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萬里長城:長城上的烽火臺

Updated: Dec 31, 2023


用狼煙示警的烽火臺


  從漢朝開始,在長城沿線,每隔5公里便會造一個碉堡,平時堆放木柴或容易燃燒的東西,一碰到有緊急情況,就點火竄上天空,作為信號,叫做「烽火」。


  烽火常常用曬乾的狼糞作為燃料,所以又叫「狼煙」。古時候的人認為狼糞形成的煙不會遇風就散,可以直線上升。狼煙通常都在白天點,到了晚上就點火光


  烽火臺的旁邊設有哨兵宿舍,以便隨時看守。由於目標顯著,也成為黃沙大漠過客的方向指標,好像海上的燈塔。


長城上可暸望、射箭的哨樓


※《民國志》補充:

  烽火、狼煙,也可稱「烽燧」、「狼燧」。白天燃燒沾糞的柴草釋放濃煙來表達訊息,為「」;夜裡則燃燒加有硫磺和硝石的乾柴,使火光通明,以傳遞緊急軍情,為「」。


  我國歷史上有關烽火的著名事件,是《史記》中記載周幽王為求褒姒一笑的「烽火戲諸侯」,不過從民國97年(2008)7月由大陸地區之北京清華大學校友趙偉國捐贈給母校的《清華簡》,在民國101年(2012)整理竹簡的時候,發現其記載與「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有所出入,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的劉國忠教授更認為其並非史實。

南一教學資源光碟:單元1-3 中國版「放羊的孩子」(烽火戲諸侯)


◎參考書目● 簡松村(1989)。《華一兒童知識寶庫:歷史篇》。臺北:華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