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筆畫表 | 全之一,全之二,0畫,1畫,2畫,3畫,4畫,5畫,6畫,7畫,8畫,9畫,10畫,11畫,12畫,13畫,14畫,15畫,16畫,17畫,18畫,19畫,20畫,21畫,22畫,32畫 |
部首/筆畫 | 言部(0畫-共7畫) |
注音(國語) | 1.ㄧㄢˊ(漢語拼音:yán) 2.ㄧㄣˊ(漢語拼音:yín) |
注音(河洛話)) | ● 文讀音:ㆣㄧㄢˊ(臺羅拼音:giân) ● 白讀音:ㆣㄢˊ(臺羅拼音:gân) |
釋義 | (一)ㄧㄢˊ
名詞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2. 話語、所說的話。如:「有言在先」、「忠言逆耳」、「人言可畏」、「肺腑之言」。《論語.公冶長》:「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尚書.盤庚上》:「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
3. 專指責備之言;謗言。《周易.需卦》:「小有言。」《詩經.小雅.賓之初筵》:「匪言勿言,匪由勿語。」
4. 字。如:「七言詩」。《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5. 一句話稱為「一言」。如:「一言興邦」、「一言以蔽之」、「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6.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一言堂」。《孟子.滕文公下》:「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韓非子.孤憤》:「又將以法術之言,矯人主阿辟之心,是與人主相反也。」《史記.樂毅列傳》:「樂臣公善修黃帝、老子之言,顯聞於齊,稱賢師。」
7. 借指書;著作;文章。漢.賈誼《過秦論》:「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明.袁宏道《諸大家時文序》:「獨博士家言,猶有可取。」
8. 政令;號令。《詩經.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9. 誓言;盟辭。《禮記.曲禮上》:「史載筆,士載言。」戰國.屈原《離騷》:「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10. 指古代臣對君的呈文。《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先主上言漢帝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董督三軍,奉辭於外。』」晉.干寶《搜神記》卷五:「王莽居攝,劉京上言。」
11. 嫌隙。《國語.晉語二》:「驪姬使奄楚,以環釋言。」
12. 古地名。約在今河南省許昌市與淇縣之間。《詩經.邶風.泉水》:「出宿于干,飲餞於言。」
13. 姓。如春秋時有言偃。該姓淵源有三說:一說源於姬姓,即出自言偃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二說出自韓國先祖姬桓叔之後,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三說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為努圖克達氏所出。
動詞
1.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尚書.無逸》:「﹝殷高宗﹞三年不言。」《左傳.隱公六年》:「周桓公言於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
2. 談論。《論語.學而》:「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宋.蘇軾〈日喻〉:「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商君書.更法》:「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
3. 表達;陳述;敘述。《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詩以言志。」《韓非子.初見秦》:「臣願悉言聽聞,唯大王裁其罪。」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4. 記載。《左傳.隱公元年》:「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5. 詢問。《儀禮.聘禮》:「若有言,則以束帛,如享禮。」《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叔孫氏之司馬鬷戾言於其眾曰:『若之何?』莫對。」
6. 告訴、告知。《禮記.哀公問》:「其順之,然後言其喪筭。」《史記.卷九七.陸賈傳》:「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7. 號召。《後漢書.何進傳》:「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誅宦官為言。」
8. 解釋引文、詞語或某種現象的發端詞,相當於「就是說」或「意思是」。《孟子.告子上》:「《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呂氏春秋.孟春》:「田事既飭」陳奇猷校釋:「猶言田事既已申明也。」
9. 離間。《禮記.緇衣》:「君毋以小謀大,毋以遠言近,毋以內圖外。」
10. 料想;知道。唐.郭震《古劍篇》:「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唐.李益《雜曲》詩:「誰言配君子,以奉百年身。」
連結詞
● 表示順接關係,相當於「乃」、「便」、「就」。《詩經.小雅.小明》:「念彼共人,興言出宿。」《詩經.豳風.七月》:「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於公。」
助詞
1. 語助詞,無義:
(1) 置於句首。《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詩經.周南.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明.顧炎武《謁夷齊廟》詩:「言登孤竹山,愾焉思古聖。」 (2) 置於句中。《易經.繫辭上》:「德言盛,禮言恭。」《詩經.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詩經.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 2. 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猶然;焉。 《詩經.小雅.大東》:「睠言顧之,潸焉出涕。」晉.陶潛《讀〈山海經〉》詩之一:「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二)ㄧㄣˊ ● 參見「言言」。 |
疑似筆誤 |
|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