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二‧二八事件的主因之一:日圓偽鈔所致之通貨膨脹、日本詐取臺灣米糧所引發之米荒

Updated: Dec 31, 2023

  「二‧二八事件」一直是存在於臺灣的歷史傷痕,而不少人都會將此歸罪於國民政府的「貪腐」、「惡政」上,然而引爆二‧二八的主要經濟因素,佔據臺灣50年的日本難辭其咎


  首先談談臺灣:地理上位於太平洋溪邊中央,對中國大陸、東南亞占有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而本土豐富的國際商品,如糖、茶、樟腦等熱帶性特產,也是各國垂涎的原因。而產品當中,米糧也是日本人非常需要的商品


  從當時國際大方向而言,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中國也正經歷對日抗戰期間,整個亞洲都因二戰的影響,幾乎各國都處於通貨膨脹的狀態。含東南亞的各地,西元1944年便發生通膨,簡言之:「二戰未平,通膨已起。


  在那一年間,上海的通膨率是5,700%;馬尼拉(Manila,菲律賓首都)的通膨率是14,250%;巴達維亞(今雅加達 Jakarta,印尼首都)通膨率是1,279%;棉蘭(Kota Medan,印尼城市)的通膨率是1,698%;新加坡的通膨率是35,000%;馬來西亞古晉通膨率是4,000%;緬甸達貢 〈今仰光〉通膨率最高185,648%


  而身為亞洲一員的臺灣,當然也避免不了,自民國26年起(1937),日本全面進入二戰起,「台灣銀行券」發行數額暨躉售物價指數如下表所列,足以可見:

  既然說到「台灣銀行券」,那就得提大日本帝國戰時對外掠奪資源的惡例:在中國大陸發行「偽鈔」搶奪物資,皇軍「南進」在東南亞各地發行「軍票」詐財,為日本國集體分工的經濟掠奪謀略。


  日本因為戰爭,在自己的同盟國家發行貨幣,並發動「貨幣戰爭」,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連日本本國2011年的紀錄片《圓的戰爭》中都表達無遺,例如東北滿洲國發行【滿洲國幣】、臺灣發行【台灣銀行卷】、韓國發行【朝鮮銀行卷】、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發行【儲備銀行卷】。不僅在他們佔據的臺灣,侵華期間所佔之處皆肆意造幣發行,在大陸、臺灣埋下戰後的未爆彈。

  戰後,日本本國於1945年的稻米農作僅587萬噸,與戰前1933年的1,062萬噸相比,欠缺收成,當年9月就任外務大臣的吉田茂,依農林當局計算出日本缺糧100萬人份


  為解決他們國內的糧食危機,當時日本執政的東久邇宮政府命大藏省(財政部),指揮銀行,加速印製從8月19日就已開始晝夜印製的「台灣銀行券」,有「一千圓劵」、「一百圓劵」各種紙鈔,依鈴木茂夫所著《台灣處分‧一九四五年》一書中,明確指出共達6億日圓之多。


  9月9日,日人載著這些大量的「台灣銀行券」,從橫濱起飛,在臺灣淡水降落。依據日本學者在臺灣史研究統計,直到日本投降當時,台灣銀行券的總發行額為14億3,319萬日圓。接著日本一下子運來這6億日圓的「偽鈔」,如洪水猛獸般席捲臺灣市場,大量收購糧食運送日本


  而在10月25日將臺灣移交給我國的行政長官陳儀之前,臺灣的行政權、軍事指揮權仍保留在日本總督府手中,國民政府遲至民國35年(1946)12月3日才停止使用「台灣銀行券」,改用大陸設計的「新台幣」。在那之前,「台灣銀行券」已對臺灣經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臺灣的日本官員從9月9日收到「台灣銀行券」起,便開始使用,在市場上收購食品與生活必需品運回日本。總督府又在10月5日放出戰時禁止買賣的糧食、生活必需品出來,如青菜、菓物、肉類,價錢比戰時貴3倍,自由流通,造成市場混亂。負責押運6億「台灣銀行券」的前台灣總督府主計課長嚴見俊二,利用這些紙鈔,還在臺灣「慷慨」的揮霍散財


  與此同時,日本人使用沒有金融存底、無憑無據、白紙印製的6億「台灣銀行券」,大量詐取臺灣米糧,讓日本國民得以免除米荒,但也害得臺灣市場缺乏食米與其他生活必需品,加劇了臺灣的通貨膨脹、民不聊生


  10月25日臺灣光復後,我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臺灣1個月後,才逐漸了解盛產稻米的臺灣也在缺糧,11月30日禁止糧食、砂糖出口,12月1日臺北開始配給食米,12月24日,米糧騰貴,臺南白米1斗100元,到年底各地物價高漲,達光復初期的數十倍


  民國35年1月,各地缺乏米糧,臺南為甚,臺中停止徵收糧食。1月11日,長官公署准許自由販賣。隔2天,從緬甸、安南大量進口便宜米糧,米價1斤跌落為4元8角錢,暫時緩和糧食危機。但屏東恆春一帶仍因缺糧,貧民只能以檳榔葉充飢


  2月1日,臺南配給2萬斤番薯,次日高雄配給1萬斤。3月22日,許可食米放出販賣,米價略為下降。5月25日嚴禁糧食出口。8月2日,長官公署將臺灣分為8糧食區,僅區內許可糧食移動販賣。8月16日,陳儀任命臺灣糧食專家李連春擔任糧食局長。


  李連春是位有本事的糧食專家,對於臺灣糧食問題,以及臺灣各地土壤、雨量、氣溫、種子、耕作技術等皆有研究,故陳儀指派他掌管臺灣糧食。可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還是無法解決缺糧問題


  10月2日受颱風影響,米價1斤從11元漲價為16元。12月12日,長官公署公布《非常時期糧食管理違反治罪暫行條例》。3日後,公署對主要糧食7種,禁止非經許可不得進出口。至民國36年(1947)1月24日,陳儀聲明:設置經濟警察,掌管糧食與專賣的取締。但想不到此政策,成為經濟警察胡作非為的原因


  專賣的取締,成為二‧二八的導因,也引爆臺灣人對總督府留下專賣制度的怒火。1月29日,米價爆漲,一天內數次上漲。2月1日,糧食局放出5萬噸米,壓制米價,反促使黃金、美金大幅上漲。2月11日,臺灣省金融業休業,金價1兩突破台幣4萬2,000元大關。長官公署為舒緩缺糧壓力,從2月15日至3月底,全省免除糧食運費


  民國36年2月28日,因黑市香菸取締問題,民眾聚集在長官公署前示威抗議,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發出臨時戒嚴令,引起一發不可收拾的「二‧二八事件」。而「米荒」正是一大因素,長官公署雖一再變通供應糧食的辦法,以圖解決糧荒,可嘆均為白費力氣


  而臺灣「米荒」追根究柢,可謂係日據時代生產最豐富的糧食,卻在日本交接給國民政府之前搶先搜刮殆盡,還以形同偽鈔的「台灣銀行券」詐取當地米糧,以致糧荒,引起萬般物價高漲。當時臺灣人民不了解真相,只知「米糧節節高漲而挨餓,痛恨國民政府的貪汙腐敗」,卻不知此乃日本離臺前的「善政」所致?可嘆可悲。


◎參考書目

● 許介鱗(2019)。《台獨脈絡記》。臺北:人間。

話說,那些編造的事四萬換一塊的真相2大戰導致的亞洲全面性通膨》(https://reurl.cc/0OXmXM)

話說,那些編造的事二二八起源是通貨膨脹》(https://reurl.cc/9XpW1v

319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