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 Writer's picture柏豪 邱

Updated: Feb 29











部首筆畫表

部首/筆畫

鬲部(0畫-共10畫)

注音(國語)

  1. ㄌㄧˋ(漢語拼音:lì)

  2. ㄍㄜˊ(漢語拼音:

注音(河洛話)

  1. ㄌㄧㄍ(臺羅拼音:lik)

  2. ㄧㄍ(臺羅拼音:ik)

  3. ㄍㄧㄍ(臺羅拼音:kik)

釋義

(一)ㄌㄧˋ 名詞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2. 一種古代的炊具。圓口,似鼎有三足,足部中空,便於加熱炊煮。《說文解字.鬲部》:「鬲,鼎屬也,實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周禮.考工記.陶人》:「鬲實五觳,厚半寸,唇寸。」《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上》:「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其空足曰鬲。」《爾雅.釋器》鼎款足謂之鬲。《註》鼎曲脚也。 3. 一種古代喪葬時所用的瓦瓶。《禮記.喪大記》:「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儀禮.士喪禮》:「新盆、槃、瓶、廢敦、重鬲皆濯造於西階下。」 4. 指無足炊器。《方言》第五:「鍑……吳揚之間謂之鬲。」 (二)ㄍㄜˊ 名詞 1. 穴位名,人體的經穴。位於脊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處的經穴。《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2. 人名用字。如商末有賢人膠鬲。 3. 鬲國。相傳為夏方國。西漢於其地置鬲縣,在今山東省德州市南。《史記.曹相國世家》:「還定濟北郡,攻著、漯陰、平原、鬲、盧。」《晉書.山濤傳》:「初,陳郡袁毅嘗為鬲令,貪濁而賂遺公卿,以求虛譽。」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二.濟南府》:「鬲縣城,縣東十里,古鬲國,郾姓咎繇之後。」

疑似筆誤

  1. 西周《令簋》:「臣十家,百人。」當中的「鬲」解釋為「對俘虜或奴隸的稱呼」之義,應為「」字。(讀音與「隸」相同)

  2. 《周禮.考工記》:「徹廣六尺,長六尺。」當中的「鬲」為大車軛,應為「」字。

  3. 《素問.五臟生成論》:「心煩頭痛,病在中。」東漢.王充《論衡.效力》:「勉自什伯,中嘔血。」當中的「鬲」指的是横膈膜,亦借指胸腹,應為「」字。

  4. 北宋.沈括《忘懷錄.行具二肩》:「右食匱一。竹為之二,並底、蓋為四。」當中的「鬲」指隔成的空欄、空框、格子,應為「」字。

  5. 《墨子.備梯》:「三十步一殺,殺有一厚十尺。」當中的「鬲」指城墻上的土圍墩,應為「」字。

  6. 《管子.明法解》:人臣之力,能君臣之閒而使美惡之情不揚。」當中的「鬲」有阻隔、阻斷之義,應為「」字。

  7. 《儀禮.士喪禮》:「苴绖大。」當中的「鬲」解釋為「以手握物」之義,應為「」字。(河洛讀音之一ㄧㄍ與「搹」相同)


3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