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建國第二個邦交國:祕魯(今斷交)

Writer: 小魚兒小魚兒

Updated: Mar 15


祕魯國旗
祕魯國旗

祕魯位置(可透過世界地圖大概搜尋)


◎ 正式國名:秘魯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erú


◎ 政體:總統制


◎ 獨立/共和日期: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7月28日【自西班牙帝國獨立】


◎ 國旗說明:由三條垂直的紅、白、紅縱條組成由何塞·德·聖馬丁設計


◎ 國父:何塞·德·聖馬丁José de San Martín


◎ 入聯日期:民國34年(1945)10月31日


◎ 語言:西班牙語(Español)、克丘亞語(Quechua,又稱「印加語」)、艾馬拉語(Aymar aru)


◎ 首都:利馬Lima


◎ 面積:128萬5,215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位於南美洲西北部,西濱太平洋,北接厄瓜多,東南靠玻利維亞,南鄰智利,東與哥倫比亞、巴西為界、海岸線長達2,250公里。


◎ 人口:3,400萬以上人


◎ 幣制:索爾(又稱「祕魯太陽幣」,SOL


◎ 匯率:1(SOL)比8.83 (TWD)


◎ 建交日期:民國2年(1913)4月9日


◎ 斷交日期:民國60年(1971)11月2日


◎ 非正式外交日期:民國67年(1978)1月1日



祕魯國歌

  「秘魯」音譯自西班牙語「Perú」,該詞則源自16世紀初一位居於巴拿馬聖米格爾灣Golfo de San Miguel,Panamá)附近的地區統治者Birú的名字。西元1522年,西班牙人到達他的領土,這是當時歐洲人認識的新世界的最南端。當早期征服者法蘭西斯科·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繼續向南探索,新發現的地區便被命名為「Birú」或「Perú」1529年,西班牙王國在《托雷多條約》給予該名稱合法地位,條約指明新征服的印加帝國(Tawantinsuyu)為秘魯。在西班牙的統治下,該國被稱為秘魯總督區,秘魯獨立戰爭後改名秘魯共和國


  關係可追溯到晚清:清德宗光緒元年(1875),我國與秘魯簽署《中秘友好通商行船條約》,相互設立外交代表機構派駐使節(清朝由出使美國欽差大臣兼任)。不過在明神宗萬曆年間,1581年來華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與明朝光祿寺少卿李之藻合作刊刻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有記錄到秘魯,中文名稱最初稱「孛露」,直到清代才改成如今的「秘魯」


  中華民國建立後,祕魯於民國2年承認我國,並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我國便於首都利馬設立中華民國駐秘魯共和國公使館,並派駐公使駐巴西公使兼任民國9年改為專使)。民國8年(1919),祕魯於首都北京設立秘魯共和國駐中華民國公使館,並派駐公使。民國18年(1929),祕魯公使後由駐日本使節兼任。


  民國33年(1944)9月1日,雙方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兩國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並派駐大使。民國38年(1949)我方遷臺後,中祕仍維持邦交關係。民國50年(1961),秘魯於首都臺北復設大使館,大使由駐日本大使兼任。同年5月22日,秘魯總統浦樂多Manuel Prado Ugarteche,1889.04.21-1967.08.15)訪華,蔣中正總統親至松山機場以軍禮相迎。


  民國59年(1970)4月28日,秘魯總理孟達略Ernesto Montagne Sánchez,1916.08.18-1993.04.13)訪華,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嚴家淦在松山機場以軍禮相迎。民國60年(1971)11月2日,中秘斷交,隔日關閉大使館


  民國67年(1978),我國於利馬設立駐秘魯遠東貿易中心Centro Comercial del Lejano Oriente, Lima, Perú),作為與秘魯進行非正式外交駐外機構。民國77年(1988)8月,秘魯於臺北設立太平洋盆地貿易推廣暨諮詢辦事處,但隔年(民國78年,1989)卻關閉


  民國79年(1990)11月5日,秘魯總統阿爾韋托·藤森(日裔秘魯人)核定第RE014號最高行政命令,同意將遠東貿易中心改名為具大使館功能駐秘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Oficina Económica y Cultural de Taipei en el Perú)。民國83年(1994)3月3日,秘魯又於臺北設立類似功能的秘魯駐臺北商務辦事處Oficina Comercial del Perú en Taipei)。


  民國96年(2007)8月15日,秘魯發生大地震,我國除捐贈10萬美元外,另派遣5人醫療團赴災區協助救援,成為首個抵達災區的外國救援隊伍,秘魯衛生部部長並公開表達感謝之意。


  就兩國經貿方面,我國出口至秘魯的項目以工業產品居多,自秘魯進口的項目則以漁礦產品居多,貿易具互補性多於競爭性。秘魯還擬加強對臺灣拓銷農產品,包括酪梨石榴芒果等,並關切我國在臺灣開放秘魯農產品輸臺檢疫相關程序


  民國109年(2020)3月,對於COVIE19疫情在全球擴散,秘魯政府於16日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限制人民行動與民用航空起降,導致約150名我國旅客滯留秘魯無法出境。駐秘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協調秘魯外交部秘魯軍方秘魯南美航空臺灣雄獅旅行社,在取得飛行許可後,首架包機將72名我國旅客送離秘魯。至於第2架包機則考量滯留的旅客人數有限,單獨包機成本過高,於是由辦事處主導,和日本、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駐秘魯使領館合作,共搭載臺灣55名、美國34名、日本29名、新加坡14名與馬來西亞7名滯留旅客,抵達美國邁阿密各自轉機返國,另有22名我國旅客因不同原因留在秘魯。事件過後,我國辦事處感謝秘魯政府再次優先核准臺灣的包機飛行權


  民國112年(2023)10月9日,秘魯警方破獲臺灣詐騙集團,有6名臺灣人2名秘魯人遭逮捕,詐騙集團遠赴秘魯設立機房企圖躲避我國警方查緝。秘魯警方共救出44名被害人,其中43名來自馬來西亞,1名來自臺灣


共和國建立者及秘魯守護者(Fundador de la República y Protector del Perú):

何塞·德·聖馬丁1778.02.25 - 1850.08.17


コメント


©2019 by 中華民國志 R.O.C. HISTORY.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