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位於華南地區,省會為海口市,簡稱「瓊」。古稱「珠崖」,俗稱「瓊州」(唐太宗貞觀5年所置,631),又名「瓊崖」。
或云因地處中國最南端,隔瓊州海峽,而與廣東的雷州半島相望,故有人稱雷州為「海北」,瓊州為「海南」。三國時代,吳大帝赤烏年間(238-251)設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
宋朝,海南島與今廣西的大部分一起屬於廣南西路。元朝,原廣南西路劃歸湖廣行省管轄。
明朝,瓊州府隸屬於廣東省,治所在瓊山縣(治今瓊山市府城鎮),管轄全島,西沙、南沙群島正式劃歸瓊州府管轄。
此外,這時候也有中國人(華人)開發、經營東沙群島,15世紀「鄭和下西洋時代」,《鄭和航海圖》中的「石星石塘」就是東沙群島。
清朝時,基本沿襲明制,至清德宗光緒31年(1905)升為直隸州。 民國抗戰期間曾遭日本佔據,光復後於民國38年(1949)正式成立「海南特別行政區」。
漢朝時的「珠崖」
三國孫吳之「珠崖郡」
唐朝的「瓊州」
宋朝,海南屬廣南西路
元朝,海南屬湖廣行省
明朝,海南屬廣東省
《鄭和航海圖》石星石塘(東沙群島)
清德宗光緒34年(1908)之「瓊州」
海南除了本島,包括南海諸島(東、中、西、南沙),隔海相望的省份為廣東省,鄰國為越南、南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 。
民國38年時,該區土地面積約面積約為3萬2,198平方公里,後來除東沙群島、南沙太平島外其餘土地均遭中共政權佔據。
海南有一段時間隸屬於中共廣東省,後於民國77年(1988)被改為中共海南省,比我方遷臺前略漲為3萬5,354平方公里,占大陸面積的0.37%。
中國南海諸島地圖
省會「海口市」之風景
海南為一大陸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呈一倒扣碗狀。以五指山、鸚哥嶺為中心,向外圍逐階下降,由山地、丘陵、臺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海南海拔超過1,500公尺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獼嶺、雅加大嶺、吊羅山等。其中最高峰是五指山,海拔1,840公尺。該地大體上可分為三大山脈:
1. 五指山山脈:位於島中部,二指主峰海拔1,867公尺,海南最高峰。
2. 鸚哥嶺山脈:位於五指山西北,主峰鸚嘴峰海拔1,811.6公尺,為海南第二高峰。
3. 雅加大嶺山脈:位於島西部,主峰海拔1,519.1公尺。
海南地形圖(米=公尺)
海南第一山「五指山」
海南第二山「鸚哥嶺山脈」
雅加大嶺山脈
海南本島氣候區域圖
海南為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每年溫差小於15攝氏度。海南天氣幾乎四季如春,冬季有不少人到瓊避寒。
最冷月為一、二月,氣溫略降至16至21攝氏度;最熱月為七、八月,均溫25至29攝氏度。
除了島嶼中部的山區,年每日平均氣溫均超過10攝氏度,相當溫暖,也是少數全境不下雪的地區。
不過海南島歷史上並非沒下過雪:明清時期曾遭遇小冰期襲擊,當時曾下過雪,這段期間共出現過至少17次的降雪紀錄,主要出現明朝萬曆、清朝康熙和光緒年間。
海南島四面環海,鄰近北部灣及越南,夏季常受熱帶氣旋吹襲;南沙、西沙群島偶然亦會有熱帶氣旋在此生成,或會影響華南沿岸。
海南東部是颱風經過處,每年70%以上的雨水來自夏天雨季、颱風,全島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至10月。
本島年均雨量最多在中部、東部沿海地區,其中瓊中最高(2,438.9毫米);最少在西部沿海地區,在環島高速公路行駛,會發現東部多雨地區、西南部少雨區的自然植被景觀有所不同。
由於海南位於南海海域,該地緯度較低,熱帶面積大,光熱充足,降水豐沛,乃中國大陸發展熱帶作物的重要基地。
我方東沙群島(現由臺灣高雄管轄)俯視景
我方民國43年所立東沙島石碑
東沙島之南海屏障碑
我方南沙太平島(現由臺灣高雄管轄)俯視景
太平島上風光
太平島於日據時代所留舊棧橋遺跡
大陸地區‧西沙永興島俯視景
大陸地區‧中沙黃岩島俯視景
中共政權下之海南
我方政權下之東沙、南沙太平
海南本島於民國39年(1950)5月1日淪陷之際,該區部份人民跟隨中央政府遷臺,亦有後代。例如知名藝人邢峰先生籍貫正是海南,以及前國防部軍備副部長鄭德美先生籍貫海南儋縣。此外,民主進步黨的政客王定宇先生之父亦為海南人。
民國79年(1990),據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對臺閩地區(自由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籍貫為海南特區的人數為1萬0,379人,佔「非臺灣省籍」269萬5,080人口中的0.4%。
我方海南原僅存至今的東沙群島、南沙太平島,行政院核定臺灣的高雄市成立管理委員會,由高雄市旗津區代管東沙及南沙的行政事務,並設立「漁業工作站」,防務由海巡署接管。
以「中霸天」盛名的秀場主持人邢峰,籍貫海南
我國二級上將鄭德美,籍貫海南儋縣
民進黨王定宇,為海南後裔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