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五一勞動節

Updated: Jan 19



  勞動節,通常也稱為「國際勞動節」(Labor Day),為全球性之節日,源於歐美


  西元1866年,國際工人協會(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IWA)召開日內瓦大會,繼承英國企業家羅伯特·歐文(Robert Owen)的理念,進一步確立「八小時工作制」的口號,以求保障勞工的權益


  該口號於全球影響下,西元1884年10月,美國的行會與工會聯盟(Federation of Organized Trades and Labor Unions)召開大會,會上一致確定1886年5月1日為要求八小時工作制成為標準的日期。


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西班牙分支首先使用的標誌
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西班牙分支首先使用的標誌
提倡「八小時工作制」的羅伯特·歐文
提倡「八小時工作制」的羅伯特·歐文

  西元1886年5月1日,美國以芝加哥(Chicago)為中心,全美各地舉行了大規模罷工和示威遊行,約30至50萬人參加。


  芝加哥有3至4萬左右的工人走上街道,紐約New York就有1萬人上街示威,底特律Detroit則有11,000人,密爾沃基(Milwaukee)同樣有1萬餘名工人出動。


  示威者對政府的訴求改善勞動條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當天勞工們放下了手邊工作,浩浩蕩蕩地沿著密西根大道(Michigan Avenue)唱歌遊行


  5月3日下午,芝加哥市內罷工的勞工群眾,與麥考米克工廠一些不參與罷工仍是上工的「工賊」(Strikebreaker)爆發衝突,芝加哥政府出動警察鎮壓,並向人群開槍,打死了四個人,受傷者不計其數。


5月4日乾草市場集會的第一張傳單
5月4日乾草市場集會的第一張傳單
5月4日乾草市場集會的第二張傳單
5月4日乾草市場集會的第二張傳單

  此事引起了整個芝加哥城沸騰,各工會決議於5月4日在乾草市廣場(Haymarket)舉行群眾大會,約2,500名勞工,情緒雖然激昂,過程卻非常和平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將群眾淋得只剩200多人左右。正當勞工正要收場時,忽然開來一隊180名全副武裝的警察,將現場包圍起來,命令他們馬上解散


  就在雙方在爭論、僵持之際,一名身份不明的人向警察投擲了一枚炸彈,場面頓時大亂。警察在黑暗中向群眾開火,人們四處逃竄。前後共有7名警察和至少38名平民當場死亡,同時造成在場60名警察和115名平民受傷


  此為歷史上聞名的「乾草市場事件」(Haymarket affair)。這起事件過後,數百名勞工領袖和同情者遭警方圍捕,隨後在一次被視為司法不公的審判中,除了一人被判十五年外,二人被判無期徒刑外,五人都判死刑


  其中一位工運領袖奧古斯都·史比司(August Spies)在臨刑前說:「終會有一天,我們死亡的沈默 ,會遠比今天你們所要壓制的言論更為宏亮有力!」(The day will come when our silence will be more powerful than the voices you strangle today!

「乾草市場事件」版畫
「乾草市場事件」版畫

  西元1889年,社會主義國際(Socialist International)在巴黎舉行的第一次會議上,法國工團主義者雷蒙·拉維涅(Raymond Lavigne)呼籲,將5月1日定為「國際勞工節」以紀念「乾草市場事件」,同時要求各國的勞工共同努力,為八小時工作日而奮鬥


  不過一年的時間,因應拉維涅的呼籲,激勵了美國和歐洲多數國家的勞工在5月1日再次進行罷工。在南美洲的秘魯和智利同樣發生了罷工


  西元1891年,社會主義國際在布魯塞爾的第二次會議上,正式宣布5月1日為一項每年舉辦的活動。如此推動下,全世界的勞工、工人階級紛紛響應,大多政府也將其列為國定假日

提倡「國際勞工節」的雷蒙·拉維涅
提倡「國際勞工節」的雷蒙·拉維涅

  我國也隨後響應,據說早在清德宗光緒33年(1907)哈爾濱的工人就曾舉行過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集會。當時哈爾濱的中國工人從鄰近的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那裡得知勞動節的來歷和意義,中俄兩國的勞工意識在東清鐵路地區活躍起來。


  哈爾濱三十六棚總工廠機車分廠有個名叫吳泰的中國工人領袖,代表中國工人聯絡俄籍工友,提議中俄工人共同慶祝自己的節日。4月30日,工人派代表找到東清鐵路哈爾濱總工廠大總管巴切羅夫,提出訴求:「五一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我們要開慶祝會,要求放假一天。」可是遭到拒絕。中俄工人代表遂秘密召開會議,決定將紀念活動改在5月14日(俄曆5月1日)舉行


  5月14日正午時分,中俄工人紛紛離開工廠,來到松花江江邊預定集合地點。但在得知沙俄軍警準備鎮壓的計畫後,聞訊的工人們即刻將紀念活動地點改在江北太陽島舉行。


  當日下午13時,在太陽島一個高坡處,工人們把土堆當作講台,會上許多中俄工人發表演說,提出工人應團結起來,為改善生活待遇、爭取8小時工作制而奮鬥。大會歷時6小時。當晚,中俄工人還在島上市立公園劇場(今太陽島公園景區)持續集會。此後,哈爾濱工人開始每年紀念國際勞動節


  民國7年(1918),數名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向工人散發了介紹勞動節內容的傳單。民國8年(1919)5月1日,梁啟超等人主辦的北京《晨報》副刊正式出版了「勞動節紀念號」。


民國8年5月1日,《晨報》第七版副刊(圖/大陸中國歷史研究院《103年前的勞動節紀念專號》


  民國9年(1920),上海、北京、廣州、唐山都舉行了紀念五一勞動節的活動,李大釗(即中國共產黨的創黨人)專門在《新青年》上刊出「勞動節紀念號」,並發表了國父「天下為公」的題詞、蔡元培「勞工神聖」的題詞以及他本人所著《「五一」運動史》、陳獨秀的《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等文章。


  《新青年》還登載了《旅法華工工會簡章》及唐山、山西、長江沿岸等地的勞動狀況調查。李大釗在《「五一」運動史》中專門介紹了勞動節的來歷,以及歐美工人紀念勞動節的活動,並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勞動節作為覺醒的日期

  

  民國9年5月1日上午9時,500多名工友、學生在北京大學召開紀念大會,李大釗在會上發表演說,宣傳「八小時工作制」。鄧中夏等在北京組織進步青年外出宣傳《五月一日勞工宣言》並發表講演,在工人中引起巨大反響。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工人群眾也舉行了五一遊行集會


民國9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號出版《勞動節紀念號》(圖/大陸中華全國總工會《「五一」為什麽會放假?和工運史上的這些人密不可分!》


  民國41年(1952)5月1日,遷臺後的中華民國政府宣傳「反共抗俄」政策,也同時慶祝勞動節:自由中國勞工慶祝五一勞動節大會籌備會為響應第八代總統蔣中正先生的生產總動員號召,鼓勵增產、促進福利,並舉辦「生產動員展覽會」,內容包括公、民營工礦生產事業之優良產品、特別發明機具暨民間精美手工藝品、歷年生產力統計圖表、勞工改善福利對照表等,參展單位達80家:其中國營企業19家、省營企業43家、民營企業18家。(詳情請參照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那些年的五一勞動節》


  民國43年(1954)1月27日,我方政府於自由地區(臺灣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發布《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


  該法第5條第1項第5款便明文規定:「下列節日,由有關機關、團體、學校舉行慶祝活動……五、勞動節:五月一日。」第2項第2款亦規定:「前項節日,按下列規定放假:……二、勞動節:勞工放假。


  民國73年(1984)7月19日,我國發布實施《勞動基準法》(簡稱《勞基法》)。該法第37條起初籠統規定:「紀念日、勞動節日及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均應休假。


  直到民國105年(2016)12月6日,《勞基法》第37條明確修正為:「內政部所定應放假之紀念日、節日、勞動節及其他中央主管機關指定應放假之日,均應休假。」並增設第2項表示民國106年(2017)1月1日正式實施。


  五一勞動節成為我國的國定假日後,依現行法規,自由地區內的雇主應給假並給薪:如徵得勞工同意於前開休假日出勤,工資應依法加倍發給;前開休假日如適逢勞工例假或休息日,應於其他工作日補休(擇日補假)。


  我國勞工階級均適用於勞動節的相關法規。目前我國對於「勞工」之定義與範圍,除工人外,幼稚園、托兒所、托嬰中心教職員亦包含在內。至於小學以上教職員、政府公務員、雇員或公營機構職員,皆排除在外


  從羅伯特·歐文、國際工人協會的「八小時工作制」,以及美國「乾草市場事件」的爆發,還有雷蒙·拉維涅、社會主義國際、全球勞工的努力下,連帶激發我國重視勞工人權的思潮,並設立五一勞動節為國定假日


  我國人民天性勤奮,亦不忘重視自身的權益,在人類的歷史上從未缺席,每逢勞動節,也不忘記「乾草市場烈士紀念碑」(Haymarket Martyrs' Monument)土下的英靈們

1893年6月25日建立於芝加哥郊區森林公園的森林公墓之「乾草市場烈士紀念碑」
1893年6月25日建立於芝加哥郊區森林公園的森林公墓之「乾草市場烈士紀念碑」

Comments


©2019 by 中華民國志 R.O.C. HISTORY.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