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四‧八傘兵節

Updated: Apr 9


傘兵進行曲

  傘兵(英語:Paratrooper)顧名思義,乃接受過跳傘訓練士兵,一般作為空降部隊一部分來行動,主要是以空降到戰場為作戰方式,其特點是裝備輕機動性高兵員精銳。而傘兵通常獨立建制師級旅級,直接隸屬於軍團一級更高級別指揮機構。由於傘兵是由飛機運送,故世界各國對於該部隊歸於空軍或陸軍,也有不同的作法。


  我國將傘兵(空降兵)列入陸軍管轄,而載運的飛機則屬於空軍。此可追溯至民國31年1942),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美國英國蘇俄四國結合為同盟國,我國因應抗日戰爭且基於盟軍戰略反攻的需要,於陪都重慶開始籌備傘兵學校訓練陸軍士兵跳傘

蔣中正先生促成我國第一支傘兵部隊
蔣中正先生促成我國第一支傘兵部隊

美國的陳納德(1893.09.06 - 1958.07.27)建議我國建立傘兵


杜聿明將軍編列我國第一支傘兵


  國民政府主席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上將(後任第八代總統)正式接受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司令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少將的建議,批准成立中國第一支傘兵部隊,於民國33年(1944)1月1日,於雲南昆明成立傘兵第一團,授命當時駐當地之第五集團軍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總司令杜聿明將軍(後遭共軍俘虜,民國70年病逝於大陸北京)負責編組督訓,於昆明北郊崗頭村永豐寺成立。


  傘兵部隊首任團長李漢萍將軍(湖南長沙人,黃埔軍校六期、陸軍大學十五期畢業,後調任第二兵團少將參謀長)兼任,副團長是第五集團軍司令部科長簡立上校(民國34年春調任駐印軍汽車兵團少將團長),繼任副團長喬九齡上校(黃埔軍校四期,陸大將官班畢業),團附鍾明達中校,團附姜鍵少校。該隊建制上直屬軍政部,但因人事補給、訓練等均由第五集團軍掌理,故實質上為第五集團軍直屬部隊此時國軍傘兵部隊之規模始稍具雛形;然為保密考量,對外代號稱為「鴻翔部隊」。



  鴻翔部隊成立之初,由於缺乏裝備及訓練器材,除了一般步兵基本戰鬥訓練外,只能著重於體能、戰技的加強;後經派員赴湖南衡陽等地招考一批熱血青年,始充實傘兵新血輪。這批學生在爾後爭取美方正式裝訓中國傘兵歷程中,肩負重要任務,均能圓滿達成。該團下設3個步兵營,第一營營長初為鍾明達中校,後為鄧紹華中校;第二營營長先後為張致忱中校、喬九齡中校、李海平中校;第三營營長為呼保佑中校(後第三營因美軍顧問團之建議而裁撤)。


  直到民國34年19451月,傘兵第一團在美軍顧問團的建議下,由連營制改為隊制,並開始由美軍協助裝訓傘兵,至此,中國傘兵部隊的建軍才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美軍擬正式裝備訓練中國傘兵,美方人員亦由總部美軍顧問組戰略情報局作戰組,OSSOG)調度,但美方對我國官兵接受傘訓及戰技能力存疑,故決定先予測試美方每天派遣部分官士攜帶爾後編隊所使用之武器,由我國調派官兵參加訓練、考核、測試,至3月底認為成果很好,始正式決定裝訓中華民國傘兵部隊


  中美兩國共同研擬傘兵突擊隊編制事宜,經過一整天反覆演練、測試,始決定編制裝備表。其戰鬥特性為降落敵軍後方要點,實施突擊、破壞、襲擾,以牽制敵人兵力,而使中國大軍攻擊順利推進,而非空降敵人陣前進行正面戰鬥,整隊編足員額含華美官兵約180人



  同年4月8日,為了配合盟軍反攻,將傘兵第一團擴編為陸軍突擊總隊,以李漢萍突擊總隊司令,以榮譽第二師第五團少將團長張緒滋調任突擊總隊副司令,以喬九齡上校參謀長。此時編制由3個營改為20個突擊隊。由於淘汰士兵較多,又成立2個補充大隊各轄4個補充中隊一至十八隊突擊傘兵十九、二十兩個隊為情報隊。每隊160人下有6個分隊一、二、三分隊步兵分隊轄4組,每組12人),四分隊30重機槍分隊五分隊60迫擊砲分隊六分隊爆破分隊。共3,200餘人井慶爽姜健李海平潘榮輝段超群分任一至五隊隊長第六至二十隊兵源,則由駐防昆明附近之青年軍第二○七師官兵中擇優編撥。陸軍突擊總隊正式擴編的同時,我國也成立傘兵學校接收武器裝備,始正式具備作戰能力


  日軍投降前夕,我國傘兵首度投入實戰:7月12日凌晨3時,14架C-47運輸機從昆明的呈貢巫家壩機場編隊起飛,第一隊隊長井慶爽率隊降落廣東開平,除事故亡一人外,180名傘兵安全著陸,由於著陸地點沒有日軍,傘兵很快完成集結並進入蒼城鎮潛伏。當時的蒼城為國民政府開平縣政府所在地。開平日軍聞訊後進剿,傘兵避實就虛,迅速轉移,在敵占區展開了遊擊戰,一度打到了新會縣,7月底又折向北方,進佔了羅定縣8月3日夜傘兵第1隊從羅定向縣城以北40公里處的西江南江口移動


  南江口駐有日軍一個小隊及偽軍一個連,激戰至午時。當江北德慶縣日軍軍過江增援時,傘兵隊主動撤退。此役國軍傘兵陣亡三人,負傷五人,日軍及偽軍傷亡人數約為二十餘人。日軍編組特遣支隊約三千人,前往羅定,準備捕捉國軍傘兵。井慶爽隊長鑒於眾我寡且身處敵後,決定進入山區,準備遊擊作戰。所幸不久日軍投降,突擊總隊第一隊距廣州最近,遂成為中國軍隊進入廣州接受日軍投降,受第二方面軍司令張發奎將軍(民國69年病逝於香港)指揮。 依照中華民國傘兵退役軍官羅吉倫先生表示:根據陸軍突擊總隊第一隊戰鬥要報中記載,空降羅定陣亡官1士兵3員、失蹤1員、受傷7人


張發奎將軍曾指揮傘兵於抗戰末期作戰


王耀武將軍曾指揮傘兵於抗戰末期作戰


  民國34年7月17日,第二大隊大隊長林樹英上校,率第八、九、十等三隊,總兵力700餘人,昆明空運柳州(該市於6月29日光復),於24日抵達平南縣,31日增援之友軍第十三軍第八十九師二六五團抵達,第二大隊與友軍會合後,8月3日突擊總隊第二大隊奇襲日軍丹竹機場,國軍不及追擊,使日軍安然撤離。是役,日軍傷亡約百餘人,突擊隊陣亡軍官3員、譯員1員,士官兵19員,另負傷官兵25員。但今中共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存檔資料作戰詳報記載:「突擊第二大隊上校大隊長林樹英率領第八、九、十等三突擊隊於七月十八日宜良火車運輸至呈貢起飛赴柳州兼程東下該大隊廿四日抵達平南。」


  同年7月27日,第二隊隊長姜鍵中校率173人空降於衡陽縣西北羅洪廟。歸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後遭共軍俘虜,民國57年病逝於大陸北京)指揮,襲擊及破壞該區內日軍後方水陸交通,並偵查地形。幾天後,傘兵們在衡寶公路上伏擊日軍運輸隊,斃敵6人,毀車3輛,在地方武裝配合下,8月5日發起對台元寺鎮日軍據點的攻擊,重創日軍後,傘兵撤出戰鬥,此役傘兵犧牲4人(據考其中三員為周劍敵、楊本芳、章峰,一員不名)、負傷10餘人。但是後來經羅吉倫先生與抗日史研究者許劍虹先生兩人訪談參戰老兵,並考證檔案資料,是役陣亡官兵:為二分隊長周劍敵上尉,黃埔16期畢業;二分隊下士孫根長,火箭筒射手,浙江人;一分隊下士章峰,機槍射手,廣東梅縣人,南洋華僑回國參加抗日作戰。另一位佚名。天兵忠靈祠陰刻楊本芳陣亡是錯誤的,楊本芳是臀部中彈後送昆明治療,並未在是役中陣亡


  抗戰勝利後,在大後方昆明的突擊總隊第三、四大隊8月20日擔任先頭部隊進駐南京接受汪精衛政權各政府機關、設施,並著手準備日本無條件投降典禮,擔任會場禮兵,並至日本押解戰犯陳公博(汪精衛政權第二號人物)返華受審。


汪精衛政權第二號人物陳公博遭我國傘兵押解


  民國34年冬,除軍官隊外,突擊總隊各大隊在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的指揮下,參加了解除龍雲(後投共,民國51年病逝於大陸北京)職務的戰鬥。因為突然襲擊,戰鬥只幾個小時雙方均無重大傷亡。隨後傘兵投入「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作戰:傘兵司令李漢萍被杜聿明調任為東北九省保安司令長官部副參謀長,馬師恭接任司令(黃埔一期生、陸大特六期,第五軍少將副參謀長,軍政部戰車員兵整補處少將處長,陝西籍,民國62年逝世於臺灣),張緒滋仍任副司令。不久,傘兵一大隊二、三、四中隊二大隊八、九、十中隊6個隊分批空運東北,進駐沈陽北陵機場,擔任杜聿明的「東北九省保安司令長官部」及其本人的警衛部隊


  民國35年19463月15日,陸軍突擊總隊改稱傘兵總隊,改歸空軍總司令部周至柔先生(民國75年病逝於臺灣臺北)指揮。整編後傘兵編制為:總隊部四個傘兵大隊(大隊轄大隊部及五個中隊)、一個補充大隊轄大隊部及四個中隊)、及特務隊、通信隊、輜重隊、情報隊等直屬單位。同年6月,傘兵總隊率7個隊昆明崗頭村出發,經貴陽、長沙、武漢到達南京,進駐中華門外岔路口營房(傘兵基地)整訓。其中補充大隊南京大校場擔任警衛軍士隊岔路口訓練,其餘部隊於3月底調往寧、滬駐防歸第三方面軍無錫指揮所主任陳大慶中將(民國62年病逝於臺灣臺北)指揮

周至柔將軍曾於第二次國共內戰指揮傘兵總隊
周至柔將軍曾於第二次國共內戰指揮傘兵總隊

陳大慶將軍曾於第二次國共內戰指揮傘兵總隊


  傘兵總隊擔任京滬鐵路警戒,司令部進駐蘇州馬師恭兼任陽澄湖清剿指揮官兼蘇州城防司令,司令部及各直同隊駐蘇州城附近。第一大隊井慶爽部調東北沈陽擔任北陵機場警戒,歸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指揮。 傘兵第三大隊的5個隊駐鎮江、常熟傘兵第二大隊的六、七隊及傘兵五隊進常州、丹陽傘兵第四大隊的5個中隊駐蘇州、崑山、嘉定、南翔年底,傘兵撤回岔路口整訓


  民國36年1947,傘兵第四大隊十六、十七、十八3個中隊,擔任太湖區城柔山金壇一線清剿任務3月撤回南京3月中旬,傘兵補充大隊4個中隊傘兵五隊車運西安機場,歸胡宗南先生(民國51年病逝於臺灣北投)指揮,計劃空降偷襲延安但未實施。我國後以傘兵總隊為基幹編成第三快速縱隊。轄傘兵第二大隊五、六、七隊,傘兵第三大隊5個中隊;傘兵第四大隊5個中隊司令部直屬中隊;配屬榴彈砲團、山砲兵營、戰車連(趙志華部,但豫東戰役時因調度不及未納編參戰)、裝甲兵連(蔣緯國部)、以及戰防砲連迫砲連、工兵連、人力輸送團全團三個營、1,400人)、汽車3團有美式十輪、六輪軍用卡車320輛左右)、空中支援大隊5月20日左右,第三快速縱隊在南京市郊湯山,組織了一次陸空聯合演習。5月下旬,快速縱隊主力進駐徐州,在雲龍山宿營,大部分人員在徐州體育場住帳篷負責以徐州為中心150公里內應急機動作戰



胡宗南將軍曾試圖空降偷襲延安的共匪


  民國37年19481月,馬師恭調升整編第88師師長,3月1日傘兵總隊改稱陸軍傘兵司令部,副司令張緒滋升任司令,改為營團制。轄司令部、訓練處、新聞處、傘兵團(團長先為張信卿上校,後為井慶爽上校)、輕裝備團(團長郭志持上校)、補充團(團長劉農畯上校),以及搜索營、工兵營、輜重營、通信連、衛生隊、及野戰醫院等直屬單位。傘兵三團返回南京岔路口傘兵基地分別前往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招考新兵


  同年6月中共華東野戰軍三縱、八縱攻占開封,全殲國民革命軍整編第六十六師,國軍主動發動豫東戰役,以黃百韜、邱清泉、區壽年3個兵團分路合擊開封企圖圍殲華東野戰軍張緒滋率快速縱隊7,000人參加戰役6月27日第三快速縱隊與共軍一接觸,即從通許、尉氏回縮向整編第七十五師沈澄年部靠攏。快速縱隊司令部及直屬部隊駐守帝邱店,傘兵一團展開於帝邱店東南,傘兵二團展開於帝邱店東整七十五師在帝邱店以東,獨立新編第二十一旅在整編第75師左翼


  經五晝夜之激烈戰鬥,至7月2日整七十五師與獨立第二十一旅被殲當晚區壽年的兵團部也在龍王廟被消滅。共軍轉而猛攻帝邱店,經過一夜激戰,傘兵第一團陣地被突破,傘兵第二團一個營前往增援,拼死頑抗至3日拂曉,傘兵第二團也被分割包圍,經過白刃戰,傘兵二團團部首先被殲,堅持至7月3日中午,黃百韜兵團、胡璉兵團長、邱清泉整編第五軍從帝邱店以東、以南對野戰軍合圍。華東野戰軍撤出戰場轉移。傘兵司令部、各直屬營及傘兵第一團、第二團殘部得以倖存上校第二團團長郭志持及中校團附陣亡,兩名中校營長被俘,二團中校副團長李海乎及二營中校營長張光湯逃出,傘兵第一團上校團長張信卿受傷,上校總隊副參謀長羅國英失蹤。死傷俘2,000餘人


  8月,我方取消第三快速縱隊番號。原有配屬部隊被調走,恢復傘兵司令部原有的3個團、5個直屬營建制。於8月15日,全部調回南京整訓。到9月底,傘各部隊均按編制裝備齊全開始訓練。11月徐蚌會戰開始之後,傘兵總隊改駐蕪湖,擔任江防守備。傘兵一團、二團奉命開赴皖南貴池、銅陵一帶,擔任「清剿」任務。傘兵三團三營駐防大校場機場,井派該營八連擔任在淮海戰場上空投彈藥、給養、藥品、器材任務曾派兵攜帶陸空聯絡點台空降,送給邱清泉部隊12月6日,返回南京,擔負首都衛戍任務


湯恩伯曾於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成立傘兵砲兵營


  民國38年1949,傘兵移防上海,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民國43年病逝於日本)由上海警備旅撥出兩個連,成立傘兵砲兵營。同年2月,傘兵總隊傘訓處奉命先移駐臺灣,負責市區警衛勤務並清剿日安、灌口間南山店附近之叛亂勢力3月1日奉國防部之命令,改番號為「空軍傘兵司令部」,隸屬於空軍總部,仍由張緒滋將軍擔任司令;補充團改編為傘兵第三團3月23日,傘兵一、二團從上海移往廈門第三團從上海移駐福州第1梯隊為司令部、第1團及部分直屬部隊第2梯隊為第2團及部分直屬部隊第3梯隊為第3團和傘兵司令部的軍械處。每個梯隊出發時間相隔5至7天,預定3月份撤完


  4月13日14時傘兵第三團及傘兵司令部第一團、第二團共2,500餘名官兵乘招商局中字102號戰車登陸艦離開上海黃浦碼頭。登陸艦南下福州時,在中共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在三團團長劉農畯(中共地下黨員,畢業於國民黨通信兵學校,陸軍大學。原第五軍通信營長,傘兵總隊參謀主任)與姜鍵副團長、李貴田團附兼航行指揮官(黃埔十五期,第五集團軍總部少校參謀,傘兵補充隊副隊長)率領下,登陸艦行駛到嵊泗列島東北部花鳥山島以東海面上,劉農畯於14日16時向團內宣布投奔中國共產黨4月15日晨8時抵達連雲港。同年6月,整訓後的傘兵第3團正式改編為中共「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傘兵訓練總隊」;後該部隊先後被編入解放軍空軍陸戰旅、「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第四十三師」。後來,姜鍵副團長在熟人的相助下,自大陸淪陷區脫出返臺,後官拜上校退伍


  6月底至7月初,傘兵總隊奉命轉進臺灣,第一團及直屬單位分3批由廈門轉進來臺,先後駐防高屏一帶,駐守屏東空軍基地整訓9月第二團由廈門歸建。至此,除第三團外的傘兵部隊全數來臺。11月1日,傘兵總隊易名為「空軍傘兵總隊司令部」,由黃超將軍擔任司令;直至民國39年19505月1日奉令歸隸陸軍總部改稱陸軍傘兵總隊司令部。9月復名為空軍傘兵司令部民國40年1951)2月16日又改屬陸軍總部指揮,並改陸軍傘兵總隊,下轄四個大隊



  民國41年195210月10日陸軍傘兵總部與游擊傘兵總隊在屏東併編,仍沿用陸軍傘兵總隊編制,直屬於國防部。首任總隊長為顧葆裕中將,副總隊長為趙位靖上校。民國42年19535月游擊傘兵總隊原有4個大隊,全隊自臺灣省屏東縣屏東市北遷桃園龍潭後,合併編成兩個教育大隊共約2,000餘人,改稱游擊傘兵總隊。同年7月15日,國軍發起遷臺以來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的反攻作戰——「東山島戰役」。


  第一大隊抽調487名傘兵參加戰鬥,在該島北部海岸空降,計劃占領與大陸之間聯繫的東山島八尺門渡口,傘兵著陸後攻陷渡口,但渡口浮橋已被共軍回收回彼岸,共軍第一波登島援兵31軍91師272團3營、第二波登島援軍4野41軍121師361團3營、122師與3野27軍的一個團利用收回的浮橋登陸八尺門,傘兵部隊的彈藥因分兵掃蕩八尺門週遭共軍與攻堅410高地,加上阻擋共軍登陸下,彈藥已接近消耗殆盡


  當時傘兵堅守八尺門渡口已8小時又30分仍不見陸軍134團前來會師,而原先預定於八尺門附近登陸,掩護傘兵撤退的陸戰隊支隊亦沒有依計畫前來。傘兵指揮官李厚圻少校遂決心下令主動突圍、轉進與友軍一三四團會師。傘兵戰後報告:返航時含負傷官兵170員,此役陣亡183人,失蹤71人。該次作戰初期,傘兵部隊完成目標佔領、掃蕩殘敵、毀敵輜重等候增援,可惜陸軍與海軍陸戰隊主力後援不及,傘兵彈藥用罄、防線崩潰


  民國47年19583月1日,桃園龍潭成立「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由易瑾將軍擔任司令,隸屬國防部,下轄第二及第三特戰總隊,負責執行山地作戰、水域作戰、小部隊游擊戰假想敵訓練特種作戰任務;至7月1日始歸隸陸軍總部。同年8月,福建省金門縣爆發「八二三砲戰」,共軍砲轟金門,空降部隊配合大規模空投作業,執行前線彈藥與糧食補給,並有夜間出勤架次多達數十次的紀錄,直至10月7日共軍暫停砲擊為止,總計共投物資169萬5,400餘噸


  民國48年1959)起,空降部隊展開以演訓為主的繁重活動。民國52年1963),中美聯合執行「天兵演習」更創下建軍以來規模最大的演習,共出動75架C-46運輸機2,300名傘兵民國52年1963),經美軍顧問團協助,成立具高空跳傘、滲透作戰能力的「神龍小組」,除平時國慶重要活動以精湛的操傘技術表演,戰時更執行敵後襲擾及擔任特種情報蒐集等重大任務。


  民國54年1965),我方成立「陸軍空降司令部」。民國56年19676月16日,以「陸軍空降司令部」所屬骨幹,擴編為空降第一旅(旅長:李明萱),由空降部隊三個空降步兵營、一個砲兵營改編而成。與空降第二旅(旅長:陸少俠),由空降部隊兩個空降步兵營、一個支援營改編而成。



民國100年(2011),「神龍小組」成員於陸軍湖口營區展示跳傘表演



  民國61年19723月14日空軍第439聯隊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實施陸空協同空降作戰演習,執行「青河七號演習」,當時空軍第20大隊第6中隊奉令派遣機號3117C-119運輸機,搭載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特戰三總隊第14大隊第17大隊官兵33員,當日下午13時17分,運輸機飛抵現今新北市五股區觀音山上空,因故失事,墜毀於華富山、今觀音山一部,全機人員不幸殉難。


  民國63年1974),「陸軍空降司令部」與「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合併,改編成立「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由言百謙將軍(民國98年逝世於臺灣)擔任司令,下轄4個特戰總隊(31、42、63、24)、2個空降旅及特戰學校


蔣經國先生奠定「山隘行軍訓練」的特戰部隊傳統
蔣經國先生奠定「山隘行軍訓練」的特戰部隊傳統

  民國64年1975蔣中正總統逝世。中共解放軍喊出300公里拉練、300公尺遇硬(衝鋒發起),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後任第十代總統)指示國軍研究對策,特戰四總隊由時任特戰中隊長的帥化民先生策劃500公里野營山地遊擊戰),勘察提報後銜命出發,時當10月秋颱將至,部隊由小格頭穿山翻越基隆山區,循北海岸宜蘭羅東土場上棲蘭山,越過司馬庫斯,走中央山脈新竹竹東錦屏出山,再走大溪回小格頭,21天行軍五百公里,其中有19天下雨,還晝伏夜行,身無英寸縷是乾的,另帶著基本武裝外,每人加帶4磅TNT炸藥、4發60砲彈、6公斤糙米、自炊的鍋瓢碗盆,每人將近40公斤負重。自此成為我方特戰部隊訓練傳統,每年均以營級單位排定訓練流路、偵察行軍路線,實施山隘行軍,並結合演習想定實施戰術作為與操課


  民國68年(1979)4月至民國69年(1980)3月,「特戰學校」與「空降訓練中心」併編為「空降特戰訓練中心」。而民國68年10月1日將「陸軍航空指揮部暨航訓中心」編配至「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


  民國69年間,我軍還納編合併偵搜中隊特勤連潛龍排,組成特種勤務中隊。以執行反突擊、反劫機、反劫持、反破壞警備治安任務為主。首任隊長為前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黃海彬中將。另陸軍空降獨立第53旅後續於臺南知母義步兵基地整編,移防至臺中清泉崗營區成立憲兵第206指揮部(327營至332營)。


我國的空降特戰部隊


  民國75年19865月3日,陸軍空降特戰獨立第62旅步兵第四營第二連奉令執行「嘉賓演習」,演習中兩架UH-1H直升機在空中碰撞失事,機上16位空特官兵不幸殉職民國76年19875月13日,國軍特戰部隊首次使用C-130H運輸機進行2,000英尺空降試跳,自此C-119運輸機逐步不再使用於空降訓練。


  民國76年198711月29日 臺東岩灣監獄爆發了我方中央政府退守臺灣以來最大的囚犯集體大暴動空降特勤隊首度與友軍憲兵特勤隊、陸戰特勤隊聯手鎮暴12月,臺東綠島監獄發生暴動,由空降特戰獨立第71旅步兵第三營攻入監獄鎮壓暴動,從此空特步兵營定期輪調進駐綠島,必要時轉為鎮暴部隊兵力,至民國82年(1993)交接防務予憲兵部隊。


  民國79年19909月至10月20日,國防部計劃護衛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聖火登島釣魚臺列嶼宣示主權,以當時全國軍受測第一名,擊敗憲兵與海軍陸戰隊等友軍的陸軍空特獨立第62旅步兵第四營第五連為主體,組成漢疆突擊隊,執行「漢疆演習」。計畫針對釣魚臺列嶼實施機降,清除日方燈塔與建築物,插上中華民國國旗宣示主權。後傳言遭當時第十一代總統李登輝先生喊停,但李總統否認有此計畫

李登輝總統疑似喊停釣魚臺「漢疆演習」計畫
李登輝總統疑似喊停釣魚臺「漢疆演習」計畫

(可左右滑移觀閱)



  民國80年1991) ,因應國軍精實案,納編高空排,改編為「高空特種勤務中隊」,增加三棲滲透能力特攻作戰訓練民國86年(1997)10月30日,在桃園龍潭陸航基地展示空中騎兵旅實驗編裝民國88年(1999)10月1日,因應國軍精實案裁撤空降71獨立旅與空降62獨立旅,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改編成為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改以航空兵為主體,將部隊區分為三個空中騎兵旅原航空兵與71旅、62旅所屬營混編)與一個特戰旅原空降62獨立旅與空降71獨立旅併編),由遼北籍賈輔義中將擔任司令,下轄2個空騎旅、1個特戰旅、航空(飛行)訓練指揮部、空降訓練中心、特戰訓練中心


  民國95年20063月1日,因應國軍精進案以及《國防部組織法》規定,航空特戰司令部改制為「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陸軍101兩棲偵察營由陸軍司令部直屬部隊改納編至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直屬之營級單位「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兩棲偵察營」,也和其高空特勤隊軍官士官幹部交流輪調等,以互相了解其單位屬性。


  民國96年20071月1日,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所屬特戰第862旅改制為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指揮官為孟慶宇少將,下轄特種作戰第862群、特種作戰第871群民國101年(2012)11月23日特戰第862群特戰第三營實施為期18天山隘行軍訓練訓練成效卓著。由時任陸軍司令李翔宙二級上將頒授榮譽旗旒為國軍營級單位首次獲頒民國102年(2013)1月1日,因應國軍精粹案,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所屬的特戰第862群及特戰第871群裁撤,並直接下轄5個特戰營


民國101年,陸軍步兵學校營區開放活動


民國102年,裝甲兵學校營區開放活動


  民國107年(2018)12月14日,國軍107年狙擊手競賽,陸軍特戰指揮部分別拿下國軍狙擊手競賽第1、2類團體組冠軍個人組第2名的優異成績。民國108年(2019)3月13日特戰第四營執行陸軍首次濱海城鎮要地行軍,有別於傳統山隘行軍主要以控領關節要點,以及山地叢林作戰為主,濱海城鎮要地行軍一方面是依據「濱海決勝,灘岸殲敵」防衛作戰指導,另一方面也驗證特戰部隊,在濱海城鎮戰環境的作戰能力。


  同年4月1日特戰第四營完成為期20天、總長500公里濱海城鎮要地行軍,期間橫跨嘉義、雲林、彰化、臺中、苗栗、南投6個縣市,過程中結合當地特性,分別執行包括限制空間戰鬥、應用射擊、重要目標防護應援、災害防救、水域作戰人力、動力操舟等訓練科目,部分還會搭配陸航UH-60M黑鷹直升機進行空中突擊任務,以快速繩降、機降方式,迅速朝目標區挺進,20天內要進行的訓練項目不少,完訓後獲頒「COAST URBAN OPNS」榮譽臂章,肯定官兵行軍期間的努力。


  9月5日特戰第五營展開為期21天、總距離550公里的「戰術任務行軍訓練」,橫跨桃園、宜蘭、基隆、新北及臺北等5縣市,全程以「想定結合敵情、現地實兵演練」方式,結合環境地形納入各類課目,驗收部隊作戰指揮、兵力運用,以望能達成訓練目標,以提升特種作戰能力。如今我方傘兵部隊的訓練方向,以防衛大陸地區的中共軍隊犯臺為主


  從大陸時期到臺閩時期的中華民國傘兵,自「抗戰」、「內戰」、「保臺」適應不同的戰鬥環境,進行艱苦機動性作戰可謂我國精實之「機動戰士」。目前我國傘兵現有編制直屬單位4連本部連、通資連、狙擊連、高空特勤中隊),下屬單位5營特種作戰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第四營、第五營)。回顧至民國34年4月8日陸軍突擊總隊,正式確立我國傘兵之戰力,後來由我方中華民國政府以此明定每年的4月8日為「傘兵節」,藉以紀念國軍空降部隊成立的同時,亦象徵我國開始打破敵軍防線、迅雷特戰行動里程碑

我國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部徽


臺閩時期的傘兵其他隊徽臂章(可上下左右滑移觀閱)


◎ 參考資料

十萬個為什麼(民112年4月7日)。4月8日台灣傘兵節,為什麼會訂在這一天?由來是什麼?。小傳媒。民114年4月9日,取自:https://kidsmedia.com.tw/2023/04/07/april-8th-taiwans-paratrooper-day/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傘兵."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0 Nov. 2024. Web. 10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2%98%E5%85%B5&oldid=84914281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中華民國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9 Mar. 2025. Web. 19 Mar.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9%99%B8%E8%BB%8D%E7%89%B9%E7%A8%AE%E4%BD%9C%E6%88%B0%E6%8C%87%E6%8F%AE%E9%83%A8&oldid=86491109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克萊爾·李·陳納德."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4 Jun. 2024. Web. 4 Ju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8B%E8%90%8A%E7%88%BE%C2%B7%E6%9D%8E%C2%B7%E9%99%B3%E7%B4%8D%E5%BE%B7&oldid=82913780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杜聿明."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6 Mar. 2025. Web. 26 Mar.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9C%E8%81%BF%E6%98%8E&oldid=86580547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張發奎."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6 Jan. 2025. Web. 6 Jan.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C%B5%E7%99%BC%E5%A5%8E&oldid=85573277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王耀武."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0 Feb. 2025. Web. 10 Feb.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E%8B%E8%80%80%E6%AD%A6&oldid=86045665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陳公博."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31 Mar. 2025. Web. 31 Mar.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B3%E5%85%AC%E5%8D%9A&oldid=86645465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龍雲."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2 Mar. 2025. Web. 22 Mar.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E%99%E4%BA%91&oldid=86529013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馬師恭."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5 Apr. 2023. Web. 5 Apr.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9%AC%E5%B8%88%E6%81%AD&oldid=76671580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陳大慶."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8 Jul. 2024. Web. 8 Jul.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B3%E5%A4%A7%E6%85%B6&oldid=83332794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胡宗南."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4 Apr. 2025. Web. 4 Apr.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3%A1%E5%AE%97%E5%8D%97&oldid=86688870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湯恩伯."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5 Mar. 2025. Web. 15 Mar.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9%AF%E6%81%A9%E4%BC%AF&oldid=86443025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言百謙."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3 Jul. 2024. Web. 13 Jul.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8%80%E7%99%BE%E8%AC%99&oldid=83390972 ›.

湯姆大熊 🇦🇺 - 音樂(民110年11月8日)。傘兵進行曲 🇹🇼 - 視訊剪輯版。YouTube。民114年4月9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TomBear78

Wikipedia contributors. "中華民國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9 Mar. 2025. Web. 29 Mar.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9%99%B8%E8%BB%8D%E8%88%AA%E7%A9%BA%E7%89%B9%E6%88%B0%E6%8C%87%E6%8F%AE%E9%83%A8&oldid=86614162 ›.

Commenti


©2019 by 中華民國志 R.O.C. HISTORY.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