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 Writer's picture柏豪 邱

Updated: Mar 20













部首筆畫表

部首/筆畫

風部(0畫-共9畫)

注音(國語)

  1. ㄈㄥ(漢語拼音:fēng)

  2. ㄈㄥˋ(漢語拼音:fèng)

注音(河洛話)

ㄏㆲ(臺羅拼音:hong)

釋義

(一)ㄈㄥ 名詞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2. 流動的空氣或氣體。空氣流動的自然現象,尤指空氣與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運動。如:「春風」、「秋風」、「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淮南子天文》:「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見事風生,無所回避。」漢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唐許渾〈咸陽城東樓〉:「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3. 景象。如:「風光」、「風景」。 4. 習氣、習俗、風氣。如:「校風」、「移風易俗」、「傷風敗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資治通鑑》:「今將移風易俗,其道誠難。」《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奸黨散落,風俗大改。」 5. 神態、作為、氣韻、風範、氣度、韻致。有時指文學藝術作品的特點。如:「作風」、「風度」、「風格」。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魏書.卷四十五.杜銓傳》:「銓學涉有長者風,與盧玄、高允等同被徵為中書博士。」 6. 消息。如:「風聲」、「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來」。《水滸傳》第四九回:「顧大嫂道:『伯伯,你的樂阿舅透風與我們了。』」《二刻拍案驚奇》:「但有知風來報的賞錢百兩。」 7. 事端。如:「風波」。 8. 榮寵。如:「爭風吃醋」。 9. 《詩經》六義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詩經.大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日頌。」《左傳.隱公三年》:「風有采蘩采蘋。」《左傳.成公九年》:「樂操土風,不忘舊也。」 10. 泛指民謠、歌謠。《漢書.卷三○.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匹夫庶婦,謳吟土風,詩官採言,樂盲被律。」 11. 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羊癲風」。 12. 六淫之一。顛狂病,也指顛狂。如:「風痴」。 13. 。如東周春秋時代的楚國有風胡子。傳說為伏羲的姓,出自其父風雷王燧人氏。周朝的宿國、任國、須句國、顓臾國都是風姓,太皞伏羲氏的後裔。臺灣南賽夏族也有一些族人以vavay)為圖騰姓氏 14. 量詞。計算漁船出海捕魚次數的單位 動詞 1. 刮風、起風。宋.蘇軾教戰守〉:「風則襲裘,雨則御蓋。」清.袁枚〈祭妹文〉:「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 2. 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如:「風乾」、「風雞」、「晒乾風淨」。 3. 動物雌雄相誘。如:「風馬牛不相及」。 形容詞 傳說沒有根據的。如:「風聞」、「風言風語」。 (二)ㄈㄥˋ 動詞 吹風。如:「春風風人,夏雨雨人。」《孟子.公孫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風。」宋.蘇軾〈與孫叔靜〉:「屬飲藥汗不可以風,未即諸謝,又枉使旌。」

疑似筆誤

  1. 《史記.卷三十.平準書》:「天子於是以式終長者,故尊顯以百姓。」《史記.卷五八.梁孝王世家》:「而王與任王后以此使人止李太后。」《鹽鐵論》:「故布衣皆得議,何況公卿之史乎?」《漢書.田蚡傳》:「蚡乃微言太後上。」《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以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皆知天子意。」當中的「風」有婉言勸諫之義,應為「」字。

  2. 《莊子.天地》:「願先生之言其也。」當中的「風」有大概之義,應為「」字。(推測為字形相似之筆誤)


24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