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筆畫表 | |
部首/筆畫 | 鹿部(0畫-共11畫) |
注音(國語) | ㄌㄨˋ(漢語拼音:lù) |
注音(河洛話) | ● 文讀音: ㄌㆦㄍ˙(臺羅拼音:lo̍k) ● 白讀音:ㄌㄚㄍ˙ (臺羅拼音:la̍k) |
釋義 | 名詞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2. 動物名。哺乳綱偶啼目鹿科。體型細長,腿長,褐色毛,性溫順,雄者有角。棲息於沙漠、凍原、沼澤和高山坡等地區。肉可食,皮可製革,角可供作裝飾品、印章、藥物等。《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3. 比喻帝位、政權。《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唐.溫庭筠〈過五丈原〉詩:「下國臥龍空誤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4. 比喻掌權的人。揚雄《解嘲》:「往昔周網解結,群鹿爭逸。」 5. 姓。如漢代有鹿旗。該姓來源有四: (1)出自周文王之子康叔,其後裔世代為衛國大夫,後來有人被封於五鹿(今河南濮陽),稱五鹿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鹿氏、五氏等,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2)出自北魏時代的鮮卑族拓跋部阿鹿桓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3)出自蒙古族,如博爾蘇特氏(源於元朝時代的別速惕氏)、博古羅特氏、博和羅克氏,後有清朝時的滿族引以為姓氏,滿語為Borsut Hala,後冠漢姓為鹿氏。 (4)出自滿族,如布希氏,源於金國時代女真族蒲鮮氏部落,以姓為氏,是東真國國主蒲鮮.萬奴的後裔,滿語為Busi Hala,漢義為「去毛的麅皮、鹿皮」,後多冠漢姓為鹿氏、步氏、布氏等,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6. 方形的糧倉。《國語.吳語》:「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三國吳.韋昭.注:「員曰囷,方曰鹿。」 |
疑似筆誤 |
|
鹿
Updated: Mar 7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