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黑色聖誕節,東方之珠的日據時代(1941─1945)

Writer: 小魚兒小魚兒

Updated: Dec 27, 2024


民國

日本年號

西元

歲次

民國30年 民國31年 民國32年 民國33年 民國34年

昭和16年 昭和17年 昭和18年 昭和19年 昭和20年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辛巳年

壬午年

癸未年

甲申年

乙酉年

【日佔時期】香港相片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In Pictures|香港保衛戰|淪陷時期|香港重光(來源/港故事)


  中國時間民國30年1941),也是日本時間昭和16年12月25日,本應為帶來希望的聖誕節,對香港的人民來說卻是充滿絕望的「黑色聖誕節」。


  當時的背景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二戰」)期間,倒轉至同年12月8日,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遭日本偷襲,同時對英國、美國宣戰。緊接著日軍進攻香港,英軍被逼撤離新界和九龍,退守港島,香港義勇軍背水一戰,仍在敵眾我寡的劣勢下,終在聖誕節投降日軍,時任港督楊慕琦先生(Sir Mark Aitchison Young,1886.06.30—1974.05.12)更成為戰俘。


防衛香港的時任港督楊慕琦(英國軍官)戰敗遭擄


  日軍佔領香港後隨即成立軍政廳,由日軍第23軍司令酒井隆中將(後於民國35年戰後於南京遭審判槍決)出任軍政府最高長官,香港就這樣進入了日據時代,又稱「香港日佔時期」、「香港淪陷時期」,細分又有「軍政府時期」(1941.12.25─1942.02.20)及「民政時期」(1942.02.20─1945.08.30),香港人另稱「三年零八個月」,歷時近4年,共經3任首長


一、軍政府時期


  日據初期,香港首任首長酒井隆實施戒嚴令,日軍於九龍尖沙咀半島酒店發佈行政指令日本軍政府(包括行政部民政部經濟部司法部軍事部)制定嚴厲法例及設立管轄全港市民政府。共有7,000多名戰俘(包括英軍市民)被囚禁於深水埗赤柱戰俘營,戰俘備受飢餓、病患之苦。酒井隆擔任軍政廳最高長官期間,放任日軍強姦婦女屠殺戰俘及平民,包括醫院內的病俘醫護人員


香港半島酒店,在日據初期為軍政府行政中心


香港日據時代第一任首長:酒井隆


  昭和16年/民國30年12月26日,即香港被日本統治翌日,日本已宣佈以軍票取代本地貨幣。港元變為「非法貨幣」,不能在市面流通及用於購物,藏有港元的市民會被施以重罰


  昭和17年/民國31年(1942)的1月港元和軍票的兌換率為2兌1。同期間,香港警察被徵召成為憲兵。日本憲兵將警區分為5區:東香港西香港九龍新界水警。總部設於香港島中環最高法院大樓(今終審法院大樓)。


忠靈塔構想圖


  同年2月開始,日本開始於香港島寶雲山山頂興建忠靈塔,以紀念陣亡日軍(後被英屬香港炸毀)。2月20日,「香港占領地政府」正式成立,在當時日本內閣的外務大臣東鄉茂德(後於民國39年病逝)之建議下,東京政府委派日本陸軍磯谷廉介中將(後於民國36年戰後被我國終生監禁,民國41年提早假釋,民國56年在日本逝世)出任香港總督,結束酒井隆的軍政府統治。

日本外交官東鄉茂德建議由磯谷廉介接任酒井隆


二、民政時期

香港日據時代第二任首長:磯谷廉介


  磯谷廉介成為日據香港的第二任首長後,佔領地政府總部設於中環香港滙豐總行大廈,半島酒店則改為日本佔領軍總部。雖這時期起至重光為止稱「民政」,但仍不脫軍人之高壓統治,可謂「換湯不換藥」,且大多資源優先於滿足日本人與東亞戰爭為主


  磯谷廉介一上任立即把「香港占領地總督部」正前方的皇后像廣場內的維多利亞女皇銅像拆下,換成有其署名的《香港占領地總督告諭》石碑,碑文將英國稱作「人類公敵」,又自詡太平洋戰爭屬於「聖戰」,日軍是為世界和平及東亞人民的福祉而戰,並表示香港已成為大日本之皇土,勉勵香港人要同心協力建設新香港,為復興大東亞而努力,還警告如有不遵從者必予嚴懲


香港滙豐總行大廈成為日寇總部


  日本人在新政府(包括民治部財政部交通部經濟部報導部管理部外事部)佔據多數重要職位,中國人(華人)只可以擔任一些中低級職位,但日本為了達到「以華制華」的目的,成立合稱「兩華會」的「華民代表會」及「華民各界協議會」,這兩個由華人組成的議會華民代表會為佔領地總督的咨詢機構華民各界協議會是為華民代表會提供意見的組織,但兩華會均沒有法定權力,其角色亦並非制衡日佔政府,而是作為協助日佔政府落實政策的機構


  基於當時食物短缺,為了緩減人口壓力,日本執行「歸鄉政策」,軟硬兼施強迫大量市民歸鄉,市民被迫驅逐至大陸廣東。於是由民治部成立的「歸鄉指導委員會」,每月均安排火車和輪船將市民強迫離港,但這些交通工具只將人送出境,離境後回鄉的路就要各人自理更多人付擔不起路費,只能徒步回鄉。


  在日本控制下,基本的行政區域架構民治部於昭和17年/民國31年3月成立,香港被劃分為28個行政分區香港島12區九龍9區新界7區。每個區都設立一個區役所,並指派一個中國人擔任所長,管理該區的大小事務、代表該區市民的所需。


  此行政架構是在磯谷廉介領導下,把原先的香港行政分區重新設計,卻奠定香港日後發展分區管治的基礎。佔領地政府為強化對香港人口的管控,於是向香港市民發出「住民證」,是香港首種出現的身份證明文件


  昭和18年/民國32年(19436月1日,日圓軍票正式成為香港的唯一的法定貨幣,日用品的價格必須以日圓作單位。到日本投降為止,被強迫兌換的日本軍票總值超過當時幣值的57億港元


磯谷廉介就任香港總督期間,奪取各樣物資


  昭和19年/民國33年(194412月24日,磯谷廉介調任台灣行政司長,香港佔領地總督一職改由田中久一中將(後於民國36年戰後於廣州遭審判槍決)接任,田中就此成為第三任香港首長,也是末代首長


  昭和20年/民國34年(19458─9月,香港才終於擺脫日本統治,距該年聖誕節不過三個月。


香港日據時代最後一任首長:田中久一


三、日據香港之整體概況


  日本佔領香港期間,對當地有諸多重大影響,分述如下:


(一)人口方面


歸鄉政策令香港人口狂跌


  由於日本的「歸鄉政策」,自昭和17年/民國31年初至年末,已有60萬名市民離港,其中不少家庭於途上分散,或被迫拋棄幼兒、老人,或途中餓死、病死,至於途中被洗劫一空者更不計其數。


  乃至後期,憲兵隊更在街頭隨意捉人強行押解離境。結果在昭和20年/民國34年,香港的人口由昭和17年的161萬人跌至60萬人。戰後發現馬鞍山烏溪沙墨魚洲均為萬人墳


(二)經濟方面


日軍拘捕西方銀行家


  香港的主要工廠被日本人奪取,本土經濟運作完全由日本人支配,並將資金不動產全部充公英資外資企業,以及各大銀行全部被日本人接收,華人公司則大多無法經營而倒閉。在農業部分,日本在新界地區粉嶺錦田石崗機場建設耕地,亦曾打算在吐露港填海。日本又沒收黃埔船塢將原本英國在二戰期間作為支援的運輸船「帝國龍號」改建為貨船「曉空丸」。


日本人曾在粉嶺耕地
日本人曾在粉嶺耕地

石崗機場一帶亦原本為日本人的農地


日本曾意圖在吐露港填海


清末黃埔船塢內部組圖


  為了提升日本在香港的影響力,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有利銀行等外國銀行遭到清盤,英國、美國及荷蘭等同盟國的銀行家被迫住在小酒店。而兩間日本銀行「橫濱正金銀行」和「台灣銀行」則在香港重開,日本的銀行並向外國銀行發出債項


  香港雖然已不准使用港元,但宗主國英國仍在與軸心國戰鬥,並承認港元的價值,因此港元在珠三角葡屬澳門及其他中立地區依然獲承認,轉為黑市的港元買賣活動仍然活躍。日軍便使用強收的港元鈔票,再於境外購買物資,故日軍獲益甚豐。另一方面,日軍在印製軍用手票並沒有任何儲備金,所以實際上日軍是以白紙強逼市民兌換仍獲海外承認的港幣,加上日軍濫發軍票,使香港出現災難性通貨膨脹,物價每日上漲


軍用手票(可左右滑移觀閱)


  昭和20年/民國34年中期,日本當局強迫匯豐、渣打、有利銀行高層在沒有任何儲備金下簽發大面額的港元鈔票,總數達1億零300萬元。日本戰敗後,日軍在香港印發的軍票立即成為廢紙,日本對香港的金融掠奪使很多市民傾家蕩產,戰後身無分文


(三)民生方面


  在日本統治下,戰爭已妨礙糧食的生產和運輸,日軍卻將糧食優先用於支撐戰爭及滿足日本的需求香港民眾生活艱苦,長期沒有充足的食物供應,市民普遍營養不良在戰俘營當苦工的英軍戰俘更骨廋如柴


  佔領地政府從昭和17年/民國31年開始定額配給日用品,如米、油、麵粉、鹽和糖。每個家庭都有一張定額配給許可證,每人每天只可以買六兩四白米,以香港的重量標準,份量等同約242克,為當時東京市民每日平均耗米量


  然而當時香港不如日本國內有其他雜糧及食品供應,故這個份量並不足以吃飽,也無法攝取基本的營養,而且並非保證有軍票及配給證便可購得這個份量的糧食,所以很多人只能以山邊的樹葉樹根番薯藤木薯粉花生麩勉強充飢,導致疾病頻發。其後因白米缺乏,改為配給蘿蔔作糧食


  後來戰局對日本逐漸不利,糧食供應日趨缺乏,即使有軍票及配給證也買不到糧食,故佔領地政府索性在昭和19年/民國33年取消定額配給制度,改以自由買賣,引發瘋狂的通貨膨脹,使更多人付擔不起食物價格,實際上是任由市民餓死


  也因為這樣,香港經常有市民餓死,甚至開始出現人吃人事件,街上常有皮包骨的棄屍。即使如此,棄屍的大腿肉還是經常被割走。報章亦曾報導有婦人烹煮棄嬰的新聞。當時市面曾盛傳某些食肆做人肉包子(市面上根本買不到足夠肉類)。


  根據天主教香港教區檔案有關日佔時期的檔卷資料顯示,每日在市區街道上都收集到300至400具屍體,有時更多,曾經有一日達731具。因飢餓及所造成的衰竭疾病死亡的人數達50,000人


(四)資源方面


  礦產部分,日軍盡量搜刮香港當地的礦藏,包括繼續開採蓮麻坑鉛礦針山鎢礦,又大肆採挖馬鞍山礦場磁鐵礦,以應付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軍備生產。隨戰爭規模擴大,日本更需擴大武器生產,日軍開始徵集金屬製品,再運往日本熔化成為武器原料


  於是日軍在香港發起了「獻銅運動」,以捐獻為名把香港市民持有的銅製品充公,以供日軍製造武器之用。昭和17年/民國31年拆下的維多利亞女皇銅像,以及昃臣銅像等塑像,也紛紛遭日軍運往日本,有部分銅像更於戰爭結束前被熔化,成為生產武器的原料


蓮麻坑產的鉛礦,日據時代供軍需使用


針山產的鎢礦,日據時代供軍需使用


馬鞍山的磁鐵礦,日據時代供軍需使用


  木材部分,香港當時沒有木柴進口,市民只好以家具替代充當柴薪。到了後期,由於那幾年冬天特別寒冷,市民生火取暖需求增加,一些無人看守的建築物,如香港大學英皇書院般咸道校舍皇仁書院位於鴨巴甸街荷李活道交界的校舍等建築,內裡的木製品均被搶走,獅子山上的林木也被砍伐一光


  燃料部分,由於其短缺加上美國昭和17年/民國31年9月起多次空襲轟炸,導致公共運輸停頓造船業、建築業的人均無家可歸。由於燃油屬軍需品,因此也十分緊張,電力只能提供有限度供應,例如總督部於昭和18年/民國32年就下令只限20:00至23:00亮燈。而供水因需要發電,因此即使日據時期水塘常因颱風吹襲而滿溢,但供水依然十分緊張


民國35年戰後的香港大學校舍


英皇書院戰前的般咸道正門


皇仁書院戰前面向荷李活道的一邊


  醫療資源部分,淪陷時期的公共醫院甚少:九龍醫院和瑪麗醫院均被日軍所佔領,東華東院也改成日軍專用的軍事醫院其餘不少醫院亦因沒有醫護人員及缺乏藥品被迫關閉。在器材和藥物的短缺下,只有東華醫院及廣華醫院繼續提供有限度的社會服務


  這些服務包括提供食物醫藥衣物殮葬服務等。雖然它們仍有一定的資金儲備,但仍然需要面對巨大的財政困難,因為它們無法收集租金,且亦有很高賠償開支。這促使他們進行更多慈善活動籌集捐款,例如音樂戲曲表演等。


九龍醫院於日據時代遭日軍占用


瑪莉醫院於日據時代也遭日軍占用


東華醫院為當時香港可勉強提供醫療服務的少數公共醫院之一


廣華醫院為當時香港可勉強提供醫療服務的少數公共醫院之一


  在各項物資供應短缺的情況下,僅有的物資變得奇貨可居,因此引發一些商人囤積居奇或以贗品、劣品代之。例如當時總督部就曾下令嚴懲以牛奶公司奶瓶灌假冒奶製品的行為。於昭和18年/民國32年8月市面肥皂供應突然過剩,因為夏天之前有過多肥皂被無良商人炒賣,於秋天快到臨時肥皂需求下降,商人只得將存貨拋售。簡言之,當時許多奸商的投機行為使市面的日用品供應更不穩定


(五)設施、交通方面


拔萃男書院


今日之英皇佐治五世學校,即昔日的中央英童學校


今日之聖保羅男女中學,即昔日聖保羅女子中學


喇沙書院


聖若瑟書院的堅尼地道7號校舍(左起:教堂座、舊大樓、新大樓)


  日本在佔領香港後,隨即重組當地的私有物業。知名建築如英皇書院華仁書院拔萃男書院中央英童學校(今英皇佐治五世學校)、香港聖公會的聖保羅女子中學(今聖保羅男女中學)、喇沙書院聖若瑟書院聖士提反書院等等都被強行徵召成為日軍的馬廄醫院戰俘營


  拔萃男書院更被謠傳是日軍執行斬首的地方。而協恩中學亦被指為日軍當年其中一個用地,於山後設有防空洞,並於重光後發現一個日式浴缸。而因為擴建啟德機場香港國際機場,後於民國87年停用)的關係,他們摧毀位於九龍城的九龍寨城及宋王臺,及鄰近包括蒲崗村的20多條鄉村亦被拆毀。當中,大磡村全村連同朱氏宗祠被夷為平地


聖士提反書院


協恩中學


昔日的九龍城寨城門


宋王臺曾遭日軍摧毀
宋王臺曾遭日軍摧毀

大磡村全村曾被日軍夷為平地


當時的在港日本人亦在跑馬地馬場玩賽馬


  香港的電臺也被用作為日本宣傳之用。市面仍然有各種娛樂,但只有付擔得起的人方可享用:當地戲院只放映日本電影;本土運動賽馬亦重新在跑馬地馬場舉行。


  當時也有很多交通工具都被戰火摧毀,私家車全部被日軍掠奪,當中不少被運往日本,餘下的成為佔領地政府的座駕。日軍也將香港的全部巴士的士計程車)及貨車充公,其中不少成為軍用物資,其餘車輛則撥歸由日方成立的「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提供有限度公共運輸服務


  昭和17年/民國31年起,香港電車山頂纜車天星小輪亦逐漸投入有限度的服務。九廣鐵路昭和18年/民國32年恢復運作,以滿足日軍的運輸需求。由於缺乏燃料,公共運輸工具須經常停駛,情況在昭和19年/民國33年起加劇,到同年6月,電車須全線停駛


清末時的山頂纜車


二十世紀初的天星小輪


九廣鐵路民初的尖沙咀九龍總站


清末的彌敦道


  由於燃料不足,日軍又將部分車輛奪去及運往日本,在香港可行駛的機動車輛越來越少,在香港島便出現載客單車三輪車,及由載貨手推車加裝座椅和頂蓬而成的載人手推車,沿電車路線行走西環至銅鑼灣一帶。而在九龍半島,曾經出現以馬車作為公共運輸工具,行走於彌敦道一帶


(六)社會服務方面


  日據期間,香港的慈善組織受到很大限制,以免被用作支援游擊隊。雖然日方設立一個以「東亞建設基金」為名的所謂慈善組織,但事實上捐款是用以支援日本政府所需,並非真正用作慈善用途


  當時,香港聖公會會督華人代表聯會希望透過舉辦慈善活動救濟窮人,所以向當時日佔政府要求援助。昭和17年/民國31年9月總督磯谷廉介答應他們的要求,於是著東亞建設基金撥款。不過,援助並不是直接送到籌辦者的手上,而需要經手日本總督。日方亦因為這次事件而聲稱曾經救濟地方貧困者而出力,然而將這項所謂的「德政」一直在香港持之以恆


  憑著東亞建設基金的資助,「華民慈善總會」設立,以組織籌款分發善款。為了促進慈善活動,該會組織委員會,挑選工會裏面的名人等來領導籌款活動,繼而請求工會成員參加小組,協助籌款活動。這些成員從各個社會階層籌取善款。活動也包括政治宣傳工作。捐贈活動最後籌得5萬5500日圓軍票。除此之外,也有足球賽戲曲表演來籌募捐款。活動在其後數年持續進行


(七)人權方面


駱克道一帶昔日為日軍的黃賭毒場所


  日軍在佔領期間於灣仔駱克道一帶設立多間慰安所,強迫婦女提供性服務;又在市區恢復設立賭館煙館,佔領地政府籍此賺取更多收入。另外當時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例:市民在街上每當見到日軍,無論遠近皆須作90度鞠躬;否則一旦被喝停,有機會遭受拳打腳踢甚至殺身之禍


  而戰前由日本人擁有的日文報紙香港日報》,在昭和17年/民國31年1月復刊,同時增設中文版香港日報》及英文版Hong Kong News》。被日本管治前的10份中文報紙到同年5月只剩下5份,並受到官方新聞審查。當時《星島日報》曾易名為《香島日報》,繼續維持出版,《循環日報》則因被盟軍誤炸而停刊。


昭和19年(1944)8月8日出刊的《香港日報》


(八)同化政策【相當於臺灣日據時代的「皇民化運動」】


  日本政府據港後,廢用公元改以日本使用的「昭和」年號,並以紀念日本節日天皇壽辰勝利紀念日週年紀念日以加強日本文化對香港的影響,又實行全年夏令時間,將香港標準時間撥快一小時,使香港和日本兩地時間一致,進一步將香港同化


  香港教育發展亦受到嚴重影響,學生人數由昭和16年/民國30年的11萬8,000人跌至昭和20年/民國34年的4,000人,幾乎所有適學兒童失學。戰前香港有學校649所,日據時代只剩下34所


電臺日語會話播音節目的介紹單張


香港日據時代的中小學指定教科書


  在僅餘的學校裏,日本當局積極推廣日化教育:日語成為主要的教育課程,中小學每星期必須教授日語4小時。至於教導英語、中華民國國語,佔領地政府雖不提倡,但未完全禁止。日語成績不好的學生,會遭受嚴厲的體罰


  除此之外,認同日本文化、禮節及國情等都成為當時學校的主要教授內容,例如高小中文科的課文內容就包括《新生香港》、《興亞進行曲》、《從香港到東京》、《日本刀》、《忠靈塔》、《日本的體育》等。此等教育制度推行的目的,是希望加強日本對香港人的影響,使他們認同「大東亞共榮圈」的建立,並將對香港的佔領曲解爲建立「新香港」


昭和17年(1942)充滿諷刺的聖誕節,佔領地政府慶祝「新生香港」一週年,掛滿日本旗的電車駛經中環書信館(今環球大廈)


  相較於嚴重缺乏的基礎教育,政府對推行日語教育則相當積極,設立多所日語講習所,亦鼓勵設立私營私立日語講習所私立日語講習所規程),凡政府或日資企業招聘員工時,日語程度較佳者不但可獲錄用,且可獲發額外的糧食配給


  佔領地政府亦強逼香港教師應考日語考試,未能合格的需要接受3個月日語培訓。為了應付日語師資需求,培養認同日本統治的華人政府人員,佔領地政府在昭和18年/民國32年利用聖士提反女校校舍成立「香港東亞學院」,是日據時期香港唯一的專上學院但維持時間短,學生人數甚少至於香港大學,則因香港的高級知識份子或已被關在戰俘營、或已逃亡離港,因此缺乏人材,日本戰敗投降前一直未有復課


香港有關街道及地方改為日式新名的公告


  政府還規定在香港各地標具代表性的場所,以及政府建築物等等都懸掛日本旗以宣示香港的主權屬於日本。昭和17年/民國31年4月20日,政府將香港多處分區或重新命名,例如「香港仔」更名為「元香港」、維多利亞港作「香港港」等。港九部份主要街道及地方更名,都帶有日本色彩,改「」為「」,如「皇后大道」更名為「明治通」;「跑馬地馬場」更改名為「青葉峽競馬場」等。


  與此同時,亦有不少源自英國人名街名,如歌賦街Gough Street)尚未更變。日佔政府原計劃會有更多改名地方,例如當時稱作金馬倫山、正興建忠靈塔的寶雲山。至於新界,則絕大部分地方名、街名至日本戰敗都未有改變


歌賦街所幸未曾被日本改名過


  此外,香港一些街道改名作通後,該街道路牌「XX號」正式作「XX丁目」,並在通名旁附上片假名,例如「東昭和通一丁目」旁作「ヒガシ セウ ワ ドホリ イツ チョウ メ」。另外又有用「番地」表示者,例如當時金城大酒店,地址作「中明治通一二四番地」。然而,戰時印刷中仍可見日式街名用「號」而不用「丁目」


  而如前面所述政府沒收所有外資公司的物業,鼓勵日本公司取而代之並將原有名字更改。例如「告羅士打酒店」(Gloucester Hotel)改為「松原酒店」、英資百貨公司連卡佛(Lane Crawford)改為松坂屋等等。除此之外,就連與英國無關的名稱也要更改。例如尖沙咀重慶大廈的前身「重慶市場」,因為要避重慶的忌諱,而改稱「中興市場」,甚至把西方教堂改成日本神社

民初的告羅士打酒店(今已改建為告羅士打大廈)


清末的連卡佛辦公室


戰前初建的重慶市場(今已拆除,改建重慶大廈)


  日本還曾經將香港的簡稱由「港」改為「」,如戰前以「港九」命名的團體於日佔期間皆改以「香九」稱之、占領地香港總督簡稱「香督」、其命令名為「香督令」等。當時《星島日報》曾易名為《香島日報》。昭和18年/民國32年,《亞洲商報》曾印刷《香督令特輯》。


  宗教部分,日本政府以神道節日施行於香港,悼念戰死者(日軍)昭和18年/民國32年2月11日則有日本紀元節,崇拜神武天皇。 日本人亦在香港多地建造神社:如香港動植物公園改名為大正公園後,計劃增建「香港神社」供奉天照大神昭和20年/民國34年2月8日竣工落成(日本戰敗後拆卸)。還有日本海軍亦在域多利兵房內(日據是艦隊司令部)建立「南海神社供奉斃命日軍(戰後仍然保留碑石和鳥居,其中碑石在後來重建時送回日本)。在中環國民學校內(今聖若瑟書院堅尼地道26號校舍),亦有神社奉安殿供奉明治天皇昭憲皇太后伉儷、及教育敕語(神社原址上已安放聖若翰·喇沙銅像)。今九龍聖安德烈堂亦曾被用作神社。


大正公園(今香港動植物公園)曾經存在過的香港神社


清末的域多利兵房(已拆卸,今為香港公園一部份)


清末剛落成的聖安德烈堂


四、香港重光


  昭和20年/民國34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接受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我國本有意收回自清朝時割讓的香港,但英國首相邱吉爾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1874.11.30—1965.01.24)立場強硬,拒絕討論日本戰敗後的香港主權問題


蔣中正曾試圖收復香港
蔣中正曾試圖收復香港

當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拒絕將香港歸還中華民國


英國海軍少將夏愨接收脫離日據時代的香港


  中英兩國政府經過多次交涉後,我國最後同意由英國皇家海軍夏愨少將(Admiral Sir Cecil Halliday Jepson Harcourt,1892.04.11—1959.12.19)代表英國政府及我國領導人蔣中正先生(即後來的第八代總統),在香港接受日軍的投降,並讓香港在戰後繼續由英國統治


  8月30日,夏愨少將抵港,正式代表英國恢復對香港殖民統治,當日遂定為重光紀念日,至民國86年(1997)香港主權移交以前,每年重光紀念日都是香港公眾假期。同年9月16日,英軍在香港總督府舉行受降儀式,我國亦獲邀派代表出席,夏慤少將接受日本佔領地代表向盟軍投降英日雙方在英方草擬的降書上簽字,確認佔領香港的日軍投降。至此,香港總算自民國30年起的「黑色聖誕節」惡夢中醒來,重新得著猶如聖誕節的平安

香港重光,終結「黑色聖誕節」的噩夢
香港重光,終結「黑色聖誕節」的噩夢

◎ 參考資料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香港日佔時期."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6 Nov. 2024. Web. 16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6%97%A5%E4%BD%94%E6%99%82%E6%9C%9F&oldid=84990608.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酒井隆."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5 Oct. 2024. Web. 15 Oct.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5%92%E4%BA%95%E9%9A%86&oldid=84591013.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東鄉茂德."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5 Jan. 2024. Web. 15 Jan.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9C%E4%B9%A1%E8%8C%82%E5%BE%B7&oldid=80505131.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磯谷廉介."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2 Nov. 2024. Web. 22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3%AF%E8%B0%B7%E5%BB%89%E4%BB%8B&oldid=85060506.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楊慕琦."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8 Nov. 2024. Web. 28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5%8A%E6%85%95%E7%90%A6&oldid=85129571.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田中久一."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5 Nov. 2024. Web. 15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4%B0%E4%B8%AD%E4%B9%85%E4%B8%80&oldid=84976997.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啟德機場."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8 Dec. 2024. Web. 18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5%9F%E5%BE%B7%E6%A9%9F%E5%A0%B4&oldid=85366009.

Wikipedia contributors. "九龍醫院."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3 Dec. 2024. Web. 3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9%9D%E9%BE%8D%E9%86%AB%E9%99%A2&oldid=85187387.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瑪麗醫院."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5 Dec. 2024. Web. 5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1%AA%E9%BA%97%E9%86%AB%E9%99%A2&oldid=85211872.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東華東院."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5 Apr. 2024. Web. 25 Apr.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B1%E8%8F%AF%E6%9D%B1%E9%99%A2&oldid=82397067.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廣華醫院."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2 Dec. 2024. Web. 22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B%A3%E8%8F%AF%E9%86%AB%E9%99%A2&oldid=85403941.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半島酒店."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4 Dec. 2024. Web. 4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8A%E5%B3%B6%E9%85%92%E5%BA%97&oldid=85198145.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粉嶺."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8 Dec. 2024. Web. 18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2%89%E5%B6%BA&oldid=85357414.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吐露港."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0 Oct. 2024. Web. 10 Oct.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0%90%E9%9C%B2%E6%B8%AF&oldid=84528715.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黃埔船塢."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31 May 2023. Web. 31 May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B%83%E5%9F%94%E8%88%B9%E5%A1%A2&oldid=77494437.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石崗機場."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9 Nov. 2024. Web. 9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F%B3%E5%B4%97%E6%A9%9F%E5%A0%B4&oldid=84909409.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軍用手票."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4 Jul. 2024. Web. 14 Jul.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B%8D%E7%94%A8%E6%89%8B%E7%A5%A8&oldid=83396976.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蓮麻坑."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3 Mar. 2024. Web. 23 Mar.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3%AE%E9%BA%BB%E5%9D%91&oldid=82004200.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針山."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6 Aug. 2024. Web. 26 Aug.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7%9D%E5%B1%B1&oldid=83973461.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香港礦業."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8 Oct. 2024. Web. 28 Oct.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7%A4%A6%E6%A5%AD&oldid=84753378.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香港大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9 Dec. 2024. Web. 19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5%A4%A7%E5%AD%B8&oldid=85368597.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英皇書院."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 Nov. 2024. Web. 1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B%B1%E7%9A%87%E6%9B%B8%E9%99%A2&oldid=84809462.

Wikipedia contributors. "皇仁書院."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4 Dec. 2024. Web. 14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A%87%E4%BB%81%E6%9B%B8%E9%99%A2&oldid=85307357.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拔萃男書院."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4 Dec. 2024. Web. 24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B%94%E8%90%83%E7%94%B7%E6%9B%B8%E9%99%A2&oldid=85423206.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8 Nov. 2024. Web. 8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B%B1%E7%9A%87%E4%BD%90%E6%B2%BB%E4%BA%94%E4%B8%96%E5%AD%B8%E6%A0%A1&oldid=84894064.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聖保羅男女中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6 Nov. 2024. Web. 16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1%96%E4%BF%9D%E7%BE%85%E7%94%B7%E5%A5%B3%E4%B8%AD%E5%AD%B8&oldid=84996832.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喇沙書院."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3 Oct. 2024. Web. 13 Oct.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6%87%E6%B2%99%E6%9B%B8%E9%99%A2&oldid=84572362.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聖若瑟書院."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6 Dec. 2024. Web. 16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1%96%E8%8B%A5%E7%91%9F%E6%9B%B8%E9%99%A2&oldid=85333503.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聖士提反書院."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6 Dec. 2024. Web. 16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1%96%E5%A3%AB%E6%8F%90%E5%8F%8D%E6%9B%B8%E9%99%A2&oldid=85331111.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協恩中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4 Nov. 2024. Web. 4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94%E6%81%A9%E4%B8%AD%E5%AD%B8&oldid=84846224.

Wikipedia contributors. "九龍寨城."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1 Dec. 2024. Web. 11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9%9D%E9%BE%8D%E5%AF%A8%E5%9F%8E&oldid=85279248.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宋王臺花園."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4 Dec. 2024. Web. 4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E%8B%E7%8E%8B%E8%87%BA%E8%8A%B1%E5%9C%92&oldid=85197851.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大磡村."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5 Aug. 2024. Web. 5 Aug.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7%E7%A3%A1%E6%9D%91&oldid=83688239.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山頂纜車."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6 Nov. 2024. Web. 6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1%B1%E9%A0%82%E7%BA%9C%E8%BB%8A&oldid=84868198.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天星小輪."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30 Sep. 2024. Web. 30 Sep.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9%E6%98%9F%E5%B0%8F%E8%BC%AA&oldid=84412683.

Wikipedia contributors. "九廣鐵路."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4 Jul. 2024. Web. 4 Jul.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9%9D%E5%BB%A3%E9%90%B5%E8%B7%AF&oldid=83272393.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彌敦道."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3 Dec. 2024. Web. 3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D%8C%E6%95%A6%E9%81%93&oldid=85186821.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跑馬地馬場."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6 Oct. 2024. Web. 6 Oct.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7%91%E9%A6%AC%E5%9C%B0%E9%A6%AC%E5%A0%B4&oldid=84482972.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駱克道."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6 May 2024. Web. 6 May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7%B1%E5%85%8B%E9%81%93&oldid=82532050.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香港日報."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8 Nov. 2024. Web. 8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6%97%A5%E5%A0%B1&oldid=84893860.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歌賦街."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9 Feb. 2024. Web. 29 Feb.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D%8C%E8%B3%A6%E8%A1%97&oldid=81720184.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告羅士打酒店."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5 Jul. 2023. Web. 5 Jul. 2023.‹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1%8A%E7%BE%85%E5%A3%AB%E6%89%93%E9%85%92%E5%BA%97&oldid=77951092.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連卡佛."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31 Aug. 2024. Web. 31 Aug.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F%9E%E5%8D%A1%E4%BD%9B&oldid=84031938.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重慶大廈."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5 Oct. 2024. Web. 15 Oct.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7%8D%E6%85%B6%E5%A4%A7%E5%BB%88&oldid=84595155.

Wikipedia contributors. "香港神社."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8 Nov. 2024. Web. 18 Nov.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7%A5%9E%E7%A4%BE&oldid=85011182.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域多利軍營."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9 Jul. 2024. Web. 29 Jul.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F%9F%E5%A4%9A%E5%88%A9%E8%BB%8D%E7%87%9F&oldid=83601400›.

Wikipedia contributors. "聖安德烈堂."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3 Dec. 2024. Web. 3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1%96%E5%AE%89%E5%BE%B7%E7%83%88%E5%A0%82&oldid=85186890.

Wikipedia contributors. "溫斯頓·丘吉爾."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20 Dec. 2024. Web. 20 Dec.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8%A9%E6%96%AF%E9%A1%BF%C2%B7%E4%B8%98%E5%90%89%E5%B0%94&oldid=85377885›.

Wikipedia contributors. "夏慤."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自由的百科全書, 14 Sep. 2024. Web. 14 Sep. 2024.‹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8F%E6%85%A4&oldid=84213333›.

港故事(民111年12月17日)。【日佔時期】香港相片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In Pictures|香港保衛戰|淪陷時期|香港重光。YouTube。民113年12月25日,取自:https://www.youtube.com/@kong_stories

Kommentare


©2019 by 中華民國志 R.O.C. HISTORY.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