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八‧一四空軍節

Updated: 17 hours ago

中華民國空軍軍歌 軍歌傳唱

  中國的空軍節,形式上與海軍節一樣,以紀念某次重大戰役的日子為該節日期。


  我國空軍之發展,追溯於至民國2年1913北洋政府成立的南苑航空學校航空研究所。當時中國南北各自為政,廣州護法軍政府的國父孫中山先生於民國9年1920)成立航空局(我國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之前身),同盟會成員朱卓文先生(民國24年殉職)為首任局長民國11年1921),航空局轄屬增飛機製造廠


  民國12年19233月1日,國父於大沙頭成立大元帥府航空局,由同盟會成員楊仙逸先生(同年9月20日殉職)擔任局長。同年8月,廣州飛機製造廠完成第一架自製軍事飛機樂士文」號。而到民國17年1928)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為止,除了國父的南方政府外,其他各地軍閥也大量購買、部署各式飛機


  民國14年19257月,大元帥府航空局改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航空局。隔年(民國15年,1926),又改稱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航空處,由原航空局局長張靜愚先生(後於民國73年病逝於臺灣)接任處長。再一年(民國16年,1927)的8月,再改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航空處

南苑航空學校教官與一架艾佛羅教練機


國父於廣東治理時期有積極推動空軍發展
國父於廣東治理時期有積極推動空軍發展

航空局首任局長:朱卓文


大元帥府航空局局長:楊仙逸


我國第一架自製軍事機:樂士文號


中國空軍的重要推手:張靜愚


  民國17年192810月10日,國民政府於南京市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創立航空隊(我國空軍官校之前身),航空處處長張靜愚先生任隊長,為中央航空教育肇始。同年11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航空處改稱國民政府軍政部航空署


  中國統一後,航空署於民國20年1931)轉移至浙江杭州,航空班亦改隸於航空署,改為「軍政部航空學校」,以筧橋為校址。民國21年19328月,軍政部航空學校擴大組織,改為「中央航空學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先生(即第八代總統兼任校長。9月1日,中央航空學校正式成立,定每年9月1日校慶


  民國22年19338月 ,國民政府軍政部航空署改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航空署,同月17日由原先的4個航空隊增編為7個隊航空隊。隔年(民國23年,19343月,航空署從杭州轉移至江西南昌。同年5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航空委員會成立於南昌,航空隊亦擴編為8個隊,由蔣中正先生接任航空委員會委員長,第一任辦公室主任陳慶雲先生(民國70年逝世於美國紐約),而陳先生為後來的抗日戰爭付出很大的貢獻


  民國25年19361月12日,航空委員會遷到首都南京,空軍部隊擴充為9個大隊,下轄31個隊。同年3月16日,「航空機械學校」創建於南昌,為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前身,並訂定當日為校慶。


國民政府空軍初成立的軍旗(可左右滑移觀閱)


蔣中正先生兼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
蔣中正先生兼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

中國空軍抗戰史畫所繪陳慶雲插圖


我國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校徽


我國空軍於抗戰所用戰機:霍克II戰鬥機


我國空軍於抗戰所用戰機:霍克III戰鬥機


  八年抗戰初期(民國26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華起),我國空軍參與了多場戰役,包括攻擊長江沿岸日本帝國海軍軍艦以及支援淞滬會戰;另一方面,因感空軍通信技術人員缺乏,於杭州筧橋成立「中央航空學校附設通信人員訓練班」。


  隨著戰況變化,南京的航空委員會自民國26年(1937)11月遷移至湖北漢口,杭州的中央航空學校也遷至雲南昆明民國27年(1938)4月,航空委員會自漢口遷至湖南衡陽,再遷貴州貴陽7月,中央航空學校改為「空軍軍官學校」。8月,航空機械學校自南昌遷到四川成都11月1日,改制為「空軍機械學校」。此時中華民國空軍主力戰鬥機機型柯蒂斯霍克II戰鬥機Curtiss F11C Goshawk)與霍克III戰鬥機Model 68 Hawk III)。民國28年(1939)1月,航空委員會遷至成都


  到了抗戰中期(約民國30年),日本帝國海軍的情報單位破解中國軍隊的無線電密碼,使我國空軍受到打擊。民國30年(1941)2月,中央航空學校附設通信人員訓練班亦遷至成都,並更名為「空軍通信人員訓練班」,民國33年(1944)1月1日正式成立「空軍通信學校」。後因美國參戰的支援下,使得我國空軍戰力重新建構,空軍軍官學校初級班奉命空運,越經駝峰遷往印度臘河,作為飛行訓練基地。我國空軍陸續又參與了的新竹空襲(臺灣仍為日本殖民地)、以及盟軍空襲日本的行動


  抗戰後,民國35年(1946)1月遷回南京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航空委員會於同年6月1日改為空軍總司令部,隸屬於國防部;於去年(民國34年,1945)12月遷回杭州筧橋的空軍軍官學校,改隸於空軍訓練司令部。另在遼寧瀋陽河北北平陝西西安四川重慶湖北漢口分別設立空軍第一軍區、第二軍區、第三軍區、第四軍區、第五軍區司令部。共有8個空軍大隊21個中隊。飛機936架,飛機大量裝美國戰機。實有總兵力23萬5,837人。


我國空軍國家化的軍旗(可左右滑移觀閱)


中華民國空軍官校校徽


  緊接著與反叛中華民國的中國共產黨(以下簡稱「中共」)進行第二次國共內戰當中,我方空軍在中國大陸、臺灣海峽周邊參與作戰支援空襲中共的任務,並且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發生至少11次空戰民國38年(1949)4月我方空軍與政府其他部門(當時南京剛淪陷,中央政府遷至廣州尚在大陸運作,10月退至重慶,12月終遷臺)一起先退往臺灣。同年11月15日,成都的空軍機械學校空軍通信學校,也遷到了臺灣省高雄縣岡山鎮(今高雄市岡山區)。


  空軍總司令部遷臺後,以臺北市大安區仁愛路與建國南路口原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仁愛營區。空軍軍官學校則於高雄岡山日本空軍高雄飛行場舊址復校,即現址。此後,我方空軍在海峽兩岸巡弋,並多次與共軍交戰,同時從美國方面獲得大量裝備,例如F-86、F-100、F-101、F-104等。當時的空軍也成為美國的技術試驗平台,並且完成了史上首次利用空對空導彈擊落敵機的紀錄


  民國42年(1953),原隸屬新竹空軍基地第二聯隊第八輕轟炸大隊下轄第33、34、35中隊,組成空軍第三十四中隊,使用的隊徽即為「黑蝙蝠」,故又稱黑蝙蝠中隊,為我國秘密偵察部隊。到民國65年(1976)12月底停止偵察任務(該隊至今仍存在),共執行特種任務達838架次,先後有10架飛機被擊落或意外墜毀、因而身亡者多達148人,佔全隊人數三分之二。


  民國46年(1957),空軍通信學校由於空軍通信電子裝備精進,通信電子教育領域日益擴大,更名為「空軍通信電子學校」。從四川一起來到臺灣的空軍技勤二校:空軍機械學校(以下簡稱「機校」)培養空軍地勤技術軍士官,空軍通信電子學校(以下簡稱「通校」)則為通訊電子技術軍士官,以空軍地勤人員而言,機校所培育人員佔為重要大宗


  民國49年(1960)9月,空軍官校改制為四年制大學教育,之後開始招收高中畢業飛行專業軍官班。我方空軍還在美國空軍以及中央情報局合作進行對大陸地區偵照空投空降任務,其中包括操作U-2偵察機空軍第35偵察中隊,因使用隊徽為「黑貓」,又稱黑貓中隊(今解散)民國50年至63年1961─1974任務期間,黑貓中隊總共執行了220次任務;其中有102次任務是在大陸執行,並在任務中失去了5架飛機


  民國56年(1967)11月,我方空軍又秘密組建一個運輸分隊,協助美國和越南共和國(南越)參與越南戰爭。這個分隊是利用空軍第34中隊組建,並配置2架C-123運輸機、7名飛行員和2名機工人員。分隊的任務包括運輸空投電子偵察黑蝙蝠中隊也有前往南越進行支援。這個單位總共損失了25名人員,其中包括17名飛行員;另外還有3架飛機失蹤

第三十四中隊(黑蝙蝠中隊)隊徽


第35偵察中隊(黑貓中隊)隊徽


  從民國68年(1979)開始,我方空軍在沙烏地阿拉伯開展了一項名為「大漠計畫」的機密軍事援助計劃。這項計畫每年派遣約100名現役飛行員與地勤人員以沙烏地阿拉伯軍人的身份軍援葉門阿拉伯共和國。這項計畫一直到民國79年(1990)葉門統一中沙斷交結束


  民國77年(1988),我國第一架輕型超音速多用途噴射戰鬥機IDF型戰鬥機)誕生,5月28日首飛12月10日正式出廠,並紀念中國第十代總統蔣經國先生命名為「經國號」,於民國81年(1992)開始服役


  民國85年(1996)8月1日,機校、通校併編為「空軍航空技術學校」。民國89年(2000),經教育部評鑑,空軍航空技術學校改制為技術學院,成為我國空軍專門培育二年制技術學院軍官專科技職士官技勤幹部學院


我國共和後的第十代總統:蔣經國
我國共和後的第十代總統:蔣經國

我國的輕型超音速多用途噴射戰鬥機:經國號


  民國92年(2003),空軍總司令部首次國家音樂廳盛大辦理「『凌雲御風』音樂會」,計有2,000餘人共襄盛舉。民國94年(2005),因應《國防部組織法》修正,空軍總司令部全銜改稱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


  民國95年(2006)1月1日,飛彈司令部所屬防空飛彈部隊移編空軍,成立「空軍防空砲兵司令部」。同年2月15日,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改制為國防部空軍司令部3月1日,空軍作戰司令部、空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司令部、空軍防空砲兵司令部配合組織變革,奉令更銜為「空軍作戰指揮部」、「空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空軍防空砲兵指揮部」。


  民國97年(2008)6月,空軍官校開始招收女性正期班學生民國101年(2012)10月5日,國防部空軍司令部遷至中山區大直忠勇營區(仍於臺北市內)。民國112年(2023)12月,原屬空軍官校編制飛行指揮部,獨立升格為「空軍飛行訓練指揮部」。以上為遷臺至今空軍景況


  我國空軍節則是紀念抗戰期間的「八一四空戰」:民國26年8月14日,日本帝國海軍轟炸機轟炸杭州筧橋機場,遭我國空軍攻擊而退敗。民國27年5月,我國空軍出動兩架B-10轟炸機至日本本土投放傳單。直到民國29年(1940)空軍抗戰三週年,時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女士(即蔣中正先生的夫人),建議中央政府為紀念這首次中日空戰之勝利,進一步激勵軍民士氣,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便決定將每年8月14日這一天,定為空軍節。另一說法是:民國28年(1939)9月,國民政府就已正式下令將8月14日定為空軍節


  如今我方空軍自大陸時期至臺閩時期,由於國際政治區域戰略形勢的轉變,主要任務逐漸轉變為維護臺海空域制空權,並且參與自由地區臺灣地區)的救災救難任務。空軍也參與多項國際人道救援任務,例如民國93年(2004)印度洋大地震民國99年(2010)海地地震民國102年(2013)海燕風災,持續秉持著國父孫中山先生「航空救國」的理想而行動,乃國內外航空英雄楷模


我國空軍軍旗及軍徽(可左右滑移觀閱)


◎ 參考資料

我愛中華(民107年12月24日)。中華民國空軍軍歌 軍歌傳唱。YouTube。民114年8月14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E6%88%91%E6%84%9B%E4%B8%AD%E8%8F%AF-q5h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八一四空戰."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6 Jul. 2025. Web. 26 Jul.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AB%E4%B8%80%E5%9B%9B%E7%A9%BA%E6%88%98&oldid=88453224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南苑航空學校."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30 Jan. 2025. Web. 30 Jan.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97%E8%8B%91%E8%88%AA%E7%A9%BA%E5%AD%A6%E6%A0%A1&oldid=85875886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中華民國空軍."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5 Aug. 2025. Web. 5 Aug.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7%A9%BA%E8%BB%8D&oldid=88600842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國防部空軍司令部."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9 Aug. 2025. Web. 9 Aug.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C%8B%E9%98%B2%E9%83%A8%E7%A9%BA%E8%BB%8D%E5%8F%B8%E4%BB%A4%E9%83%A8&oldid=88649143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中華民國空軍軍官學校."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6 Jul. 2025. Web. 26 Jul.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7%A9%BA%E8%BB%8D%E8%BB%8D%E5%AE%98%E5%AD%B8%E6%A0%A1&oldid=88446029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樂士文號飛機."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3 Aug. 2025. Web. 13 Aug.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8%82%E5%A3%AB%E6%96%87%E8%99%9F%E9%A3%9B%E6%A9%9F&oldid=88714673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朱卓文."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1 Aug. 2021. Web. 21 Aug. 2021.‹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C%B1%E5%8D%93%E6%96%87&oldid=67268670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楊仙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4 Jul. 2024. Web. 14 Jul.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A8%E4%BB%99%E9%80%B8&oldid=83405538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張靜愚."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4 Feb. 2025. Web. 24 Feb.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C%A0%E9%9D%99%E6%84%9A&oldid=86224896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0 Dec. 2024. Web. 20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9%BA%E8%BB%8D%E8%88%AA%E7%A9%BA%E6%8A%80%E8%A1%93%E5%AD%B8%E9%99%A2&oldid=85382308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陳慶雲 (1897年)."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9 Jul. 2025. Web. 19 Jul.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88%E5%BA%86%E4%BA%91_(1897%E5%B9%B4)&oldid=88353989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霍克II戰鬥機."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5 Apr. 2025. Web. 5 Apr.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C%8D%E5%85%8BII%E6%88%B0%E9%AC%A5%E6%A9%9F&oldid=86701090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BF2C."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7 Mar. 2023. Web. 27 Mar.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BF2C&oldid=76543273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黑蝙蝠中隊."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31 Jul. 2025. Web. 31 Jul.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B%91%E8%9D%99%E8%9D%A0%E4%B8%AD%E9%9A%8A&oldid=88521995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黑貓中隊."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0 Aug. 2025. Web. 10 Aug.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B%91%E8%B2%93%E4%B8%AD%E9%9A%8A&oldid=88673319 ›.

Wikipedia contributors. "F-CK-1經國號戰鬥機."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4 Aug. 2025. Web. 14 Aug. 2025.‹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CK-1%E7%B6%93%E5%9C%8B%E8%99%9F%E6%88%B0%E9%AC%A5%E6%A9%9F&oldid=88727639 ›.

● 中華民國空軍(民113年2月22日)。關於空軍─空軍簡介─簡述歷史。中華民國空軍。民114年8月15日,取自:https://air.mnd.gov.tw/TW/About/About_Detail.aspx?ID=4

中國飛虎研究學會─空軍節由來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2019 by 中華民國志 R.O.C. HISTORY.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