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小魚兒

「白色恐怖」一詞的來源與意義?

Updated: May 19


志祺七七 109.02.27 「白色恐怖」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不叫「藍色恐怖」?


  「白色恐怖」(Terreur blanche)一詞,起源於「法國大革命」。


  當時的「白色」指的是法國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和保皇黨人的徽章「白百合」之代表色,同時表示其「保守」、「反動」的政權特性。「白色恐怖」一詞則特指法國東南部地區的保皇黨人在1795年至1799年間對雅各賓派(Club des Jacobins)所進行的報復


  亦有另外一說則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 - 1940)政府軍與巴黎公社政權(La Commune de Paris,1871)對抗時,公社以「紅色」為代表色、政府軍以「白色」為代表色。法國政府軍以鎮壓行動懲治公社,是為「白色恐怖」。


  近代戰爭史中,在俄羅斯帝國(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1721 - 1917),白色是沙俄帝國皇室的代表顏色,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稱。至1917年「俄國革命」,「白色恐怖」被俄國共產黨(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廣為宣傳利用。


  1917年至1923年的「俄國內戰」(ражданская война́ в Росси́и)期間,反共的「白軍」與俄共布爾什維克(большевик)的「紅軍」相對,遂使用「白色恐怖」一詞來形容白軍的殘暴。後來,芬蘭、美國等國反對蘇聯共產黨勢力擴張的行為,有一部份被稱為「白色恐怖」。


  在我國大陸時期,中國共產黨使用「白色恐怖」一詞來形容中國國民黨在國內各大城市中,以上海、廣州、重慶為主,由【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和【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執行的秘密反共行為,行為上暗殺、處決、壓制共產黨員。中共亦將中央政府(國民政府)之勢力稱為「白區」,將共產黨控制區域稱為「紅區」。

新聞龍捲風 101.11.21 逼供刑求無處不在,白色恐怖時期達巔峰


  在臺灣當地,「白色恐怖」一詞在本土上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日據時代」(1895 - 1945),根據當時臺灣總督府的資料,臺灣民間左派思想的政治異議者,也會以「白色恐怖」形容日本對臺灣的高壓統治


  臺灣光復後,我國中央政府兵敗於中共從大陸撤至臺灣,進入民國38年(1949)起的臺閩時期,仍處於戒嚴狀態,為了防止中共勢力在臺擴散,制定《懲治叛亂條例》,結果造成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縱容情治單位限制人民政治活動,造成冤死或冤獄。解嚴後的民國80年代,教科書開始對於這段1950至1980年代的戒嚴時代,標記為「白色恐怖」。


  然「白色恐怖」與「恐怖主義」涵義亦有所差異,不可混為一談:「恐怖主義」意在全體居民中散布恐嚇、驚慌、毀滅的一系列行為,其施暴程度往往不成比例,表面上任意、蓄意的象徵性行動,意在「殺一儆百」。而「白色恐怖」相對而言,即便是非常手段,仍有一定的約束力


  狹義而言,「白色恐怖」為20世紀中期共產陣營的用語,共產陣營代表色為「紅色」,對於「反共」、「資本主義」等敵對勢力標為「白色」。也有人主張共產黨的迫害為「紅色恐怖」,而反共勢力以「白色恐怖」與其對抗。


  廣義而言,「白色恐怖」通常意味著掌握一定政權的統治者,運用國家力量,針對反抗現有體制的革命或偏激勢力,所進行的超越正常制度的平反行為

753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