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Writer's picture柏豪 邱

Updated: Mar 7











部首筆畫表

部首/筆畫

革部(0畫-共9畫)

注音(國語)

ㄍㄜˊ(漢語拼音:gé)

注音(河洛話)

● 文讀音:ㄍㄧㄍ(臺羅拼音:kik)、ㄧㄍ(臺羅拼音:ik) ● 白讀音:ㄍㄧㄍ(臺羅拼音:kik)

釋義

名詞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2. 去毛且經過加工處理的獸皮。《說文解字.革部》:「獸皮治去其毛曰革。」如:「皮革」。《詩經.召南.羔羊》:「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尚書.禹貢》:「齒革羽毛惟木。」孔傳:「革,犀皮。」《周禮.天官·掌皮》:「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春獻之。」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孟子上》:「古者甲以革為之。故函人為攻皮之工。」 3. 人體肌膚上的厚皮。《禮記.禮運》:「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孔穎達疏:「膚是革外之薄皮,革是膚內之厚皮革也。」《管子.水地》:「脾生隔,肺生骨,腎生腦,肝生革,心生肉。」尹知章注:「革,皮膚也。」宋.洪邁《夷堅丙志.頂山回客》:「﹝慈悅﹞忽得蠱病,水浮膚革間,累月不瘳。」 4. 古代軍人所穿的甲冑。如:「金革」、「兵革」。《史記.卷二三.禮書》:「故堅革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周禮.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利射革與質。」鄭玄注:「革謂干盾。」《孟子.公孫醜下》:「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唐.韓愈〈元和聖德詩〉:「掉棄兵革,私習簋簠。」 5. 借指兵卒。《三國志.蜀志.彭羕傳》:「羕曰:『老革荒悖,可覆道邪!』」裴松之注:「古者以革為兵,故語稱兵革,革猶兵也。羕罵備為老革,猶言老兵也。」 6.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離(☲)下兌(☱)上,表去故、變革之象。《易經.革》:「象曰:澤中有火,革。」孔穎達疏:「革者,火在澤中,二性相違,必相改變,故為革象也。」 7. 車前的飾物。《禮記.明堂位》:「革車千乘。」 8.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分類法之一,通常以製作材質來分,此處泛指皮革類樂器,如之屬一類的敲擊樂器。《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呂氏春秋.侈樂》:「為木革之聲則若雷,為金石之聲則若霆。」唐.韓愈《送孟東野序》:「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 9. 。如漢代有革鑒,明代有革從時。該姓來源有四說:一源於嬴氏,商紂王大將蜚廉之子名,後以名為氏。二源於東周春秋時代的衛國大夫棘子成三源於商湯臣子夏革之後。四為宋朝時西夏國羌族之党項人之姓。 動詞

  1. 變更、改換。如:「改革」、「變革」「革新」、「鼎新革故」、「洗心革面」。晉.桓玄〈鸚鵡賦〉:「革好音以遷善,效言語以自騁。」《尚書.多士》:「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宋初文詠,體有因革。」《新唐書.張九齡傳》:「國家賴智能以治,而常無親人者,陛下不革以法故也。」《明史.西域傳四.別失八里》:「天用是革其命,屬之於朕。」

  2. 除去、免除、丟掉。如:「革職」。北齊.劉晝《劉子.卷九.風俗》:「立禮教以革其弊性,風移俗易而天下正矣。」《易經.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唐.元稹《招討鎮州制》:「而梟音未革,狼顧猶存。」宋.葉適《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墓志銘》:「公請並為強勇,募材武足千人,隸御前,置統領官將之,宿蠹始革。」《續資治通鑑.宋理宗淳佑十年》:「戶部嚴革諸路州縣增收多量苗米之弊。」

疑似筆誤

  1. 《詩經.小雅.斯干》:「如矢斯棘,如鳥斯。」當中「革」指羽翼,應為「」字。(「革」河洛話文讀音之一ㄧㄍ與「翼」音同)

  2. 《晏子春秋·諫上十六》:「嬰之年老,不能待君使矣,行不能,則持節以沒世耳。」當中「革」為告誡之義,應為「」字。(「革」河洛讀音ㄍㄧㄍ與「告」音同)

  3. 《禮記.檀弓上》:「夫子之病,矣。」《聊齋志異.卷一.葉生》:「病,難遽瘥,請先發。」兩處之「革」字有危急之義,應為「」字。(「革」河洛讀音ㄍㄧㄍ與「急」河洛讀音ㄍㄧㄅ音近)



20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