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寧夏簡介

Updated: Apr 20



  寧夏,位於塞北地區,簡稱「」,省會為銀川。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春秋戰國時代,寧北為羌戎、狄散居地。寧夏地區歷史悠久,是漢族的原居地之一,以及古代東亞農業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屬漢地雍州地域。


  絲綢之路」也在此處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蹟、燦爛文化,乃亞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地


  唐初時,羌族中的党項族開始強大起來,並在此定居,至宋代時曾經開創「西夏王朝」,一時成就霸業,一度威脅著宋朝,直到被元朝蒙古所滅。


  「寧夏」名稱的源出於元朝在西夏故地設置的「寧夏行省」(取「夏地安寧」之意)。

古時,寧夏屬雍州之地


東周時代,寧夏為羌戎、狄等胡族地帶


唐朝時,党項族崛起


宋朝時的「西夏王朝」


元朝時的「寧夏行省」


  寧夏東合綏遠今遭中共政權裁撤),西界甘肅,東南接陝西,北鄰外蒙古(今獨立為蒙古國


  民國36年(1947),全省土地面積約23萬3,320平方公里,範圍為今日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阿拉善盟及巴彥淖爾市磴口縣


  寧夏中共政權佔據後,民國43年(1954),寧夏一時被裁撤。民國47年(1958),中共改制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大減為66,400平方公里(賀蘭山為界的西北大片歸內蒙古,占大陸面積的0.692%



寧夏氣候圖


寧夏地形圖


寧夏(銀川)平原之地形


銀川平原之風光


  寧夏雨量稀少,已屬乾燥的沙漠氣候。賀蘭山分本省為二部:山以東地勢較低屬寧夏平原,山以西係蒙古高原一部(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高度在千公尺以上


  賀蘭山以東的黃河兩岸的「寧夏平原(又稱「銀川平原」),為該地唯一農業區。因土壤肥沃,灌溉發達,素有「塞上江南」之稱。


  賀蘭山以西稱山後,面積佔全省十分之九,大部為無人沙漠

阿拉善盟之「通湖草原旅遊區」


內蒙古阿拉善沙漠地質公園

  寧夏東南部地處黃河水系,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區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山地、高原占60%,最高峰蘇峪口北海拔3,556公尺,年均氣溫5至9度


  賀蘭山為南北向地壘式山地,南北長約180公里,東西最寬處可達50公里。該山西側平緩,東側陡峭險峻,中部山勢陡峭、山體龐大、海拔較高,一般在2,000至3,000公尺之間。

賀蘭山的大水溝


賀蘭山主峰「敖包疙瘩」


  自古各民族在賀蘭山繁衍,留下了不少史前文化、遊牧文化、農耕文化遺產。西夏在寧夏立國,有大批西夏皇陵。除此之外,有賀蘭山岩畫、滾鐘口寺廟建築群等文化遺跡。


  賀蘭山也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標誌。著名的宋詞《滿江紅》(相傳名將岳飛所著)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詞句,此句中的「賀蘭山」正是借指金國


  該地的銀川鐘鼓始建於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為寧夏知府趙宜喧主持建造,並手書了洞額石刻題記。登臨閣上,扶欄眺望,銀川景色,盡收眼底


  銀川鼓樓之樓閣頂脊飾以龍首,中置連珠,呈二龍戲珠之勢,別具情趣。仰觀鐘鼓樓,挑簷飛脊,高聳秀麗,造型生動,頗為壯觀

東方金字塔「西夏皇陵」


賀蘭山岩畫:太陽神


滾鐘口風景區


省會「銀川」之銀川鼓樓


中共政權下之寧夏


寧夏賀蘭山西北原地(紅框處)


  寧夏於民國38年(1949)9月23日淪陷之際(最後東南的省會銀川遭共軍攻佔),該省已有部份人民跟隨中央政府遷臺,亦有些寧夏後代


  例如於民國78年(1989)台北十大模特稱號的資深演員王思懿小姐,其籍貫正是寧夏銀川


  民國79年(1990),據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對臺閩地區(自由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籍貫為寧夏省的人數為609人

臺灣名模王思懿,籍貫寧夏銀川

108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