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 Writer's picture柏豪 邱

Updated: Dec 25, 2023











部首筆畫表

部首/筆畫

齊部(0畫-共14畫)

注音(國語)

ㄑㄧˊ(漢語拼音:

注音(河洛話)

文讀音:ㄗㆤˊ(臺羅拼音:tsê);ㄘㆤˊ(臺羅拼音:tshê) 白讀音:ㄗㄨㆤˊ(臺羅拼音:tsûe);ㄐㄧㄠˊ(臺羅拼音:tsiâu)

釋義

名詞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2. 聲韻學上齊齒呼的簡稱。如:「開、齊、合、撮」。 3. 周朝城邦政權之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 4. 朝代名。參見「南齊」、「北齊」。 5. 。如明代有齊德成。其來源有四:一出自姜姓,為周初齊太公姜子牙之後,以國名為氏。二出自姬姓,為春秋時衛國大夫齊子之後,以祖字為氏。三出自是姓,為唐代宣城郡司馬齊光之後,改為齊姓。四出自他族改姓而來:如武都(今甘肅東南部)氐人有齊姓; 今滿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齊姓;清朝時,雲南納西族有姓齊者。 動詞 1. 整治、整理。《禮記.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2. 使同等、一致。如:「齊名」。《文選.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伸。」唐.杜牧〈阿房宮賦〉:「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3. 達到同樣高度或長度。如:「洪福齊天」、「水齊腰際」。宋.周邦彥〈夜飛鵲.河橋送人處〉詞:「兔葵燕麥,向殘陽、欲與人齊。」《西遊記》第四回:「猴王道:『玉帝輕賢,封我做個甚麼弼馬溫。』鬼王聽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與他養馬?就做個齊天大聖,有何不可?』」 副詞 1. 共同、同時、同樣、一起。如:「齊唱」、「齊步」、「並駕齊驅」、「百花齊放」。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清.譚嗣同〈有感〉詩:「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2. 全部。如:「齊聚一堂」。 形容詞 1. 平整、整齊;東西排列有秩序、畫一。如:「修齊」、「良莠不齊」、「參差不齊」。唐.韋莊〈臺城〉詩:「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2. 完備、周全。如:「齊全」、「齊備」。《荀子.王霸》:「無它故焉,四者齊也。」唐.韓翃〈送客之潞府〉詩:「佳期別在春山裡,應是人參五葉齊。」 3. 均勻、平均有一致性。如:「齊勻」。 4. 肅敬、莊重。如:「齊肅」。《詩經.大雅.思齊》:「思齊文王,所以聖也。」《論語.鄉黨》:「祭必齊如也。」

疑似筆誤

1. 教育部所標國音ㄓㄞ,如《莊子.達生》:「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以靜心。」之「齊」應為「」。 2. 康熙字典所標國音ㄐㄧ之一,如《周禮.天官.醢人》:「掌共五七菹。」之「齊」應為「」。 3. 康熙字典所標國音ㄐㄧ之二,如《禮記.樂禮》:「地氣上,天氣下降。」之「齊」應為「」。 4. 教育部所標國音ㄐㄧˋ,如《周禮.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金有六: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禮記.月令》:「陶器必良,火必得。」之「齊」應為「」。 5. 教育部所標國音ㄗ之一,如《論語.鄉黨》:「攝下堂,鞠躬如也。」之「齊」應為「」。(該段該字河洛話唸ㄑㄧㄅ,「緝」同音,《康熙字典》亦註:「齊,謂裳下緝也。」) 6. 教育部所標國音ㄗ之二,《詩經.小雅.甫田》:「以我明,與我犧羊。」《禮記.祭統》:「是故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盛。」之「齊」應為「」。 7. 《儀禮.既夕禮》:「馬不髦。」之「齊」應為「」。(「切」的河洛話文讀音與「齊」同音,且有之意。)


41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