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 Writer's picture柏豪 邱













部首筆畫表

部首/筆畫

面部(0畫-共9畫)

注音(國語)

ㄇㄧㄢˋ(漢語拼音:miàn)

注音(河洛話)

文讀音:ㆠㄧㄢ˫ (臺羅拼音:biān) 白讀音:ㆠㄧㄣ˫ (臺羅拼音:bīn)

釋義

名詞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2. 臉部,即頭的前部。如:「面貌」、「顏面」、「臉面」。《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鏡於水而鏡於人。鏡於水,見面之容;鏡於人,則知吉與兇。」魯迅《仿徨.傷逝》:「況且她又這樣地終日汗流滿面,短發都粘在腦額上。」《易經.革卦》:「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3. 代指面具、假面。《晉書.朱伺傳》:「夏口之戰,伺用鐵面自衛。」《舊唐書.音樂志二》:「舞者八十人,刻木為面,狗喙獸耳,以金飾之。」 4. 面前。《尚書.顧命》:「大輅,在賓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儀禮.士相見禮》:「上大夫相見以羔,飾之以布,四維之結於面,左頭如麛執之。」 5. 物體的外表或上部的一層。如:「路面」、「水面」、「地面」、「封面」。《墨子.備城門》:「客馮面而蛾傅之。」孫詒讓間詁:「面,謂城四面。」《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十三年》:「隋主患之,更鑄五銖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 6. 方向、部位。如:「正面」、「片面」、「全面」、「四面八方」。《史記.留侯世家》:「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但我們這面,亦頗有新作家出現。」《墨子.備城門》:「疏束樹木,令足以為柴摶,毋前面樹。」 7. 量詞

(1)計算平面物的單位。如:「一面國旗」、「兩面鏡子」、「三面牆」。《隋書.禮儀志三》:「後齊定令,親王、公主、太妃、妃及從三品已上喪者,借白鼓一面,喪畢進輸。」《水滸傳》第二十二回:「且叫取一面枷來釘了,禁在牢里。」

(2)計算見面次數的單位。如:「見過一面」、「一面之交」。《水滸傳》第三十三回:「今日天賜,幸得哥哥到此,相見一面,大稱平生渴仰之思。」 (3)用於事物的一個方面。如:「一面之詞」。 8. 景況、情況。如:「場面」、「局面」、「世面」。 9. 幾何學上稱線在空間移動而成的形跡,有長、寬度而無厚度。如:「平面」、「面積」。《墨子.大取》:「方之一面,非方也。」 10. 古代秦國法律術語。指陪同秦使的他邦儀仗人員。睡虎地秦墓竹簡《法津答問》:「可(何)謂『篋面』?『篋面』者,耤(藉)秦人使,它邦耐吏、行旞與偕者,命客吏曰『篋』,行旞曰『面』。」 11. 。現行較罕見,今內蒙古(綏遠省)之烏海、山西之運城及晉中地區有分布。屬回族姓氏 動詞 1. 相見。如:「見面」、「面聖」。《左傳.昭公六年》:「固請見之,見,如見王,以其乘馬八匹私面。」《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宋.蘇軾〈與任德翁〉:「年月不面,思企深劇。」 2. 露面。《禮記.聘義》:「君親禮賓,賓私面私覿。」 3. 謂神色表現在臉上。《荀子.大略》:「君子之於子,愛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 4. 向著、對著。如:「背山面水」、「面壁思過」。《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易經.說卦傳》:「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魯迅《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5. 向上。《儀禮.大射》:「司射猶袒決遂,左執弓,右執一個,兼諸弦面鏃適次,命拾取矢如初。」 6. 。明.徐弘祖〈題小香山梅花堂〉詩序:「堂後削石為壁,刓石為池,面石為軒。」 8. 相背對。《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 副詞 當面;親自。如:「耳提面命」、「面授機宜」。《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史記.商君列傳》:「可與公子面相見,盟,樂飲而罷兵。」唐.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又欲面言事,上書求詔征。」

疑似筆誤

  1. 《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大經.三禁》:「剛強而虎質者丘,康沈而流者亡。」當中「面」字為沉迷酒醉之義,應為「」字。(國語與「面」雖聲調不同,但河洛話音同)

  2. 《尚書.召誥》:「天迪從子保,稽天若。」當中「面」字為勉勵之義,應為「」字。


17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