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首筆畫表 | |
部首/筆畫 | 骨部(0畫-共10畫) |
注音(國語) |
|
注音(河洛話) | ㄍㄨㄉ(臺羅拼音:kut) |
釋義 | (一)ㄍㄨˇ
名詞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2. 動物體內支持身體的支架組織,保護內臟的堅硬組織。如:「筋骨」、「接骨」、「脊椎骨」、「脫胎換骨」。《左傳.隱公五年》:「鳥獸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則公不射。」老舍《駱駝祥子》七:「現在既有現成的菜飯,而且吃了不會由脊梁骨下去,他為什麽不往飽里吃呢。」
3. 支撐物體的架子。如:「骨架」、「龍骨」、「鋼骨」、「傘骨」。《朱子語類》卷一二五:「惟其中空,故能受軸而運轉不窮。猶傘柄上木管子,眾骨所會者。」
4. 氣概、風格、人品。如:「傲骨」、「風骨」。唐.王維〈少年行〉四首之二:「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漢書.翟方進傳》:「小史有封侯骨,當以經術進,努力為諸生學問。」江淹《別賦》:「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
5. 特指人的屍骨。《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
6. 指軀體。三國.魏.曹植《七啟》:「乃使北宮東郭之儔,生抽豹尾,分裂貙肩,形不抗手,骨不隱拳。」唐.李賀〈示弟〉詩:「病骨獨能在,人間底事無。」
7. 指牲體,古代供祭祀、宴饗所用的帶骨肉。《周禮.天官.內饔》:「凡掌共羞、脩、刑、膴、胖、骨、鱐,以待共膳。」《禮記.祭統》:「凡為俎者,以骨為主。骨有貴賤。殷人貴髀,周人貴肩。」
8. 指在整體上起主要作用或基本作用的成分。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品酒》:「能得其真東浦水作骨而三四年陳者,已是無等等咒矣。」
9. 指樹根。《管子.四時》:「風生木與骨。」
10. 指質地、素質。明.李漁《閒情偶寄.種植.木本》:「具松柏之骨,挾桃李之姿。」
11. 指書法的剛勁雄健之筆力。北宋.蘇軾《題自作字》:「東坡平時作字,骨撐肉,肉沒骨,未嘗作此瘦妙也。」
12. 指文學作品的理路和風格。《文心雕龍.風骨》:「故練於骨者,析辭必精。」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13. 比喻內心深處。東漢.王充《論衡.自紀》:「以為昔古之事,所言近是,信之入骨,不可自解。」
14. 比喻話裡暗含不滿、諷刺等意思。茅盾《子夜》九:「李玉亭不明白他們的話中有骨。」
15. 古代新羅族按皇室、貴族的血統區分等級的一種制度。即「骨品制」。《新唐書.東夷傳.新羅》:「其建官,以親屬為上,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兄弟女、姑、姨、從姊妹,皆聘為妻。」 16. 計時的「刻」。quarter的音譯。多用於廣東話(粵語拼音:gwat1)。康有為《大同書》乙部第四章:「歐人於一時之中,分四骨,每骨三字,亦同於時數。」 17. 姓。如隋代有骨儀、明代有骨恭。該姓來由有四說:一出自骨飦氏,周朝時靠近楚地的一個部落,骨姓始此。二出自匈奴族,骨都侯之後裔,屬官號漢化為姓。三出自鮮卑族,北魏紇骨氏之後裔,屬漢化改姓。四出自朝鮮半島的百濟八大姓,其六曰骨氏。 |
疑似筆誤 |
|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