門)、烈嶼(小金門)、大膽、二膽、獅嶼、猛虎嶼、草嶼、後嶼、東碇島、復興嶼等12個大小島嶼組成,由我方福建省金門縣政府管轄。


  金門島形中狹,東西端較寬,誠如金錠狀。島內最古老的地層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土壤以砂土、紅壤土為代表。


  由於金門土質貧瘠,年降雨量稀少,分佈不均,僅適宜旱作雜糧,如高粱、甘藷、花生、小麥及部份蔬果栽培,其中高粱、小麥供釀造高粱酒之用


  該島四面環海,漁業發展以近海漁撈、淺海養殖為主,內陸養殖為輔。目前闢有專用漁港三處:分別為新湖、羅厝、復國墩


  此外,閩式建築充斥著金門,而位在金城鎮西南的莒光樓,建於民國41年(1952),以中式古典建築的規模,且不失新意的比例調整、形式轉化,呈現雄渾氣勢,展現「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戰地精神。


  還有太武山巔有一塊刻有「毋忘在莒」四字之大石,乃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於民國41年(1952)1月巡視金門時所題,旨在提醒前線軍民,毋忘在大陸之恥

我方自由地區金馬福建:金門縣(省會)

金門莒光樓

金門太武山的「毋忘在莒」

釀產金門高粱的金門酒廠


  馬祖列島面積29.6平方公里,主要由南竿島(馬祖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莒島(東犬島)、西莒島(西犬島)、東引島、西引島等36個島嶼、礁嶼組成,由我方福建省連江縣政府管轄。


  相傳宋朝福建湄洲的孝女林默娘(人稱「媽祖」),為救父兄而溺斃,其遺體漂流至南竿島,故而得名「馬祖」。


  此外,南竿島福澳村西南方的「枕戈待旦紀念公園」為馬祖的精神地標,福清嶺上五樓高的長方體建築物所標榜「枕戈待旦」。


  此為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於民國47年(1958)7月巡視馬祖防務時,為嘉勉馬祖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而親筆所題,再經放大,闢建而成,與金門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共享盛名,意義非凡


  馬祖島形多谷地、灣澳,海岸地區花崗質岩石,受風化、波浪侵蝕作用,多崩崖、險礁、海蝕洞、海蝕門等地形,部分灣澳地區經過沖積、堆積形成沙灘、礫石灘、卵石灘,唯有東引沒有沙灘


  馬祖不少閩式美食,例如:清蒸黃魚、淡菜、筆架、東莒光蛤、魚麵、黃金餃(地瓜餃、甘包)、蘿蔔絲餅、紫菜、繼光餅、麥蔥(馬蔥)等佳餚。


  馬祖還八八坑道高粱、東湧陳高、老酒、紅糟、米醋、馬祖酥、芙蓉酥、金銀花茶等特產。


我方自由地區金馬福建:連江縣(馬祖)

馬祖福清嶺的「枕戈待旦」


馬祖佳餚:東莒光蛤

馬祖的八八坑道高粱

馬祖的東湧陳高

馬祖土產:馬祖酥


  福建位於東海、南海的交通要衝,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明朝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兼具海洋、農業的文明色彩。


  當地人亦往往熟識水性,並深具犯難之冒險精神,福建人勇於出海開墾,堅毅悍強,可謂拜這塊寶地之特殊環境磨練所致。

中華民國福建省之省徽


民國104年福建省政府之簡報


中華民國福建省政府的故事

376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